原创 重大考古发现!终于破解大禹治水的历史真相之谜
迪丽瓦拉
2025-06-05 22:04:45
0

(作者:赵辉)大禹治水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建立的基础,使得“中国之人得而食也”。大禹治水也被认为是中国的上古传说、神话,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大禹及其先民们是不可能完成开凿岩石、疏通河道这些宏大工程;大禹治水更不可能在一十三年内全国范围内疏通九河,治理天下洪水,因此,大禹治水只可能是神话或传说!?

如果大禹治水被否定,那么华夏历史,华夏民族的文化基础,也将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大禹治水问题不是一个神话、传说的问题,而是事关华夏民族历史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必须要证实与确立的重大问题。而那些以《禹贡》记载为基础,认为大禹治水为大禹治理了全国九州范围的大洪水,也是不现实的宏大工程;即使以现今的生产力水平,在一十三年内完成全国九州河流的治理,也只能是一个毫无现实性的神话!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大禹治水故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在可以证实大禹治水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吗?寻找到大禹治水的遗址、遗迹吗?

笔者将以大禹的名义,为你还原4000年前,真实的大禹治水“凿山导淮”的前后经过,还原大禹“凿山导淮”真实可靠的历史事实。

在“夏之兴也以涂山”“禹合诸侯于涂山”的淮河涂山西麓,有一个淮河“荆涂之峡”。在大禹“凿山导淮”之前,“荆涂之峡”却是荆山涂山相连在一起的山谷,阻断了淮水的北流。

涂山当地县志记载:“

水经云:淮水出荆之左,迂回以入涡,麓高水汇为患,禹凿荆涂二山之峡,使淮出于其间,水乃安流。所凿处有遗迹,冬月可见。”“按名胜志谓,淮水初从荆山西麓迂回入涡,禹疏二山水乃安流,今老河口上至石羊霸,遇盛涨,淮每由此入涡,意即迂回入涡旧迹也。”“断梅谷在荆涂二山间,或曰二山本为一脉,禹以桐柏之流泛滥为害,乃鑿山为二以通之,今两山之间有断梅谷,滨淮为胜。”

在尧舜禹时期,每到夏历的夏四、五、六月份,南北暖湿季风在淮河沿线交汇,形成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大雨、暴雨连续出现,使得淮河沿岸洪水成灾。以涂山为中心的淮河中游490公里流域,淮河水位差只有16米。在夏季洪水时节,淮河中游16米的水位落差本就很难让淮河上游来水,顺畅东流,当淮水到达荆涂二山地区,受荆涂二山的阻隔,如果抬高16米水位的话,荆涂二山上游二三百公里流域地区将成为一个大湖,成为十年九涝的洪水地区。

因此,

《尚书》与《史记》中描述的“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就不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大洪水,而是荆涂二山上游淮河流域的真实情景。

尧舜禹治理荆涂二山淮河流域的洪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淮河流域的洪水,关键的问题就是荆涂二山对淮水向北后东流的阻挡。在此地形成的“麓高水汇”是根治洪水的关键,可以让淮水顺势向北后东流。但这个巨大工程在四千多年前,没有铁器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吗?大禹开凿荆涂二山之峡,现实吗?

在中华大地上,4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五六千年前,玉器的加工与使用以及非常普遍,古人精细加工的玉器,让人叹为观止,开凿岩石自有古人独有的方法。

二千二百多年前,李冰父子治理四川都江堰时,采用“火烧水激”的方法,开凿河道,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火烧水激其实就是利用岩石热胀冷缩的原理,用烈火灼烧后在它最烫的时候突然用冷水浇,这会使岩石变得非常脆弱,几乎一碰就碎。使用“火烧水激”法开石或采矿是我国古代的常用方法,火烧水激法也叫火龙法、火门法,俗称烧火龙或烧火门。其过程是采矿工首先观察被采矿岩的纹路节理,选取大块矿岩并取位,用三块“牛公石”砌筑一个小火灶,称“火龙灶”,在灶中架柴片燃烧,再用一两块耐火瓦片,用于引导火焰直冲石壁焦点上。火龙灶燃烧后的火力入石,矿石渐渐开裂发声,随着温度的加高、火力的深入,岩石最后会发出爆竹声,随之石屑纷纷落下。采矿工据此可以判断出火烧达到的温度与对矿石的影响,待火龙烧到应有程度,矿工骤然向矿岩泼上冷水,暴热的矿岩突然遇冷收缩,产生裂缝。因矿岩质地纹理与坚硬程度差异,有的烧到几小时经泼水就可开裂,有的则需要水泼后的第二日才慢慢开裂。开裂后,矿工便可用錾子、锤、铲等工具沿岩石裂缝敲打撬开。

在远古时期,开凿岩石的方法有了,大禹带领当地民众开凿荆涂二山疏导淮水可以完成实现吗?

我们从历史记载与荆涂二山的地形地貌,会发现荆涂二山之间,虽然形成了阻挡淮水北流的山谷——断梅谷。荆涂二山之间虽然连成一体,但山谷并不高,并不大,两山之间的岩石分布并不广,大约有1.5公里的岩石和黄土。真正耗费大量人力的岩石山基可能远低于1.5公里。而最为关键的是,这段山谷距离并不是淮水古河道,为古淮水流经的地区。这就为大禹和先民们从容开凿荆山与涂山之间的淮水河道,提供了干燥方便的施工环境,顺利地实施“火烧水激”的开凿岩石的工作,而不会受正常淮水与水患的影响。在“荆涂之峡”完全完成后,在淮水的南北两头开通水道,淮水就可以顺利流过“荆涂之峡”后,东流入海。

这或许就是《史记》记载中的“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的真实历史原因吧!大禹、伯益、后稷率领当地诸侯百姓去除荆涂二山之间的山体泥土,在山体上表上树木,火烧山体岩石,水激碎石,开凿荆涂之峡。

在苏轼的诗中“秦祖当侑坐,夏郊亦荐裸”,秦国人的先祖伯益与大禹同为淮河涂山禹王宫中被涂山人祭祀的对象,也印证了《史记》中记载的这一历史史实。

因此,

大禹治水“凿山导淮”不是虚无的神话故事,而是淮河涂山人民口耳相传,传习延续下来的历史史实。大禹治水“凿山导淮”是有地理、有原因、有经过、有历史记载、有实施现实性的中华伟大工程;成为奠定华夏文化高速发展的起点,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的精神家园。

(作者:赵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李牧:驱匈奴千里,抗暴秦5年,...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十分特殊的一个时期,在走向封建社会的前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欣欣向荣现象,他不仅是思想...
原创 揭... 程咬金的来孙辈,这一代由于上一代的程昌胤的联姻,为家族打下了基础,从而又和三个名门望族联姻。 根据史...
原创 魏... 魏延在演义中被黑的很惨,连长相都能拿来黑(脑后有反骨)。诸葛亮死后杨仪掌权,魏延一向和杨仪不和,因担...
原创 明... 说起明朝皇帝朱棣很多人都诟病他抢夺了其侄子朱允炆的江山,虽说史实就是如此,可朱棣登上九五之位之后对明...
日照史前考古90周年暨东夷文化... 中新网日照11月2日电 (梁犇 宋洪飞)日照史前考古90周年暨东夷文化研究成果交流系列活动11月2日...
原创 曹... 原创 公元239年1月22日,农历正月初一,魏明帝曹睿去世,太子齐王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
原创 《... 作者:安锦 《三国演义》中,刘备在建立蜀汉之前册封了五位功勋卓越的武将,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
原创 陆... 前言 1939年,在山东省泰西地区陆房一带,八路军的三千名战士和日伪军八千人的部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战斗...
原创 在... 作为世界上传承时间最久的文明,对中国文化做出突出贡献者,历朝历代数不胜数,但如果要说谁对中国数千年的...
原创 清... 1894年,大清的藩属国朝鲜王国,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急忙向宗主国清朝求救;而与此同时,在朝鲜王国...
原创 《... 通俗易懂说历史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
原创 荆... 很多网友都对荆州被东吴偷袭,关羽身死心有遗憾,所以提出了很多问题假设,其中一个假设,小编觉得挺有意思...
原创 诗... 关于诗仙李白与杨贵妃之间的情感纠纷,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他们之间存在过超越君臣关系的情感,但这...
原创 毛... “他可是个好配角”。 1955年的授勋仪式前夕,毛主席接过拟授元帅名单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人是...
原创 诗... 今天谈的这位济南学霸是明朝人,名叫谷继宗。大家可能不清楚他是谁,但趵突泉观澜亭、泉城路按察司街,都和...
贵州龙门酒镇酒,1956年原国... 贵州二茅台 1929年,酒厂渊源 周氏族人周秉衡在茅台镇创办茅台前身三大烧坊之一的衡昌烧坊,并创立《...
原创 6... 苏联自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持续了时间极长,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前还是...
原创 山...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山东省一个村...
郑庄公唯唯称谢,及返国之日,向... 郑庄公唯唯称谢,及返国之日,向世子姬忽言之 自周郑相互交换人质以后,郑庄公留在周都辅政,天下相安无...
原创 功... 韩信、彭越、韩王信、英布、陈豨、卢绾都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开国功臣,但却都没能享受胜利果实——他们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