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模仿德国军队 编制开始操练清朝新军,开启了中国军队近代化和标准化.
北洋新军编制:镇下辖两个步兵协(4个步兵标),一个炮兵标,一个骑兵标,一个工兵标,全镇共12000人.
镇在当时作为主要的战略编制存在,清政府要求每一个省组建一镇,实际上是要求各省必须保证有一镇的野战部队存在.后来袁世凯直接改镇为师,所以北洋军阀时期北洋的师长其实就是掌握了一省野战部队的军事长官.
新军编制中包括了步兵,炮兵,骑兵, 工兵四大兵种,也就是师级编制下要包括:两个步兵旅(4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工兵团.
各省在组建新军时, 步兵旅当然很解决,只要有一杆枪就可以算步兵,但炮兵是要有大炮,骑兵要有战马, 工兵要有工程器械.由于没钱买足够的大炮与工程器械,也没钱养那么多战马,所以有些比较穷的省,只组建成了步兵旅.而炮兵,骑兵,工兵等特殊兵种没能达到团级编制,因为作战要求兵种配合,所以各地把没有达到师级标准的炮兵,骑兵,工兵直接分散到两个步兵旅中,这样编制就是混成旅.
北洋军阀时期,师是最高编制,各省的督军(相当于省长)都一定会兼任北洋师的师长,下面的旅长自然也就成了镇守使(相当于市长),团长自然也就相当于县长了.
因为当时权力与军事实力挂挂钩,所以各县纷纷组建了团级编制,而一个市下面有好几个县,自然也就出现了一个旅下辖好几个团了,一个省很多市,也就出现了一个师下辖好几个旅,因为当时北洋政府认可的一个省只有一个师的编制,但是师下面可以有很多旅,自然当时一个师十几万人也就很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