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先憋住别笑,请把笑声留到最后-看宋高宗如何选立太子
迪丽瓦拉
2025-06-08 09:33:39
0

可能我还没有写下一句话,诸位就已经笑话我了:“这会有什么笑料?就按照“封建宗法继承制”呗!”。然而,我如果告诉你,这在宋高宗这儿行不通呢?你是不是又会紧跟着来个“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行不通?

那就让我们来“领略”宋高宗立太子时的“风趣”。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宋高宗立太子路路受阻

按照“封建宗法继承制”——

有嫡则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

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不管是皇家,还是士大夫,或者封建官僚等,都是按此继承法传承爵位和官职的。

也许你会说,宋高宗就以此原则传承皇位,不就行了?这有什么困难的吗?可是我告诉你:在高宗这儿,还真行不通。

①宋高宗没有子嗣

也许你会问:皇帝后宫妃嫔如云,怎么会没有子嗣呢?

说的没错!起初,高宗赵构并非没有子嗣。宋高宗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建立南宋,改年号为“建炎”。当年七月就生下儿子,取名“赵旉”,随即被立为太子。

赵旉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当时正是金兵南侵,高宗戎马倥偬,连自己都顾不了,哪里还有精力照料儿子?赵旉小小年级就这样随着高宗颠沛流离,辗转逃命。本来体弱的赵旉,身体就更加一直很差了。

由于高宗昏庸,导致宦官混乱朝纲。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苗傅、刘正彦乘机起兵,杀了宦官王渊、康履、蓝珪等人,并逼迫高宗退位,让位给儿子赵旉。于是,苗傅辅政,太后抱着三岁的赵旉亲政。

一开始,高宗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毕竟皇位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苗、刘二人算不上夺权篡位。可他后来细细一想,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劲。

为什么呢?三岁的儿子和太后,怎么能够对付得了诡计多端的苗傅?江山今天也许还姓“赵”,但说不定哪一天就姓“苗”了。

江东制置使吕颐浩看了高宗的“内禅”诏书后,认为“

必有兵变

”。于是,张浚(时任尚书礼部侍郎、节制平江府及常州、秀州、湖州、江阴军军马)联络了吕颐浩、刘光世、韩世琮等人,共同举兵讨伐苗傅。

之前南宋已将都城从应天府迁到了临安(今浙江杭州)。苗、刘之乱被平定后,高宗又把建康(今南京)作为行都,率文武百官和后宫从临安移驻建康。儿子赵旉也只得随行。经此磨难,赵旉身体状况更加差了。

有句俗语叫什么来着?“福

无双至,祸不单行

”,这样的厄运在赵旉身上降临了。一天,一个宫女不小心碰掉一个金香炉,香炉落地时,发出了巨大的响声。赵旉受到惊吓,立即抽搐不已,几天后就死去了。

后来,高宗又因为在金兵南侵时逃亡途中受到惊吓,得了“

不育症

”。

从此,高宗就绝了子嗣。

也许你会说:虽然太子已死,虽然高宗得了不育症,怎么就会断了子嗣?有几个皇帝不是几十甚至几百个皇子呢?

哦,对了!我还忘记了给诸位补充一个情况。由于国家正处于多难之秋,宋高宗没有醉于后宫宫闱之事的兴趣。赵旉是他唯一的儿子。

所以,对于宋高宗来说,“有嫡则嫡,无嫡立长”这条道是走不通了。

那就按照“补充措施”——兄终弟及吧!可是,我要告诉你:宋高宗这条道也走不通。

②宋高宗找不到兄弟可以继位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宋朝遭遇了“靖康之耻”。金朝掳走了北宋二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连同掳去的还有太后、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夫人等一应皇家宗室成员。

金朝除提出割地赔款条件外,还要求以宰相和一个亲王作为“人质”。张邦昌作为“计议使”,携时为“康王”的赵构(即后来的宋高宗)作为人质,前往金营议和。

幸运的是:命运之神眷顾了赵构。金人怀疑他不是亲王,而是将帅之子,是来冒充的。便要求让“肃王”代替。于是赵构又回到了京城。

被掳去金国的宋皇室成员,或被杀,或自杀,或被逼为奴。永生永世地留在了“异国他乡”。赵构成为宋室成员中没有被金兵掳走的唯一“

漏网之鱼

”。

听到康王回国,军民万众欢腾。然后是军民勤王,打退围困京城的金兵,然后建立南宋。

等到高宗要立太子时,身边已经没有兄弟了。所以,作为帝位继承制的最后补救措施——兄终弟及,宋高宗在这条道上也走不通了。

诸位现在明白了吗?高宗已经绝嗣,身边又无兄弟。按照“封建宗法继承制”的三条原则,高宗都找不到人可以立为太子。

怎么办?宋氏帝位就要在他这儿中断了吗?不!宋朝国祚还要延续,宋氏宗庙还要祭祀。如果本宗找不到人选,那就到另一宗族去寻找合适人选吧!

一礼还一拜

北宋和南宋其实是属于一个朝代——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建都东京(今河南开封)。由于“靖康之耻”,皇室成员全部被掳走。宋高宗重建宋朝,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宋太祖赵匡胤)

因为并不像唐、宋、元、明、清那样改朝换代,赵匡胤建立宋朝与赵构重建宋朝,都还是赵氏江山,所以还是宋朝。但历史认为: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在宋钦宗时实际已经灭亡。

为了区分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和宋高宗重建的宋朝,便以宋高宗定都南京作为“分水岭”,之前的叫“北宋”,此后的叫“南宋”。

赵匡胤建立宋朝时,由于其母钟意弟弟赵光义,曾与赵匡胤有过约定:在赵匡胤死后或退位时,皇位要传给他的弟弟赵光义。但后来赵匡胤捂着权力不放,他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子孙。

后来,发生了至今无法查究的“

斧声烛影

”千古疑案,赵匡胤蒙难了。当然,那个约定帝位传承的“

金匮之盟

”至今也无法考证。

但不管当时发生了什么,在赵匡胤死后,帝位并不是由他的子孙来继承,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是谓“宋太宗”。

(宋太宗赵光义)

此后的宋室江山,也一直在弟弟宋太宗的后代手中传承,宋高宗也是属于太宗一脉。而哥哥宋太祖的后人此后却一直默默无闻,无一人在朝,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两样。

在封建君主专制政治制度下,皇太子是未来的皇帝,是国家的根本。立太子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日后天下一统、政治安定的大事。

现在,宋高宗又无人可立为太子。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不管在朝在野,人们再也顾不了那么多,纷纷上书请求立宋太祖的后人作为皇位继承人。

大臣李回上书说:“太祖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足见手足情深。陛下选择皇位继承人,应该以太祖为榜样。”

上虞县丞娄寅亮则说得更直截了当:“从情理上讲,陛下应该从太祖后人“伯”字辈的后代中去挑选一名贤德之人作为继承人。如若日后陛下有幸生下儿子,再让他退位做藩王。”

高宗见他的奏章考虑周密,合情合理,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一场选择太子人选的大戏就拉开了帷幕。

高宗挑选太子人选第一“招”

绍兴三年(公元1132年),主管宫迋宗族事务的大臣被派遣去访求太祖后代“伯”字辈的后人。由于时间经历了近200年,太祖后人为“伯”字辈的已达1600多人。

这么多人,如果让高宗一一挑选,那岂不是要等到猴年马月?放心!朝廷对于这种看似繁锁的事情还是有简化的措施的。

第一步,先由宫迋宗族大臣从中挑选出10名较为优秀的7岁以下的儿童,把他们带来京城。第二步,由朝中大臣共同悉心选拔,择优两名,带进宫中。第三步,高宗最后定夺。

(宋高宗赵构)

站在高宗面前的两个小孩分别是一胖一瘦。故事先不往下说。就凭这“一胖一瘦”,诸位会如何看待?胖的比瘦的更能吃苦捱难?恭喜你!答对了。虽然这种看法并不是正确的,但非常奇怪,许多人会有这种固性思维。

高宗起初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他决定留胖去瘦,他拿给瘦子300两银子让他回去。可是,高宗毕竟是高宗,不会像我们常人这般肤浅,他说自己刚才没看仔细,还想再看一看。于是,拿着“赏银”的瘦子正要走时,又被高宗叫了回来。高宗让二人叉手而立,自己则站在旁边认真的看了又看。

现在,故事的精彩情节到了。这时,一只猫突然跑了过来。现在,我们就来看两个小孩子的反应。瘦子纹丝不动;胖子飞起一脚向猫提去。

诸位如何看待两个小孩子的反应?瘦子略显呆迟?胖子更为机灵?或许你们有你们的道理吧?只是,此时的“考官”不是你,而是高宗。

高宗如何看待?在高宗看来①瘦子性格沉稳;胖子遇事慌张,易乱阵脚。②瘦子仁慈,胖子没有爱心。这只猫只不过是偶然打此经过,又没招惹你,为什么踢它?小小年纪就这么轻狂妄动,怎能成大器?怎能担当起治理国家的大任?

这样,第一场戏就落幕了。高宗留瘦去胖,将伯琮作为储君候选人,留在宫中生活。为了悉心培养伯琮,高宗将新建的书院作为资善堂,用作伯琮学习的地方。他让范冲兼翊善,朱震掌起居兼赞读。伯琮颇有天赋,也聪明好学,而且心地善良,高宗和大臣们都十分喜欢他。岳飞见到他后说道:“我们大宋后继有人了,他一定能够完成复兴中原的大任。”

这就是高宗挑选太子的第一场遴选。是不是觉得很有噱头?唉!一只搅局的猫。

故事还没有完。伯琮此时还只是“候选人”,高宗还会继续“考察”,才会正式确立太子人选。

高宗挑选太子第二“招”

这时,太祖后代另一位“伯”字辈的孩子引起了高宗的关注。他叫“伯玖”,是太祖的七世孙,生而聪慧。

也许是伯琮与张婕妤有天然的缘分,伯琮一见面就扑向她,于是,高宗让张婕妤负责抚养他,赐名叫“瑷”。吴才人因为孤单,没有依靠,高宗就把伯玖交给她扶养,赐名“璩”。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伯琮被晋封为“晋安郡王”,伯玖被晋封为“恩平郡王”。两个孩子现在都已长大成人,又都是太祖之后,才能也不相上下。究竟让谁作为皇位继承人,高宗很是犹豫不决。

伯琮很关心政治,对时局和世事有自己的见解。而这些见解,又常常与秦桧相左。秦桧非常不爽,因此忌恨在心。他经常在韦太后和吴太后那儿吹风,说伯琮的才德不如伯玖。

高宗心中原来的天平是向伯琮倾斜的,但由于秦桧的谗言和太后的“规劝”(不如说是“阻挠”),高宗心中的天平变得象钟摆一样,开始摇摆起来。为了考验二人的优劣,高宗决定设计一份“终极考卷”。

高宗赐给伯琮和伯玖各10名美艳妩媚的宫女,让二人“好好地”与她们相处。当然,二人也算是“完成了任务”,真的与宫女们相处得很好。

现在,戏剧发生了。才过几天,高宗又把宫女们召了回去。搞什么幺蛾子?这是秘密,不告诉你!原来,高宗把宫女召回去后,又把每个宫女作了检验。

与伯琮相处的宫女,“离别”时虽依依不舍,甚至还有几个人泪眼婆沙,但都还是处女。而与伯玖相处的宫女,“离别”时也是依依不舍,但已没有一个是处女了。

诸位对此如何看法?伯琮不食人间烟火?伯玖懂得生活情趣?高宗是什么看法?刚才不是说了吗?这是秘密!高宗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只是,他在心里对太子有了最终人选——这就是伯琮。

这样,伯琮又赢了第二场选拔。唉!万恶淫为首啊!不过,面对如此诱惑而不乱,伯琮确实称得上是“高人”。

第一场选拔考验的是性格和性情,第二场考验的是品德。伯琮都取得完胜。

现在,可以鸣锣收官了吗?伯琮可以正式被立为太子了吗?别想的这么简单!事情还没有完。

高宗立太子第三“招”

由于秦桧的谗言,伯琮在韦太后心中的坏印象,已经印上了烙印,她更倾向伯玖。虽然经高宗多番解释,韦太后仍然不置可否。高宗是个孝子,不愿拂逆母亲的心意。

但是,高宗也没有立其他人为太子的想法和行动,这事就这样一拖再拖。

这就是高宗的第三“招”——“拖”字诀。咱惹不起,但等得起,耗得起。

终于,韦太后没能耗过宋高宗。17年后,韦太后去世了。此时,高宗才将立太子之事重新提上议事章程。

折腾了二十多年,高宗终于完成了一件国家大事

韦太后死后(公元1159年)不久,高宗就任命伯琮为宁国军节度使、开封府仪同三司,进封为“建王”。

次年二月,高宗宣布立伯琮为

皇子,

改名为“玮”,并诏告天下。三月,立伯玖为

皇侄。

这样,皇位继承人就决定下来了。

高宗自从在建炎元年登基开始,就一直是在与金人的周旋中度过的,颠沛流离了半生。现在年纪大了,精力也跟不上,但由于议和不成,致使南宋军民抗金热情更加高涨。为了不辜负国民的抗金热情,他奋力而为。但后来由于精力跟不上,他为自己所处的位置非常难堪。

他想远离政治,安享晚年,于是他希望尽早禅位,这就需要尽早给伯琮一个太子的名分。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五月,高宗下了一道诏书,正式册立伯琮为太子,改名为“眘”。同时,封其生父为“秀王”,谥号“安僖”;封其母张氏为王夫人。

(宋孝宗赵眘)

高宗自己改称“太上皇”,迁往德寿宫。高宗对随同送行的群臣说:“这样的人来治理国家,我是大可以放心了。”

随后,进行了登基大典。伯琮正式继承帝位,是谓“宋孝宗”。

看了不少的史籍,后人大都这样评价宋高宗,说他一生行事,只有选太子这一件事是做得最出色的,最让人满意的。

但是我想说:假如没有宋太祖的先例,假如宋高宗有自己的儿子?他还会这么做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古代,朝廷一旦下令“诛九族”,意味着一场无路可逃的灾难正席卷而来。九族之内,不论血缘的远近,亲属们...
原创 郑...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 裹挟着无数英雄人物命运沉浮, 风雨飘摇之际, 郑成功名字如同一道耀眼闪电, 划破...
原创 康... 正在热播的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已经接近尾声,细心的观众应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原来一直大力支持靳...
原创 大... 引言 大英帝国,这是一个深刻的影响了人类近代时期发展进程的名词。而大英帝国,作为一个国家来说,无疑也...
《三国志·战棋版》魏延最新调整... 哈喽大家好啊,昨天下午测试服中魏延迎来了一个调整,这个调整会有什么影响呢?另外在新赛季中,同兵种加成...
原创 为...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对于...
秦兵马俑二号坑发现两处战车遗迹 12月16日,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消息, 在陕西秦兵马俑二号坑的考古发掘保护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处战...
三国中最忠心耿耿之人!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两军交战战败时大部分人识时务可能会投降,...
原创 差... 他是南北朝时期能力最强的帝王,刚开始只是一个傀儡皇帝,韬光养晦10年,一举铲除权臣,施展抱负的他,带...
原创 岳... 靖康之耻 北宋末年,朝堂之上奸臣当道,宋徽宗沉迷于歌舞升平,对边疆的危机视而不见。那时,北方的辽国正...
原创 刘... 刘禅:在矛盾中抉择的蜀汉后主 黄喜才文2024-10-21 刘禅,这位蜀汉后主,自出生于河南新野起,...
原创 内...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最近这几年...
瑞昌铜岭探秘:铜草花下的青铜传... 在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的一片古老土地上,隐藏着一段关于铜与历史的传奇故事。这里,瑞昌铜岭商周铜矿矿冶遗...
原创 从... 《将相和》的故事广为人知,韵味悠长,至今仍频频出现于学校教材和课外读物中。世世代代传颂的,不仅仅是蔺...
秀我中国|打卡闽南古建筑宝藏地... 新华社“秀我中国”行走体验官、网络达人@南京飞哥 带你游闽南古建筑宝藏地——千年安溪文庙。
原创 回...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被遗忘。韩信,一位军事天才,其生命轨迹在楚汉争霸的风云中急剧变化。一...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 新京报讯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12月16日,南岛语族文化艺术联展开幕暨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在福建省...
原创 一...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
原创 佐... 侵华日军将领佐佐真之助,曾长期在陆军省人事局任职,尽管军衔不高,但实权却很大,此后曾以第二十二师团步...
如何实现真正的超越?17名清北... 今年八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金津的英文专著Education and upward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