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在原始社会,人类的食物大多是狩猎和采摘,当学会织网以后,才开始捕鱼,然后开始种粮食、圈养牲畜,形成农耕文明。所以,最开始的时候,人类不像现在知道的这么多,他们当时对周围都不太了解,对任何东西感到好奇,这样的陌生感让他们对未知的东西都很敬畏。
人们在敬畏自然的同时,又希望能得到未知事物的保护,于是就有了图腾和崇拜,比如龙图腾,比如民间的“五仙”,即黄白灰狐柳。黄白灰狐柳指的是五种动物:狐狸、黄鼠狼、刺猬、老鼠、蛇,它们是古人心中亦妖亦仙的存在。古时人们认为,冒犯了这几种动物,就会被报复,会发生不太平的事情,搅得生活不得安宁。
所以人们对黄白灰狐柳都特别尊敬,有些甚至建造寺庙供奉他们,以保平安。其中的狐仙、黄大仙、柳仙(也就是蛇)最为出名,而在这三样之中,人们对黄大仙,也就是黄鼠狼最为害怕。据说,当惹到了黄大仙,黄大仙就会附在人身上,使人疯疯癫癫,神志不清,讲出来的胡话也让人胆战心惊。
其实这样的事情,多半是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搞鬼。黄鼠狼只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它们的食物主要是老鼠和野兔,一天的饭量大概是6、7只老鼠。如果食物没有得到充足的供应,那么它们便会偷吃家禽。所以,黄鼠狼并不是天生就做坏事的动物,当它们饿的时候,才会去偷吃家养的牲畜。
之所以会出现黄鼠狼的迷信崇拜,大概是与黄鼠狼的臭屁有关。当黄鼠狼去偷吃家禽,被人们碰到,对它发起攻击的时候,黄鼠狼会因为保护自身而放出臭屁。这种臭屁中含有神经毒素,人类吸入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幻觉,这就是前面说到的疯疯癫癫和胡言乱语。
不过,因为古代医学落后,这样的现象人们无法解释,所以只能往迷信的方向思考。正是因为黄鼠狼的臭屁,导致人类的意识不清,所以即使黄鼠狼偷吃了百姓的家畜,让百姓遭受损失,人们也不会去逮捕它,这是人们不吃黄鼠狼的原因之一。
后来,人们意识到黄鼠狼的毛很有经济价值,于是就专门去捕捉黄鼠狼,把它们拿来饲养,将喂养大的黄鼠狼拿来卖皮,但黄鼠狼的肉也是不吃的。连黄鼠狼的皮毛都卖了,难道还惧怕黄大仙的怪罪吗?为什么不吃黄鼠狼的肉呢?这又是另一个原因了。
这次不再是迷信,因为李时珍的医书给出了答案,这本书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中医草药学经典《本草纲目》。《本草纲目》里讲的都是各种各样的中药材,这些中药材不只包括地里长出来的植物,也包括各种不同来源的中药材,比如人的胎盘就是中药里的紫河车。
黄鼠狼的肉也被包含在《本草纲目》里,是一味中药材。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鼠狼的肉可以用来治疗腹痛,也可以用来杀死体内的寄生虫。不过,这种药材有轻微毒素,所以服用下去有一定副作用,这个副作用,比“是药三分毒”的毒更严重一些。
古人必定早已试吃过黄鼠狼的肉,毕竟古代时常出现大饥荒,那个时候可顾不上神仙崇拜,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只是吃过以后,发现此肉有毒,后来的人也就不敢吃了。中药大多就是这样尝试出来的,最典型的故事就是神农尝百草。
神农挖掘草药都是亲自吃下去,尝试哪种药可以治病,最后尝到断肠草,神农因断肠草的毒性而死,这才让后来的人们知道这种植物有毒。但经过人们的试验,又发现断肠草可用来以毒攻毒。所以我们也不能嘲笑古人对黄鼠狼的崇拜是一种迷信,古代并不具备这么多知识,如果把现代人放在古代生活,并不一定比古人做得更好。
参考资料:
《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