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前半生》,了解清朝故事!我们本文继续来讲解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我们都知道,在咸丰皇帝驾崩热河之后,由其子载淳继位,是为同治皇帝。但由于此时同治皇帝年纪尚小,不能亲理朝政,故而朝中军政大权都交由咸丰临终前钦封的“顾命八大臣”掌管。
然而这对于嗜权如命的慈禧太后来说,她是绝对不能忍受大权都掌握在这八位大臣手中的。所以在咸丰去世仅两个多月后,慈禧便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等人发动了辛酉政变,将大权成功夺到了自己手中!
而等到慈禧掌权后,更加肆无忌惮,只要是她看不顺眼的人,基本都会遭到她的打压。就连在辛酉政变中帮助她夺权的恭亲王奕䜣,也失去了原本的地位,成为慈禧眼中可有可无的人。
而相比之下的醇亲王奕譞,慈禧却对他百般照顾!
醇亲王奕譞,是清朝的十二位“铁帽子王”之一,不过他这个铁帽子王的经历却是最有趣的。奕譞除了在10岁时被刚继位的咸丰册封为醇郡王之外,之后就没有得到什么恩典了。
但是在咸丰去世仅半年间,他就被朝廷授予了一大堆的头衔,比如什么御前大臣、正黄旗汉军都统等等。而当时的奕譞,不过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
当然了,慈禧之所以会如此重用奕譞,主要还是由于他在辛酉政变中帮助慈禧除掉了心腹大患“肃顺”。
同治三年,奕譞被正式赐以“加亲王头衔”的荣誉,同治十一年正式晋封为亲王。
此时的奕譞已然成为了慈禧眼中的大红人,然而对于奕譞来说,这些突如其来的荣誉虽然让他获得了很高的地位,但却也让他心惊胆战。
奕譞很清楚,这个太后是一个嗜权如命的主,在她这里根本没有所谓三纲五常、祖宗法制。为了能够保持住自己的威严和尊严,什么骨肉至亲、外戚大臣,都一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特别是后来慈安太后的突然离世,更加让奕譞感到害怕。
同治皇帝去世后,由于其没有子嗣,因此慈禧太后便让奕譞的儿子载湉进宫当皇帝,这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按理说,儿子当皇帝,当老爸的应该高兴才对,毕竟儿子成了皇帝,自己一家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对于奕譞来说,这无疑是将他的儿子和他一家架在火炉上烤。
载湉进宫当皇帝,充其量就是一个傀儡而已,如果哪天慈禧不高兴了,载湉和自己一家不就遭殃了吗?因此在刚得知慈禧要立载湉为帝的时候,醇亲王奕譞不笑反哭,甚至一度哭至昏迷!
载湉继位称帝之后,奕譞的生活不仅没有像外人所想的那样美好,相反,他整日战战兢兢,生怕做错什么事情。如果慈禧要赏赐他点什么东西,他就极力推辞。光绪进宫那年,他甚至将所有的官职都给辞掉了。
然而等到恭亲王奕䜣失宠后,慈禧便下令让军机大臣们凡是有重要的军国大事,都必须要与醇亲王商议,这样一来,就等于给醇亲王比过去更高的职务和权力。然而尽管如此,奕譞每日依旧是如履薄冰。
光绪大婚之后,按例就要亲政,然而这却是慈禧所不想接受的事实,奕譞也看在眼里,于是就上奏请慈禧继续“训政”。很显然,这是奕譞故意为之,取悦慈禧,才是他一家生存的不二法则。
奕譞取悦慈禧,在很多地方都有表现。比如在北洋水师建成之后,慈禧就命令他代替皇帝和太后去检阅,但奕譞偏要拉上李莲英一起。为何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李莲英是慈禧的心腹,奕譞带着他一起去,就是要告诉慈禧:我对您是忠诚的,北洋水师全体官兵对您也是忠诚的,如果你不放心,李莲英跟着我去看看就知道了!
总的来说,醇亲王奕譞的这些所作所为,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活命,这一点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都有很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