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燕建兴十年,燕魏参合陂之战,后燕惨败,标志着其开始走向衰落。因此,以参合陂之战为界,研究后燕史是一种模式。但参合陂之战后,燕魏相继发生了数年战争,一直到慕容盛即位后,后燕才相对稳定地立足辽西地区。
因此,将后燕史分为二期不太妥当。笔者认为将后燕史分为三期较为恰当。一是慕容垂时期。后燕从建立到占有关东,国力达到鼎盛。二是慕容宝时期。后燕由盛转衰,慕容德独立,中原丧于北魏。三是慕容盛慕容熙时期,后燕较稳定地立足辽西地区。
后燕前期划到慕容垂去世,而不是参合陂之战,主要是建兴十一年,慕容垂曾带兵亲征北魏,虽没有给予北魏致命打击,但也有瓦解北魏政权的可能。《通鉴》载:“魏王珪震布欲走,诸部闻虔死,皆有二心,珪不知所适。”而从慕容垂到慕容宝,国家政局转变较大。因此,以君主为界划分较为妥当。
后燕慕容宝时期以燕魏战争为主。慕容宝被杀,即缘于自己不顾士卒疲敝,执意南伐引发的段速骨、兰汗等人叛乱,后燕也被兰汗所篡。慕容宝时期,后燕政局动荡,领土变化不定,处于混乱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主题就是燕魏战争,整个国家以外事为主。
而慕容盛除掉兰汗复国后,后燕较为稳定地退居辽西地区,整个国家政事也转向内部,偶尔的征伐也面向北部的契丹、高句丽等,与慕容宝后期执意收复中原也有不同。慕容熙则延续了这一传统。以君主为界划分后燕史不仅符合历史发展变化的事实,也有利于叙述、研究的方便。
以下将分别勾勒后燕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线索。
慕容垂是前燕君主慕容皝第五子,深受其宠爱,由此埋下了前燕慕容儁系与慕容垂系的矛盾。慕容垂被前燕可足浑太后及慕容评排挤,不得以带领妻子及亲信等投奔前秦。
淝水之战后,慕容垂护送苻坚返回洛阳。行至渑池(今河南渑池县)时,向苻坚请求镇抚北方,从此脱离苻坚走上复国道路。
384 年正月,慕容垂于荥阳称燕王,后燕建立。二十六日,改当年为燕元年。随后立慕容宝为太子,并封授百官。后燕建国之后主要与前秦关东势力、丁零翟魏、东晋、西燕、北魏、高句丽展开争夺。
慕容宝为慕容垂第四子,慕容令被害后,慕容宝就成了嫡长子,后燕建立后被立为太子。慕容垂晚年就将国家政事交给慕容宝处理,“垂总大纲而已”。慕容垂死后,慕容宝遵照慕容垂遗令,实行清查户口等措施。但“法峻政严,上下离德,百姓思乱者十室而九焉”。并舍弃慕容垂看中的继承人慕容会,立慕容策为皇太子。
拓跋珪在慕容垂死后,开始大举攻燕,并派偏师袭击幽州。燕并州牧慕容农交战而败,逃归中山。慕容宝遂聚群臣商议,准备积聚粮食,与魏军作持久战。
燕军集中据守中山、邺、信都等几大城市。拓跋珪攻中山不克,于是转攻信都,慕容凤弃城而逃。邺城为慕容德据守,与魏军互有胜负。之后北魏后方出现动乱,拓跋珪欲求和撤兵,遭慕容宝拒绝,双方遂大战于柏肆(今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北),燕军先胜后败,损失惨重。
慕容宝奔还中山,从此燕军处于不利局面。而此时中山内乱频出,相继发生拥立慕容麟事件,以至慕容宝、慕容麟嫌隙更深,慕容麟惧怕出奔丁零。慕容宝惧怕慕容麟北上夺取慕容会的军队后盘踞北方,再加上魏军压力,于是决定弃守中山。中山在慕容详、慕容麟的相继主持下抵抗到永康二年十月。此时,河北大部都被北魏占领。
永康三年正月,慕容德放弃邺城,徙居滑台,并正式称王,南燕建立。慕容宝将蓟城府库财宝全部迁往龙城,之后又接连发生慕容会夺权等多起内乱事件,慕容宝也被兰汗等人所杀。至此,后燕从历史上短暂消失。
慕容盛为慕容宝庶长子,除掉兰汗等人后复国。不久,消灭慕容奇势力,但后燕经过大规模外战及内乱,人心浮动,而慕容盛鉴于慕容宝以暗弱失国,因此御下比较严酷,导致“上下振局,人不自安,虽忠诚亲戚亦皆离贰,旧臣靡不夷灭,安忍无亲”。群下叛乱者不断,慕容盛欲将慕容恪比作周公加以颂扬,以彰显燕国的德行,维系人心,但也收效甚微。
慕容盛讨伐高句丽、库莫奚,都大获而还,但还是在内乱中丧命。临死之前欲招慕容熙嘱托后事而未果。慕容熙为慕容垂少子,因与寡嫂丁太后有奸情而得以继位。但后来宠幸苻谟的两个女儿而冷落了丁太后,太后怨愤,被逼自杀。慕容熙也开始将后燕带上不归路。
大造龙腾苑(今辽宁朝阳市双塔区),役使民夫无数,同时穷兵黩武北伐高句丽、契丹等,但都因儿戏而损失惨重。在为皇后苻训英送葬过程中,后方发生动乱,慕容熙平叛未果藏匿于龙腾苑,后被高云所杀,后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