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页岛面积7.64万平方公里,是台湾岛的两倍,自古是我国领土。
90年代,俄罗斯生物学家在已是“俄罗斯联邦最大岛屿”的库页岛发现了一块汉字碑文: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孙曾予一人。
这是乾隆爷七十大寿时的对联。颂扬乾隆的福寿:古代“万岁爷”活到70以上者不过6人,其中,五代同堂者,只有乾隆一人而已。
然而,就在这块石碑立于库页岛时,俄国人、日本人已经开始“偷取”这片大清领土。
当时的乾隆知道自己的领土正在被“偷”吗?为何不制止呢?
自古是我国领土的库页岛
早在《山海经》、《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我国就记载了库页岛的一些情况。
726年,大唐设黑水州都督府,库页岛上的郡利、莫曵皆等部就已归其管辖。
其后,辽、金、元、明,皆设立机构管辖库页岛。
明朝时,奴尔干都指挥司在库页岛上设卫、所管辖。
早在1616年,努尔哈赤刚建立后金时,后金就派400兵巡至库页岛,并进行管辖。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额尔古纳河、格尔必奇河以东至海,皆为大清领土。以此定义,库页岛也归大清(但俄国当时并不知有库页岛)。
此后,1690、1710、1712,大清3次对库页岛进行了编户工作。1709-1710年对全国土地进行测量时,大清在库页岛上留下了满文石碑、木碑。
到1840年代时,英国出版的地图中,库页岛也属于大清,而日、俄也至少承认大清对库页岛北部的主权。
可是,尽管直到咸丰年间,库页岛在法理上皆属大清,可是,自乾隆后期开始,日俄已事实上控制了库页岛南北。
这是为什么呢?
俄日的“偷”
日本、俄国很早就开始“偷”库页岛了。
日本史料宣称:他们早在抗元时就已经与库页岛发生了密切关系,并在丰臣秀吉时期“征服”过库页岛。1644年,江户幕府的《正保御国绘图》将库页岛与北海道一起划入。
而俄国,则在1765年袭击了当地的赫哲人,并在北部建立了营舍,开采煤矿。随后,他们又于1789年,占领了库页岛南部。
1790年,日本、俄国讨论瓜分库页岛。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大清在库页岛上设姓长、乡长分户管辖编户民,大清在库页岛的北部、中部、南部均设立了行政机构。
俄国、日本史料均显示:当时的原住民曾向他们明确表示他们效忠清朝皇帝。
可是,虽然他们已经协商“瓜分”库页岛,但在咸丰朝以前从未向大清交涉过该岛主权,也没有组织岛民继续向大清履行贡献义务的记载。
换而言之,在大清衰落前,他们在库页岛的行为,就是“偷窃”!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北京条约》,大清割让库页岛在内的一些领土时,“偷窃”才转为“抢劫”。
那么,为何日俄能够在“皇天后土”之下如此明目张胆的“偷窃”呢?
大清的边防漏洞
大清的东北边疆政策,概括起来是:
1、辅以重臣,屯以劲旅。设立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在边疆地区扎兵。
2、划界立碑,巡查边界。
3、边民编户。通过一年一度的贡貂和回赏,确立边民与清政府的隶属关系,边民承认自己是清朝的属民。
在清朝前期,这个政策总体上对于加强东北边防是十分有效的。
库页岛,却是“漏洞”之地。
吉林将军负责的区域非常大,而兵员不多。
因此,大清在库页岛不驻兵。
同时,由于鞑靼海峡分割,库页岛交通不甚方便,大清巡查边界时很少进入库页岛。
而对于在岛上管辖编户的姓长、乡长来说,他们也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
由于大清在当地没有驻军,而且,库页岛的独特位置,大清无法对当地居民提供及时的保护。
即便大清出兵,由于海峡阻隔,补给多需当地解决,关键是:即便大清驱逐了侵略者,大清退兵后,侵略者又会来。
对当地首领来说,面临侵略时,与其向朝廷汇报求援,不如与侵略者达成妥协,以谋求自身安全。
因此,他们多不会向大清及时汇报侵略,即使汇报,也多会强调是劫匪行为,隐瞒“伤朝廷颜面”的部分,以免扩大事态。
这一点,不单只是在东北地区如此,在清缅边界、清越边界,也常常如此,“两属”现象并不烧见。
因此,尽管日本、俄国动作不小,但大清天子未必能详细、确切掌握情况。
乾隆朝的国防重点
自《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大清的国防重点就调整到了西北、西南。
毕竟,随着清俄和约签订,双方总体上处于和平。
而西北、西南地区,面临的国防风险则大得多。
到乾隆中期以后,大清的主要国防压力来自西南。
清缅战争、安南战争、廓尔喀战争,对方或是对大清公开提出领土要求,或是公开挑战宗藩关系,或是公开挑衅大清国威,其危害更为直接。
整个乾隆中后期,乾隆与周边政权战事不断。
尽管这些对手实力都不算强,但毕竟路途遥远,耗费巨大。
因此,为了完成对西北、西南的战争,乾隆常常从黑龙江等地调兵到西北、西南参战,对东北防务不甚重视。
对库页岛价值认识不到位
其实,在18世纪时,大清要真的认真经营、保卫库页岛,日俄都很难构成威胁。
乾隆朝在西部的战事虽多,但比之俄国在欧洲的国防压力则小得多。
俄国派到库页岛的“远征队”,多是冒险者和囚徒,无论装备、战斗力,都不如“雅克萨之战”前后的哥萨克。
乾隆之所以对库页岛的“盗窃行为”没有做出及时反应,主要还是对库页岛的认识不足。
对大清来说,这里的经济价值只是“貂皮所出”,地理价值则只是“边远之地”。
因此,大清不愿在此驻兵,即使是巡防也不常到。
相比之下,俄国对库页岛的价值都认识全面得多。
俄国一入库页岛,即设营采煤,足见其对库页岛经济价值的认识。
而俄国在库页岛站稳脚跟后,一方面向南讨伐日本据点,一方面又进入北美的阿拉斯加,足见其对库页岛在东北亚地理意义的重视!
乾隆是一个矛盾体。
一方面,他有“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的强烈主权意识,甚至有与俄国对俄国也有过“或以兵戈,或守和好,我田朝惟视尔之自取之”的不惜一战精神;
另一方面,他又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缺乏对国际地缘关系的足够认识。
因此,在“官方途径”的事情,如俄国在土尔扈特问题的交涉等问题上,他往往能坚决抵制、维护主权与领土。
但是,由于闭关锁国,他对国际形势,各国野心、侵略手段皆认识不足,对于“偷窃”行为,乾隆等前清皇帝则往往反应不及时(除库页岛外,还有几处,此处不详说)。
维护主权,既要防“豪夺”,又要防“巧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