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关于李鸿章的评价很中肯,只是说李鸿章代表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公平条约,但却没有说他这个人的品德如何。可是,民间却一直传有“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的说法,如此看来,李鸿章的负面新闻也不全是空穴来风。1896年,李鸿章出访美国,当他被记者问到最感兴趣的见闻时,李鸿章谈到了摩天大楼,可是他接下来说的一段话,实在令人心酸。
1823年出生的李鸿章是晚清名臣,也被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作为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李鸿章身上有着太多值得发掘的东西。时任内阁大学士宝鋆评价李鸿章:能见其大。李鸿章是洋务派中对洋务战略、规划、长期目标把握最清晰的人,同时也是洋务派中少有的反思“中体西用”能不能救中国的人。
此外,李鸿章不但支持官派留学生,还支持建设新式学堂,主动送中国的海军官兵到英国皇家地中海舰队实习,让他们能真正地“开眼看世界”。客观来讲,李鸿章的种种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对维新与革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李鸿章在外交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坚持。
签订《辛丑条约》时,如果不是李鸿章的据理力争,清廷还不知道要割掉多少土地。李鸿章出访西方国家时,曾成功地用一首家乡曲,解决了大清没有国歌的尴尬局面。1896年,李鸿章出访美国,并于9月2日上午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李鸿章本着实事求是、有理有节、不卑不亢的态度进行回答。
其中,美国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阁下,您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中什么使您最感兴趣呢?李鸿章思索了一番,回答道: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清国和欧洲从没见过这种高楼。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清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为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20层高楼,就让那个时候的李鸿章羡慕不已,在李鸿章的感叹中,饱含心酸和无力,他不知道自己的国家什么时候才有建造高楼的能力。然而,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不要说区区20层楼,即使是200层楼,中国也能造出来,因为这就是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