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战国四大名将,赵国独占两个,可最终还是国破家亡
迪丽瓦拉
2025-06-11 17:03:27
0

战国后期有所谓四大名将之称,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在战国末期,赵国是战国七雄中唯一可与秦国较量的国家,又拥有两大名将,为何最终还是亡国呢?

第一,廉颇两度浮沉,被迫离开赵国。

赵国的廉颇、李牧都堪称是一代名将,可惜两人最后的下场都不好。廉颇在公元前283年伐齐之战中声名鹊起,率兵攻占昔阳城。公元前276年,廉颇伐魏,一举攻克幾邑。次年,廉颇再建功勋,连续攻下防陵、安阳两座魏国城池。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廉颇率领数十万赵军与秦国相持于长平一线达三年之久,秦军久战而无功。秦国宰相范雎遂施反间计,最终廉颇受到赵王怀疑被解除兵权,改由赵括出任统帅。廉颇下台后,赵军很快就输掉长平之战,精锐损失达四十五万,经此一役,丧失与秦军争雄的资本。

在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后,燕国趁赵国衰落之际,悍然发兵六十万进攻赵国。在此危急时刻,赵国政府不得不起用老将廉颇。廉颇不负众望,他与另一名将领乐乘在兵力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一举击败燕国的入侵,谱写一出军事神话。公元前245年,新上台的赵悼襄王以乐乘取代廉颇相国的地位。廉颇大怒,发兵攻打乐乘。这样做虽然解气,却犯下大错了。廉颇不敢呆在国内,遂逃往大梁城,投奔魏国去了。

离开赵国后,廉颇心有悔意。赵悼襄王也觉得廉颇一怒离去,对赵国是一大损失,便派了一个使者到魏国,看看廉颇的身体状况如何。廉颇的政敌郭开听说后,便暗里搞破坏,塞给使者很多钱财,让他在赵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收了郭开的钱,向赵王谎称廉颇老矣,身体不行了,赵王遂断了重新起用廉颇的打算。就这样,廉颇没能回到赵国,最终客死他乡。

第二,李牧被杀,赵国自毁长城。

与廉颇相比,李牧下场更加惨。李牧是赵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他的成名之战,是一役歼灭北方匈奴的十万铁骑,创造华夏族对外族战争的最大胜利。这一战的胜利赢得相当不易,当时赵国经历长平之战,精锐尽失,南有强秦,北有匈奴威胁,可谓风雨飘摇。李牧驻守北疆十余年,训练一批战斗力超强的铁兵,并以完美一役全歼匈奴精锐,从而跻身超一流战将的行列。

后来,燕赵战争爆发,李牧被赵悼襄王拜为大将,挥师进攻燕国。李牧不负所望,接连攻克燕国的武遂、方城。然而,李牧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却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他由于反对赵悼襄王迎娶一名歌伎,从而失势而淡出军界。赵悼襄王去世后,其子赵王迁继位。公元前234年,秦国大将出兵进攻赵国,秦军统帅桓齮出兵攻打平阳、武城,赵军损失达十万之众。此时赵国君臣又想起李牧,李牧临危受命,在赤丽、宜安一线阻击秦军,大破桓齮,拯救了岌岌可危的赵国政府。

公元前232年,秦军又一次入侵赵国。秦军兵分两路,一路攻至邺城,另一路直奔太原,取狼孟、番吾。在国家生死存亡关头,又是李牧挺身而出,与秦军血战四场,最终艰难取胜。《战国策》是这样记载:“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再胜秦;战于番吾之下,再战而再胜秦。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再次祭出反间计,派出间谍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潜入赵国,游说鼓动那些掌握大权的高层官员。依据《史记》的说法,李牧是被奸臣郭开害死的。面对李牧“拯救者”的光环,郭开担心自己大权旁落,遂决定铲除李牧。他郭开在赵王迁面前大进谗言,称李牧有谋反之心。

谎言多说几次,就几乎形同事实了。赵王迁轻而易举地相信了郭开的谗言,他下令将李牧革职,派赵葱前去接替其位置。李牧拒绝接受朝廷的命令,赵王迁早已把生杀大权授予传达命令的使者,李牧的拒绝,无疑只是印证了“企图谋反”的流言。特使毫不客气地当即将李牧拿下,不经审判,即刻处决,这位赵国最伟大的将军就这样死于非命。

李牧之死,意味着赵国长城的崩塌。半年后,赵国即亡于秦之手。

第三,廉颇与李牧为什么无法改变赵国的命运。

其实,就算廉颇、李牧不被奸人所害,赵国也很难抵挡得住秦国的进攻。从军事将领的能力上说,秦、赵两国都拥有许多优秀的将领,可以说平分秋色。但是从综合国力上说,赵国是远远不及秦国,失败是很难避免的。

与秦国相比,赵国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呢?

首先,在军事力量上,赵国不如秦国。在长平之战前,秦国的总兵力在一百万以上,赵国的总兵力大约六十几万,大抵是秦国的六成到七成。

其次,赵国的经济实力不如秦国。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西吞巴蜀,向东则对诸国鲸吞蚕食,占领大量东方土地,与赵国相比,拥有更多的农业资源与耕作人口。在所占地盘中,不少都是属于经济发达区。在其占领地中,巴蜀是“天府之国”,鄢、郢是楚国首都地区,宜阳是韩国重镇,安邑是魏国旧都等等,这些地盘归入秦国,无疑助推其经济的迅猛发展。赵国在胡服骑射变革后,尽管夺取中山以及北方诸蛮夷的土地,但这些地盘的经济生产力是比较低的。

其三,赵国的外交能力不如秦国。秦国的外交政策不仅极具侵略性,也极富灵活性,其基本思想是远交近攻,分化瓦解东方诸国的合纵结盟,并以武力威慑手段阻止东方诸国形成统一战线。同时,秦国还在各国大搞反间计,铲除对秦国威胁最大的人,在这方面可以说炉火纯青了,在秦国反间计之下的受害者,有廉颇、李牧、信陵君等人。相秦国相比,赵国的外交能力上差距明显,甚至在长平之战后,还与燕国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

其四,赵国在情报战上远不如秦国。秦国能在战场上屡战屡胜,并不仅仅是因为将领高明,也不仅因为兵力雄厚,更在于情报战上远远领先于对手。以长平之战为例,秦国情报部门竟然能让赵国政府如其所愿撤掉廉颇,换上赵括,简直把赵国君臣玩弄于掌心。反观赵国的情报部门,效率极为低下,赵括甚至都不知秦军已临阵换将。秦军知彼知己,而赵军对敌人一无所知,高下立判,胜负已决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武... 武王伐纣成功之后,商朝和纣王一起,湮灭在熊熊烈火之中,周朝建后,最大的功臣姜子牙没有封神,也没有做神...
原创 苏... #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四季文史 剧照:商纣王、苏妲己 翻开厚重的中国古代史,我们在讨论古代君王励...
原创 中...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有一种官职深得帝王信赖,却时常游走在危机边缘。它能让人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可...
原创 李... 种种迹象表明,沙丘之谋最大的幕后推手其实是李斯,他自然不会帮助扶苏了。 李斯一生信奉“老鼠哲学”,...
原创 陈...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
原创 陈... #头条创作挑战赛# 陈友是明朝中期官员,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家里居住在一起全椒。在正统初年的时候,他担...
原创 辽... 阅读文章前,劳烦您点击一下“关注”,以便您更好的参与分享和讨论,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渤海国是中...
原创 汉... 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中,地域因素对于宗室和军阀的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尊奉汉室的观念在黄河流域最为显著,...
距今1000多年 山西新发现一... 近日,太原市文物局考古人员在进行石窟寺调查中,新增一处隋唐时期的石窟,为了解太原地区石窟增添了新材料...
《资治通鉴》:李斯的才能与命运...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性的政治家。他以"厕中鼠"的比喻和"焚书坑儒"的举措闻名于世,既是秦朝统...
原创 朱...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人默默无闻,连一言片语都未曾留下;有些人则留下了名字,成为史册的一页;还有些...
原创 曹... 天命这个词在三国时代总是被提起来,有些我们现代人看起来比较奇怪的事,在当时就是被称为天命,就像卧龙先...
原创 朱... #博物馆奇遇记# 2021年末,我在辽宁省博物馆参观了期待已久的《江口沉银》展览。 原本是奔着张献...
原创 苏...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凭借闪电战,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同时由于苏联国内的大清洗,极大降低了苏军的战斗...
原创 凌... 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为了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
原创 解... 三野第25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而第7纵队的班底来自新四军第7师,第7师的前身则是由闽北、闽...
原创 语... 两千多年前,那个完美归赵的传说至今仍然传颂。在教科书上,我们读到了蔺相如一往无前的英勇气势,尽管面对...
原创 汉... 公元前87年二月,重病缠身的汉武帝立八岁的刘弗陵为皇太子,并加封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为辅政大...
原创 雍... 雍正朝初年设立养廉时并未视其为一种静态的数额。在改革的第一个十年间,为满足官员的需要,有大量养廉增加...
原创 别...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经济总量占整个世界的三分之一,但在对外战争中却屡屡失败,这一组图片揭示了晚清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