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慕容复是与乔峰并称的少年英雄,汲汲以求的就是恢复祖上大燕的荣光,重塑慕容氏的辉煌,为此不惜放弃青梅竹马的恋人、誓死追随的部下,不惜放弃尊严置江湖道义于不顾,最后把自己逼迫到了疯癫的地步,依旧在疯癫之中奢望称孤道寡。本是出身名门惊才绝艳的少年英雄,最后活成了世人眼中的笑话,实在是令人唏嘘。那慕容复矢志追求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慕容祖上又曾创造过怎样的辉煌?最后又是怎么落幕的呢?
天龙八部剧照
其实,慕容复父子口中的大燕只是一个泛称,指的是在五胡乱华时期由慕容氏建立的五个以燕为国号的政权,分别是慕容皝建立的前燕、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慕容云(慕容宝的养子)建立的北燕、慕容德建立的南燕以及慕容泓建立的西燕。在《天龙八部》中慕容博口中的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分别是前面四个政权的开国之君,也算是复国成功的英雄,所以被慕容博拿来教训慕容复。
前燕是由慕容皝所建,作为各路燕国的老祖宗,前燕的建立,无疑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当时慕容廆作为鲜卑慕容的领袖人物,一直主张南下挺进中原的策略。可是从后来慕容氏内部的各种内乱我们可以知道,虽然对外慕容氏是一个共同体,可是在内部依旧有着诸多派系相互倾轧。慕容廆在扫清了内部障碍以后,划时代的采取了民族融合政策,这在当时给慕容氏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在其内部可以见到各个民族的人才,尤其是在其接纳汉人之后,把汉民族先进的文化、政权结构以及先进的生产力纳入集团中,使得慕容集团的实力空前壮大了。此外一点,就是慕容廆擅于借力,在当时北方乱成一锅粥的情况下,他竟长期宣称效忠于东晋司马氏,以此来吸引当时北方汉人的投奔,反正东晋朝廷那么远,而且内乱不断,肯定没有世间精力再来和他掰扯什么主权的。就这样,慕容廆通过正确的民族政策为前燕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慕容廆去世以后,他儿子慕容皝继位。慕容皝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特别重视汉文化,他在位期间,建立了前燕政权,自称燕王。同时完美地延续了老爹的民族政策,因此他们家在东北,混得风生水起。并且不知道是基因问题还是上天眷顾,自己那么强也就罢了,生下的儿子那也是一个比一个强,历史上著名的慕容儁、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全都是他的儿子。慕容儁继位以后,自立为帝,前燕正式成为帝国。在慕容儁的努力下,前燕的地盘空前扩大。也就是在他手上灭掉了冉闵建立的魏国,占据了原先羯族统治的大片土地,成为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当中最强大的一支。只可惜,慕容儁的儿子慕容暐就不容父祖辈了,自己能力不行也就罢了,偏又猜忌心重,把号称战神的亲叔叔慕容垂都逼得出逃,最后偌大帝国在其手上被苻坚的前秦所灭。前燕也是后面所有慕容氏建立的国家的老祖宗。
慕容骑兵
后来慕容垂强势归来复国成功,建立了后燕,毕竟是一代战神,在拓跋珪之前,可以说是横扫北中国。后燕建立后,不仅恢复前燕疆域,还通过征战,分别向南、向西拓地数千里,一时间煊赫无比。但就在后燕迎来国力鼎盛期时,鲜卑又一支势力强势崛起,那就是拓跋氏建立的北魏,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拓跋珪这只初生之虎,于是不可避免的两者之间连场大战,最后在参合陂(bei)大战一场,后燕军大败亏输,由此国力急转而下,也为后燕的覆亡埋下了伏笔。因为这场大战,所以在《天龙八部》之中慕容氏多了一门绝学参合指。
参合陂之战
参合陂之战后不久,慕容垂一方面年事已高,另一方面忧心北魏的强势崛起必将给后燕带来巨大的威胁,而且一代战神败于小辈之手也难免颜面无光,各种复杂情绪交织导致了慕容垂的崩逝。慕容垂死后,慕容宝继位,北魏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再加上慕容宝(参合陂之战的主帅)本就是手下败将,所以拓跋珪不久之后就开始了与后燕之间的全面战争。397年,拓跋珪率军攻占后燕的国都中山,后者的版图由此被一分为二。战后,慕容宝逃往辽西故地,迁都龙城,后来亡于北燕。而慕容皝的另一个儿子慕容德则逃往河南。在第二年,就在部下的拥立之下抛弃了远在辽东的慕容宝自立为帝了,这也就是南燕。可见慕容氏复国能力之强,也难怪七百多年之后依旧有慕容博父子这样的族人还在妄想复国。
南燕创建两年后,为了避免与强势的北魏短兵相接,于是放弃都城滑台,南下进攻东晋之下的山东,也就是柿子捡软的捏,可是灭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软柿子后来灭了他的国,断了慕容氏的传承,使得慕容氏再也没有了复国的能力。占领广固之后,慕容德随即在四境扩张,最终建成一个疆域囊括今山东省及河南省西部的强大的割据政权。
晋军北伐
慕容德在位时励精图治,使得国势蒸蒸日上,夹在北魏、东晋两大势力之间,不但没有被压扁,反而国力日渐强盛,令北魏、东晋都不敢小觑。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强主却没有一位合格的继承人,没有儿子的慕容德最终只能传位给侄儿慕容超,时在405年。慕容超这个家伙比起父辈的英雄来说连狗熊都不到,在位5年间非但不思进取,反而肆意凌辱诛杀功臣,又沉溺游猎、苛剥百姓,在朝野中间都是骂声一片。看到南燕的乱局,曾经被抢走了山东得东晋自然不会放过这难得的良机。
公元409年,东晋宋王刘裕以南燕屡次犯境、掳掠本方平民为由,率大军北伐进攻南燕,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晋军,慕容超不但不想着避敌锋芒反而想要与南朝战神一决雌雄,实在是不自量力,最终的结局就是野战大败只能龟缩与广固据城死守,在围城 半年之后,刘裕终于攻下广固,城陷之时,慕容超率领十余名亲信出城逃亡,可是面对的是四面合围的晋军,最终也没能逃出生天,在公元410年正月被捕。
当慕容超被带到刘裕的面前时,刘裕历数其罪状。然而面对刘裕的疾言厉色,这位慕容氏的末代君王没有痛哭流涕也没有跪地求生,只是沉默的面对刘裕的叱喝。见到慕容超的态度刘裕明白这厮是不打算活了,便也不再浪费口舌,只是询问他还有何遗愿,慕容超听后没有提任何关于自己的要求,只是将老母亲托付给刘敬宣(刘牢之的儿子)代为照顾。
不久之后,年仅26岁的慕容超被押赴建康,在闹市处斩。在行刑过程中,慕容超神色自若,没有一点对死亡的恐惧,比起七百年后的子孙慕容复那强的真不是一星半点,虽然所作所为称不上有为,但是这份胆气还是值得称道的。 关于慕容超的出逃及行刑在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超与左右数十骑出亡,为裕军所执。裕数之以不降之状,超神色自若,一无所言,惟以母托刘敬宣而已。送建康市斩之,时年二十六。”见《晋书·卷一百二十八》)。
也许是见识到了慕容氏超强的复国能力,为了防患于未然,在战后刘裕将慕容氏皇族室三千余人全部斩杀,至此在中原地区慕容氏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在在青海、甘肃一带还存在着一个慕容氏建立的政权-吐谷浑,一支存在到了隋唐。随着慕容超及其亲族被杀,慕容复祖上的大燕国,以一种极为惨烈的方式终结,此后再无人能够复兴。
若是没有金庸老先生的小说,可能对其有所了解的就更加少了,无论曾经如何辉煌,也不过成为时间长河中的一粒流沙,被捡起了可能让后人唏嘘几声,不被捡起也就只能默默的沉入河底被时光淹没无闻罢了。
写在最后:
时光流逝如滔水,帝皇霸业终成空。
多少英雄今何在?不过你我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