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并非世界大战的第一次世界性战争:“英法七年战争”后的欧洲变局
迪丽瓦拉
2025-06-12 21:34:22
0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公元1756年5月15日,英国正式对法国宣战,“英法七年战争”就此爆发。同年8月,随着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派兵增援英国,战火彻底在欧洲大陆蔓延开来。在普鲁士和英国结成同盟后,法国、奥地利、沙俄和波兰也迅速抱团,成立军事集团。随后,葡萄牙和汉诺威宣布加入英普同盟,瑞典、西班牙和萨克森则加入法奥同盟。战争形势越演越烈,发展到后期,就连远在北美洲的易洛魁联盟也遭受战火波及,无奈宣布加入战争。

两个世纪之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回顾这段历史,评价这场战争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还因为这场战争而获得灵感,说出了“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名言。不过严格地说,丘吉尔的评价虽然听上去有道理,也获得许多人的认可,但是这场对十八世纪后期世界格局造成深远影响的大范围战争,并不足以被称作是“世界大战”。

就定义而言,“世界大战”是指对立的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战争,不仅指波及范围遍布全球数个大洲,其实质更在于参战国是否来自各个大洲。“英法七年战争”虽然覆盖欧洲、北美及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宾,但除北美易洛魁联盟被沙俄拉下水间接参与战争的清王朝之外,其余参战方都是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因此,“英法七年战争”只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洲际战争”。不过虽然只是洲际战争,但“英法七年战争”对参战各国及世界局势的影响,并不亚于二十世纪爆发的两场“世界大战”。

作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英国其实赢得毫无悬念,一是英国的家底雄厚,二是英国的策略恰当。在宣布与法国开战前,英国已经通过工业革命及资产阶级革命积攒了足够强大的经济基础,而这可以转化为巨大的战略优势。更重要的是,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继承并发扬了英国的传统国策——雇佣“盟友”并唆使其攻击英国的敌人。英国以金钱成功收买新兴强国普鲁士,后者可以在欧洲大陆牵制法国,英国则可以充分发挥海军优势,逐个夺取法国的海外殖民地。

事实上,英国在欧洲战场上的参战方式基本以“花钱”为主,竭力避免直接参与地面作战,多数都是在间接配合普鲁士军队。另一方面,英国作为岛国,且掌握制海权,本土很难受到战争影响。对于“英法七年战争”中的英国和普鲁士,俾斯麦后来不无感慨地说:“英国的政策从来就在于在欧洲寻找肯用自己的身躯维护英国利益的傻瓜。”很显然,普鲁士就是这样的傻瓜。

“英法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不仅通过《巴黎和约》从法国手中得到整个加拿大,还得到除5个市镇外的整个法国印度地区。最终,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地霸主,初步形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日不落帝国”。不过这世上没有人和国家能像貔貅那样“只进不出”,在得到某些东西的同时,往往也会付出一定代价。英国在战争期间为转移军事成本,疯狂压榨北美殖民地居民,在当地引起巨大不满。谁也不曾想到,在“英法七年战争”结束十三年后,影响深远的“美国独立战争”就会轰然爆发。

英国固然因为战争付出惨痛代价,不过综合分析其收益和损失,整体上仍比法国的状况要好上许多。在“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夺取了大量海外殖民地,在国际上确定了霸主地位。路易十五登基时尽管国力有所衰落,不过法国在欧洲和国际上仍是拥有巨大话语权的强国,这也是法国敢参与战争的底气。不过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不宣而战后,普鲁士军队牢牢牵制住了法国兵力,英国海军趁机切断法国及其海外殖民地之间的联系。法国各殖民地的留守军队,最终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被英国海军逐个击破。

常言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眼见法国整体实力不断遭到削弱时,法奥俄同盟的内部向心力愈来愈弱,沙俄最终倒戈相向,拉着奥地利同普鲁士单独媾和。最终,一败涂地的法国只好举旗投降,彻底丧失霸主地位。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洲际战争中,普鲁士作为英国的忠实盟友,自然也得以掠夺大量领地,整体国力和国际声望大幅提高,俨然成为欧洲新兴列强,国王腓特烈二世更被赞为“军事天才”。不过普鲁士这种兴盛其实是外强中干——在战争期间,英国兵力都在海外征战,欧洲大陆上普鲁士只能凭一己之力,对抗法国、沙俄和奥地利等一众强国。

在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已经满目疮痍。数百个城镇沦为废墟,十八万军人战死沙场,五十万平民死于食物匮乏。就连他自己,已经头发半白、牙齿尽落、后背佝偻、消瘦如柴,还饱受胃痛和腹泻的折磨。尽管在此后的23年时光中,腓特烈二世竭尽所能地恢复经济,但普鲁士总体上依然比不上英国和法国等“老牌强国”,整体实力仅仅略胜于西班牙和瑞典等国,因此当时的普鲁士也被后人称为“半个列强”。除上述国家外,其他国家也各有得失,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女王玛丽娅·特蕾莎在战争期间一直试图将西里西亚这块领地从普鲁士手中夺回,然而这一战略目标直到最后也没能实现。在法国遭受围攻陷入困境时,玛丽娅·特蕾莎考虑到沙俄决定倒戈,获胜注定无望,因此她选择退兵停止战斗,和仇敌签署和约,日耳曼诸国又恢复到战前的状况。

沙俄新任皇帝彼得三世在选择倒戈后,虽然极大改善了与普鲁士的关系,不过却在法国和奥地利两国引起强烈不满。另一方面,沙俄倒戈仅一个月,皇后叶卡捷琳娜便悍然发动政变,直接将不守信义的沙皇彼得三世赶下皇位,自己登基为女皇。沙俄短期内经过两次权力交替,国内人心动荡,叶卡捷琳娜二世决定通过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最终,沙俄联合奥地利与普鲁士瓜分波兰,成功将国内舆论重心转移至欧洲大陆。总体而言,欧洲各国为争夺国际霸权和海外殖民地而引发的“英法七年战争”,虽然最终以各方签订和约宣告终结,但也暴露出欧洲各国心怀不轨的事实,这又为将来引发更大战争埋下了祸根。

参考文献:

《世界战争通鉴》《七年战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全线占领东三省,东北地区正式沦陷。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此时的...
原创 西... 你能想象吗?在1949年的西南解放战争中,有一支部队,他们身穿破旧的农民服装,手持陈旧的枪支和弹药,...
原创 神... 扁鹊,原名秦越人,今河北任丘人。因医术精湛高深,被世人尊称为“扁鹊”、“医祖”、“神医”。 其实,在...
原创 年...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些过分显眼或才华过分突出之人,如果懂得收敛藏拙,就一定会被别有用心之...
原创 杨... “源儿,你知道当年为什么要打倒你爸爸吗?” 1996年,刘少奇之子刘源来看望杨尚昆,杨尚昆看着刘源那...
原创 诸... 诸葛亮出道的故事很是传奇,三顾茅庐、一举从龙,成就一段君臣相得的历史佳话。但这段故事,往深里想一想有...
拜根兴:和池田温先生交往的几件... 2023年12月11日,日本著名史学家、敦煌学家池田温先生辞世,享年92岁。值池田温先生去世一周年之...
原创 吴... 1948年夏,国民党方面决定,加强华中、华东方面进剿力度,以确保东北稳定、华北稳固。 一时间,徐州行...
原创 他... 原上海市委书记王一平,曾担任过华野八纵政委,一生奉献于党和人民,家教严谨著称,子女皆为普通工人。 王...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俑 ... 中新网西安12月20日电 题: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俑 与秦文化亲密接触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
原创 袁... 在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的画卷中,三国时期以其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英雄辈出的战争故事闻名。在这个时期,有...
原创 柴... 柴进完全是被逼上梁山的 一说起梁山,必然要加上两个字,合称“逼上梁山”。为什么这么说呢? 但凡能够活...
原创 邱... 1949年1月中旬,安徽萧县的张庙堂附近,一群当地居民在挖掘埋葬国民党军队的坟地时发现了一具与众不同...
原创 朱... 引言 抗日战争中存在着这样一位老英雄,他曾经跟随红军度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做过朱德的警卫员,如今早已...
原创 大... 汤恩比博士是历史领域的奇才,被誉为历史界的爱因斯坦。尽管他在中国文化方面有着高度评价,但对于大多数人...
原创 秦... 历史上啊,有很多神童。他们虽然年纪小,但本事可大了。像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大家...
原创 张... 世人皆知张灵甫骄狂自大,然而再骄狂之人,也有胆怯惧怕的时候。 张灵甫曾在1946年9月间,在一次战斗...
原创 为...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很快衰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于改革本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
原创 项... 项羽是秦末起义中最为著名的人物,其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主力。可以算得上灭秦第一功臣,如果没有巨鹿之战...
原创 黄... 引言 三国时期的蜀汉阵营,五虎上将齐名,每一位都是英雄豪杰,其中关羽和黄忠无疑是最具争议的两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