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高宗这个人在经济,政治上都玩得很转,是个能人。不少书上都说南宋才是史上最有实力的王朝(经济科技方面),他的功劳实不可没。他能说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并且如果能招外商引资,商人也能直接当官,官员立刻升职。从这方面来看,赵构比康熙乾隆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不过,历史还是成功者说了算。现在这个结果,只能说明他是个比较灵活肯变通的人,无非就是老办法捞的钱不够用了,多想点其他办法捞钱罢了,可是南宋的财政情况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改变。康熙乾隆闭关,除了军事上的需要,经济上也不在乎那点小钱。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连个权臣都搞不定的皇帝也能算明君?要求低一点,不要他收复失地,总要能保护治下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吧?他是靠什么保护百姓的?是靠老天爷。
所以我们不能给赵构洗地,只是说,在商业上宋高宗还是比较英明的。商业的确是促成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且能舶来先进的科技。
以南宋当时的经济科技实力,完全可以组织起一支全世界装备最好的军队。个人感觉这人对光复中原没多少兴趣,很可能是性格缺陷。瞧瞧对金朝的态度等等,更像是吓破了胆的人,性格很懦弱。
他年青时被金兵追得有如丧家之犬,连投降人家都不干。可能是这些经历对他来说太深刻了,以至于对金朝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畏惧--------这倒有点像认了命的女人。(这一段纯粹是瞎想,说不定当时有个心理医生来帮帮他,历史就会完全不一样。)
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一些潜在的威胁和不必要的危险都不是他所想见的局面。对于赵构而言,保住他的龙位,在这才是他的根本需求,至于什么匡扶天下啊普济众生啊那都是衍生品。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如果二圣回朝,不管对于野心家还是他自己,都有极大的风险和压力,不管何种情况,他都不希望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是属于他完全不可控的状态。
那么,他必须要保证二圣在北方。1、他不会迎回二圣,2、他不能让金国把二圣给放回来。
于是,为了他实实切切对于王位威胁的恐惧,他必须尽快促成两国的同盟,也因此,只要在他承受能力之内,一切无理要求他都可以接受。
于是,岳飞就这样杯具了。当时岳飞要是把宋徽宗和他的儿子给救了回来,那赵构他该怎么做,继续当皇帝似乎得不到支持,退位,那他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做为一皇帝,从政治方面考虑,赵构并没有错,只是岳飞如果能参透这一层的话,换一个口号只收复失地,不要说什么救回宋徽宗及其儿子的话,也许他也不至于被赵构害死。
从一个政治家而言,他是合格的。说真的,面对的骄兵悍将,以及北方的危险,他所处的局面远不如宋太祖的时候,而局势,至少给他稳了下来。他并非一个没能力的人,但他本身的性格以及他所处的局面,必然导致他无法成为一个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明君。任何人都是自私的,他只不过也是一个自私而有能力的封建统治者而已。
无论是谁处在赵构的位置上都不会愿意迎回二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要说有多大的风险,我看不出来。
金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肯归还二圣?现实里面对南宋中西两条线上的巨大压力,眼看快顶不住时都没有提出要归还二圣,我估计幽州不保时,他们大概会肯,在这种局面下,所谓的“二圣”有什么资本能对赵构构成严重威胁?
南宋初年的局势是他稳定下来的吗?北方的威胁看似强大,但是从他们的行动上来看,他们对南宋并不是非要灭掉的,他们不断发动进攻不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已,能灭了最好,灭不了也无所谓。如果真想灭了南宋,为什么攻破了两淮防线却又主动放弃?因为他一句话就乖乖交出兵权,甚至主动交出兵权的骄兵悍将,在中国历史上好像也不多见。
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必须有所担当,否则那就只能算是政客。就政客而言,他也不见得有多高明,至少高明的政客不会作茧自缚,他也就算是一个还算及格的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