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究竟有多强?为何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迪丽瓦拉
2025-06-13 07:35:59
0

在大禹之前,中国古代实现的是禅让制,也就是在位的首领选取贤德的人,作为自己的接替者,以此来确保部落被交到了正确的人手里,大禹开启了父终子及制度的先河,他没有禅让位置,而是让自己的儿子上位。

很难说这一举动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是好是坏,毕竟假设很难被证实,在此之后,与在位者有血缘关系成了皇位传承的默认条件。

至高无上的位置只有一个,但作为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除了极个别的特殊情况外,应该是膝下子女无数。因此,围绕着皇位展开的斗争就异常激烈。

历史上著名的几段储君之争都是影视剧的热门题材,毕竟里面充满了戏剧性,不是历史爱好者的观众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而斗争的失败者的悲惨下场自不必说,从腥风血雨里杀出来的优胜者也不是一身轻松,这场经历在他们身上一定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比如经历过九子夺嫡的雍正在身心俱疲之下,选择了秘密立储,使这一制度在清朝延续下去,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也不愿意眼看悲剧重演,于是他也对自己儿子的斗争进行了干涉,干涉的结果不能说成功,但肯定是要比他父亲李渊要好。

李世民最后选定的继承人是大冷门李治,但当时很多人属意的太子人选是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甚至李世民也有过这个想法,但最终没有付诸行动。李恪最终也因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而死在政治漩涡之中,为后人所怀念。

李恪的血统

古代讲究家世,而要是比起血统来,李恪还真不会输给谁,他的父亲也就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他的母亲来头也不小,是隋炀帝的公主,李世民登基以后被封为杨妃。

按理说,一个公主下嫁不应该只是个妾室,但是杨妃来得有些晚了,李世民的正妻长孙皇后是公元613年嫁给了李世民,当时李世民16岁,长孙皇后13岁,少年夫妻,还是青梅竹马,长孙皇后在李世民心中的分量自然不轻。

杨妃嫁给李世民的具体时间不明,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公元617年,李渊和李世民已经开始干大事了,他们来到长安架空杨广,改立代王杨侑为隋帝。

而619年杨广去世,同年李恪出生,所以根据已知事实推测,杨妃是在617年–619年之间嫁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很可能是为了取得隋朝宗室的支持而取了杨妃,杨妃也是为了在风云变幻之间,给自己找一个依靠,古代挑选皇位继承人时讲究的是立嫡立长立贤,李恪就吃了亏了,他不是长孙皇后所生。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情深意重,连带着爱屋及乌,也很喜欢他和长孙皇后所生下的子女,他早期在挑选皇位继承人时,都是在长孙皇后所生下的三个儿子之间摇摆不定,最后选择的李治,也是长孙皇后的儿子。

同时很不幸的是,李恪的两朝皇室血统,在给他带来光环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无情地斩断了他通往皇位的道路,让一个拥有前朝皇室血脉的继承人登上皇位,无异于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可能会招致最严重的结果,也就是前朝复辟。

李世民收拾了李承乾和李泰之后,定了李治为太子,但不久之后,又觉得小儿子过于老实了,起了改立李恪为太子的心思,他把这个想法和长孙无忌分享,长孙无忌当场否决,不只是因为他是李治的舅舅。

更因为李恪的特殊血脉,如果他登基之后,突然想起来自己身上流着一半隋朝杨氏的血脉,打算开始清算报复怎么办,长孙无忌等李世民手下的忠臣,手上可都沾过杨氏的血。因此,长孙无忌劝说李世民打消了这个念头,保住了李治的太子之位。

个人能力

李恪是很像李世民的,精于骑射,但个人素质方面可能不太出众。

公元637年,李恪因为游猎过度,对百姓田里的庄稼造成了损害,妨碍百姓休养生息,而被御史弹劾到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除了是个明君之外,还是个慈父,所以他第一时间选择了护短。

李世民主动给宝贝儿子找理由,把锅扣到了别人的身上,他说:“我派权万纪做李恪的长史,是为了让他辅佐李恪。现在立刻犯了错,就是他教导不力的结果,他罪当死!”

一旁的大臣柳范立马进谏道:“有房玄龄在陛下身边辅佐,也不能阻止陛下渔猎,怎么能但但怪罪权万纪呢?”李世民无言以对,只能把话茬搁下。

由此看来,吴王李恪功力不够,做出了这种有损自己声誉的事情,明显就是给竞争对手递刀子嘛。

为后人怀念

公元653年,此时李治已经即位,但长孙无忌对李恪的忌惮始终存在,于是在处置房遗爱谋反案时,他把毫不知情的吴王李恪也牵连了,导致李恪被处死。死前,李恪高呼:“长孙无忌擅弄威权,不得好死!”这话最终也应验了。

李治死后的神龙年间,唐中宗为李恪平反,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地,后来的南唐为了显示政权的正统性,就找了李恪做他们的“义祖”,这一举动虽然是出自他们自身利益的考量,但也无疑显示了李恪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除此之外,还有历代文人抒写着李恪的事迹,他们觉得以李恪的能力,如果没有被长孙无忌冤杀,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可惜,李恪被迫过早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仍有无数后人隔着时空的长河为这位皇子抱不平。

小结:

李恪的出身给他带来了无上荣光,却也给他带来了相应的负担,在起事之初,李渊和李世民需要助力的时候,他的隋朝皇室血脉是一个优势。

可是等到唐朝建立,隋朝成了昨日黄花时,他的血脉又成了一个威胁,一个对新生帝国的威胁。他的血脉代表着前朝可能的复辟,同义词就是唐朝的终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陕...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是毋庸置疑的。她生于公元624年,那时正当天...
一问到底丨30万年前的古人类“...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考古新发现参选项目。从人类起源的密码到青铜器的神秘纹饰,从大唐盛世的遗珍到边塞古...
原创 成... 李鸿章,晚清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个名字。书籍资料对他的论述、评价褒贬不一,大多数人少年时对他的印象都停...
原创 晚... 图为一组由外国摄影师拍摄于晚清年间的百姓生活旧照,这些珍贵的晚清老照片非常详细的记录百年前上海和江苏...
原创 明... 最近看好多人说果敢用中国字,中国基建,说中国话,但却不属于中国,又与中国有分不清的关系,果敢很多人自...
印加人历史的十个事实 马丘比丘印加遗址由帕查库蒂-印加-尤潘基(Pachacuti Inca Yupanqui,公元 14...
原创 蒙... “车轮斩”是蒙古大军征服亚欧大陆时,所使用的一种非常残酷的手段。 顾名思义,“车轮斩”的意思就是以“...
郑州考古晒出2024年“考古成... “清静沟仰韶时期城址共有四重环壕,城址中心由内向外的第三条壕沟内侧发现夯土墙体,是目前国内发现时代最...
原创 汉... 汉初“十八功侯”是刘邦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核心功臣集团,主要成员及封爵地理布局体现了刘邦巩固政权、...
原创 原... 《知否》中,明兰的父亲盛纮为扬州通判,因为任期满后考核为优等,调到了东京,刚进京时的官职为承直郎、新...
古代人也爱凹造型?这面战国镂空... 在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灿烂星空中,青铜器长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铜镜更是青铜工艺中的璀璨明珠。起源...
原创 中...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相信这8个大字大家都非常熟悉,很多年轻人还把它印在了手机壳上,表达自己对未来...
原创 严... 严嵩的干儿子工部尚书赵文华出事后,严嵩和嘉靖帝的精彩对话 世人皆知严嵩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权臣,却不知他...
原创 原...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仙李白曾在组诗《古风十九首》中如是写到。 秦始...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的才能,穿越时空的阻隔,深刻地影响着后世。 三国时...
东莞发布明代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 2月25日,东莞市召开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暨东莞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新闻发布会。广东省文物考...
原创 晚... 我们说到书籍,会称赞道:"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颜如玉。" 那么谈到美人的时候,则会说到:"英雄难逃美...
新闻1+1丨机场+博物馆,加出... 赶飞机之前,下飞机之后,你想不想在西安机场T5航站楼里和历史来一场邂逅?最近“西安把博物馆建到了机场...
最新基因分析揭示欧洲匈人的遗传... 公元3世纪如入侵欧洲的匈人,是一支约在西元4世纪到6世纪在中亚、高加索、东欧等地区活动的游牧民族或部...
原创 赵... 喜欢考古的人应该知道赵昧墓吧?赵昧就是南越王赵佗的孙子,被称为文帝,也是南越国的第二任君王,而我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