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初唐时期新罗与唐朝的微妙关系,看“毗昙之乱”就知道了
迪丽瓦拉
2025-06-13 21:34:15
0

“毗昙之乱”主人公毗昙是朝鲜三国时代的新罗贵族,在新罗纪元仁平十二年正月,他被新罗当时的统治者善德女王任命为上大等。至此他拥有了可以召开和主持新罗贵族最高会议的权利。公元642年百济出兵新罗并攻陷大耶城,为了缓解百济攻城之围派使者到唐朝请求援军,这些历史事件其实都是毗昙之乱的历史背景。下面我们就以毗昙之乱为中心,说一下初唐时期新罗与唐朝的关系。

一、毗昙之乱

642年(仁平九年)八月百济攻陷大耶城,当时的新罗王金春秋亲自前往高句丽请求援助。但在这个时候高句丽提出,需先归还麻木岘、竹岭等曾经被新罗侵占的领土,在遭到拒绝之后高句丽国王将其囚禁。翌年九月善德女王派使者到唐朝请求援军,以对抗高句丽与百济所组成的国家同盟。然而唐朝提出派兵援助的条件是,新罗必须废女王而另立唐宗室为新王。这个条件从唐朝角度来讲,既可以扩大疆土又可以控制新罗。

但就这个关键时刻新罗朝廷内部出现分裂,以毗昙为守的新贵族成为“亲唐派”,以善德女王为首的旧贵族却变成了“反唐派”。647年(仁平十四年)正月,毗昙联合廉宗等贵族以“女主不能善理”为借口发动叛乱,这次叛乱的主要目的就是废除女王。这场从起兵到结束不足一个月的叛乱,于正月十七日被平定。作为毗昙之乱的首脑毗昙被诛九族,同时在这次事件中还连坐30人。这就是被新罗历史所记载的毗昙之乱,也是初唐时期新罗与唐朝关系的转折点。

二、毗昙之乱前的唐、新关系

据《三国本纪》卷4《新罗本纪第四》真平王三十年(608):“王患高句丽屡侵封场,欲请隋兵以征高句丽。命圆光修乞书表。光曰:求自存而灭他,非沙门之行也,贫道在大王之土地,食大王之水草,敢不惟命是从!乃述以文。”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新罗所面对的邪恶处境。实际上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新罗国王,想通过中原王朝的帮助来解决自己的困境。

但当时的隋朝屡征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同时,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的本意其实也是要攻打高句丽,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能暂时采取怀柔政策。这其实也是当时新罗与初唐时期的关系表现,因为两个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高句丽,所以在唐朝初年新罗与唐朝有建立初步关系的意愿。但由于李世民在攻打高句丽的事情上特别谨慎,所以新罗与唐朝并没有实质性的交往。唐朝前期的本意是要把新罗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内,所以才会积极介入朝鲜半岛事务。

但到了公元642年的时候百济入侵新罗,金春秋“奉使于高丽请兵”,他希望高句丽能派兵帮助以“报怨于百济”。但高句丽提出要以地交换才能出兵,这不仅让新罗求助的希望破灭了,同时也是转向唐朝求兵出援的契机。公元643年新罗派遣使者向唐太宗李世民求助,在这个关键时刻李世民提出了可以出兵的策略。但都与新罗想要唐军直接出兵的意愿相距甚远,依据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毗昙之乱前,唐朝与新罗的基本关系,在这个时期新罗基本上都处于被动地位。

三、初唐时期新罗与唐朝的关系

唐朝是一个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为一体的中元大国,而彼时的新罗无论从哪一个方面都无法与唐朝抗衡。所以在唐朝初年的时候新罗没关系基本上都处于劣势。新罗这个国家要想寻求发展,就必须要依附唐朝才能实现这个目的。所以这个阶段新罗与唐朝属于纳贡国和接受纳贡的关系。但由于新罗内部发生了毗昙之乱,以这个叛乱为中心点开始,唐朝与新罗的关系和交往策略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唐朝初年统治者的意图是将新罗收归己有,但是在毗昙之乱后新罗对唐朝的态度变得特别积极,所以在这个时期唐朝基本上放弃了之前的策略,同时还与新罗结合新的同盟。在新罗与唐朝结合同盟之后,唐朝统治者也实现了灭亡高功率的目的。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依附于唐朝的新罗,也借着这个契机一举统一了朝鲜半岛。其实,新罗经过毗昙之乱后,不仅改善了与唐朝的关系同时还强大了自己。

四、结语

毗昙之乱是新罗和唐朝关系的转折点,在毗昙之乱之前唐朝在处理与新罗的关系时,不仅占据主动地位而且有吞并新罗的意图。而新罗对唐关系完全取决于李世民的态度。新罗在初唐时期与唐朝的关系基本上都处于被动地位,而毗昙之乱后新罗又因为需要唐军平叛,所以在对唐关系上更显卑微。而唐朝在帮助新罗打败百济的同时,在对高句丽的作战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是对于唐朝来说新罗这种以唐朝为主导的政策,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虽然新罗和唐朝一起评定了毗昙之乱,也一起打败了百济和高句丽同盟。但实质上新罗对唐朝的策略一直都是“阳奉阴违,表里不一”。这也是后来唐朝之所以派大军攻打新罗的主要原因。新罗虽然在表面上一直都是以唐政权为核心,并且积极配合唐朝在朝鲜半岛上的各种事务,但是这种以新罗国家利益为前提。新罗后来统一了朝鲜半岛,其实就是因为这种对唐表里不一的策略,在私下里偷偷发展本国的实力。

唐朝虽然也了解新罗的这种表面功夫,但是为了能够在新罗设立要塞,而且从李世民本身来说,也从未放弃过灭亡新罗的想法。所以很多时候对新罗的做法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新罗的做法肯定会和唐朝的利益发生矛盾。尤其是在唐朝没有打算彻底灭亡百济,并且在百济谷底设立熊津都督府后,新罗和唐朝的关系就早已经貌合神离了。

参考文献

1.李兴昌《初唐时代唐与新罗关系的变化--以毗昙之乱为中心》

2.熊义民.公元四至七世纪东北亚政治关系史研究室[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83.

3.李德山.唐朝对高句丽政策的形成、嬗变及其原因[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4):23-29.

4.王宇浩.小议新罗女王[J].社会学战线,2000(1):271-274.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曾国藩:天道酬勤,地道酬德,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以卓越的文治武功、深厚的道德修为和独特的领导智慧,成为了后世敬仰的...
齐鲁文化名人起名大师颜廷利教授... 在当今时代,有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刻的思想,在哲学、教育、姓名学和易学等多个领域...
稷下新论 | 正岩:把不可能变... 稷下新论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正岩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
原创 1... 1992年,叶利钦首次出访美国,当他站在话筒前发表演讲时,一旁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突然不顾场合大笑起来,...
原创 他... # 柴荣:五代乱世中的璀璨星辰,虽短暂却耀世 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朝代更迭犹如潮起潮落,皇帝们你...
原创 封... 封神榜当中有一个人,非常有意思啊,就是文王的长子伯邑考。这个人怎么说呢?最终被封了紫薇大帝。简单一点...
“汉字前身”亮相中国美术馆 来自黄河之滨的丝路艺术珍品走进中国美术最高殿堂。3月11日,由中国美术馆、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的“墨韵文...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经典的历史小说,以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为背景,加上作者一些虚构人物和事件,使这部小说成为数...
国台办: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 3月12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有记者提到,一百...
历史上的今天 | 孙中山逝世百...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
国家自然博物馆上新展 200余... “闪耀东方——泥河湾百万年人类印记”展览正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展出。200余件展品全面展示泥河湾遗址群的...
原创 三... 前言 在三国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各路豪杰竞相涌现。他们的“狂”,是有资本、有能力的“狂”...
原创 周... 分封制是对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完善和君权的强化,实际上从其本质上来说,分封制是对利益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和措...
原创 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方军阀为了争夺天下的最高统治权打得头破血流,以至于中原大地凋敝到了千...
原创 “... “孟姜女哭倒长城”是真是假? 盂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
原创 中... 中国主流文化就是与人为善,由此形成自己良好生存环境,给后人建构好环境,这是儒家文化的特点。 那么世界...
原创 戚... 要说这"浑河血战"可谓是真的惨烈至极,不仅仅是戚家军,白杆川兵在这一战中的体现出来的血性也是令无数人...
原创 对... “传奇”人物——贾南风。她是西晋的皇后,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凭实力”搞垮一个王朝的女人。她的故事,堪称...
原创 清... 如果你研究过清朝宫廷的饮食生活,你会发现,包括皇帝在内的皇室成员们一天吃两顿,也就是实行“两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