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经典的历史小说,以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为背景,加上作者一些虚构人物和事件,使这部小说成为数百年来广为流传的经典著作。
《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罗贯中虽然添加了许多虚构情节,但写到重大的历史事件时,还是基本遵照史实,没有篡改历史,这也是最无奈之处。这些英雄人物无论多精彩,最终都成为历史的注脚。
演义中,哪个三国人物的死亡,最令你觉得遗憾?
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出兵北伐围攻襄樊,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仅仅两个月后,孙权背弃盟约,败走麦城,关羽身首异处。一代武圣,刚刚迎来人生最辉煌的胜利,没想到尚未帮助大哥刘备兴复汉室,反而丢了荆州。想必,关羽临死前内心如何不甘。
张飞
在长板桥一声吼,吓退曹操十万大军的张翼德,没有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是死于无名小卒之手,实在太憋屈!
刘备
刘备半生颠沛流离,辗转数十年终于在汉中有一席之地。然而结义兄弟关羽张飞接连意外身亡,刘备在利益和义气之间选择了后者,举全国之力欲与东吴决一死战,为关羽报仇雪恨。
如果按武侠小说的套路,刘备作为第一男主,在历经半生蛰伏后,此时应当一鼓作气先灭东吴,再灭曹操,兴复汉室。然而,演义必须尊重历史,于是刘备兵败夷陵,带着悔恨和遗憾见二弟三弟。
诸葛亮
刘备夷陵兵败后,托孤诸葛亮,此战输光了蜀汉积攒多年的家底。诸葛亮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诸葛亮用一生报答刘备对他的信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数次北伐无功而返,上方谷那场大雨,成为击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便诸葛亮也只能感叹:“悠悠苍天,何薄于我”。每次看到这里都不禁泪湿眼眶,惜哉,诸葛武侯!
孙策
江东小霸王孙伯符横空出世,凭借和袁术借的几千兵,加上父亲留下的武将,迅速夺取江东四郡。连曹操都感叹:“狮儿,不可与之争锋”。然而正当意气风发,计划奇袭许昌,逐鹿中原之时,却死于刺客之手,将东吴托孤到孙权之手。看看孙权在合肥的战绩,不禁感慨如果孙策尚在,东吴岂能被如此羞辱?
曹丕曹睿
提到这两位,并不是说他们能力多出众,而是另有原因。如果不是他们都短命,何至于托孤司马懿这个狼子野心的阴谋家。每次看三国,最遗憾的不是曹操刘备这些英雄豪杰未能一统,而是他们争斗半生,最后的果实却被司马家偷走。如果曹操刘备这些人泉下有知,不知当作何感想?
以上是我认为最遗憾的几位,你觉得还有哪些,欢迎评论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