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明史爱好者们对于这一朝代评价颇高,对于历代皇帝也是赞誉有加,所谓“明朝无昏君”,既有太祖、成祖这样文治武功俱佳的千古一帝,也有仁宗、宣宗这般仁德爱民的守成之主,就连末代皇帝崇祯,也有“君王死社稷”的气节。可是这其中不包括一位皇帝,此人在明朝中前期国力强盛之时战败被俘,纵观中国古代史也是独此一家,这便是被人戏称为“游学”皇帝的朱祁镇。为何明朝十六帝中英宗朱祁镇的风评倒数甚至最差?
首先,朱祁镇不自量力,穷兵黩武。英宗继位后,以曾祖父朱棣和父亲朱瞻基为榜样,22岁的年纪便御驾亲征,率领大军进攻日益强盛的瓦剌部。可惜英宗没有马上天子的命,却得了马上天子的病,于土木堡战败被俘,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皇帝被俘,尤其是国力鼎盛之际,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莫大的耻辱。从土木堡战败到“夺门之变”复位,在瓦剌作为俘虏长达八年之久,网友嘲讽其为“游学蒙古”,可谓贻笑大方。
此外,和异母弟朱祁钰的政治斗争也是中国古代史上鲜有的复辟。首先,景泰帝朱祁钰并没有任何当皇帝的打算,无奈英宗被俘,瓦剌大军围攻北京,大明王朝命悬一线,为了稳定守城将士的士气,朱祁钰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暂居帝位而监国,这一点从二者的称呼上有所体现,朱祁镇年号“正统”,朱祁钰在南明时期庙号“代宗”,一正一代,怎么看大明江山都应该是朱祁镇当家。可是朱祁钰在北京保卫战守城有功,延续了大明命脉,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朱祁镇险些亡国的大错,继承大位也是无可厚非。在位八年,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国力逐步恢复 。朱祁镇回归北京,也没有对其痛下杀手,反而因为太过仁慈,被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失去皇位,软禁于西苑,不久离奇去世。或许朱祁镇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也是无可厚非,可是对于大明江山来说却是灾难,朱祁镇复位后,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后来又听信谗言流放郭登、袁彬等人,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致使弋阳王一家冤死,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导致明朝自景泰时期恢复的国力再度受创。
客观来说,朱祁镇对于历史发展也过积极的贡献,他废除了千年以来的殉葬制度,也算是善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