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甲午海战惨败?这里不是科技的“家”
迪丽瓦拉
2025-06-14 06:32:02
0

众所周知,我泱泱大中华的最后一任代表——清朝虽然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任明君的励精图治下,中华文明推崇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中华大地也迎来了历史上的最大版图(有说元朝第一,但个人不赞同,元朝太短暂,且大部分土地未有实质性纳入中原版图)。

按说清朝的文治武功已然全面鼎盛,但1840年突如其来的鸦片战争还是无情打破了清朝君臣的所有幻想:原来老祖宗对“人心”的唯一追求看似非常有道理,却存在重大漏洞,如此导致了中华文明竟也存在不堪一击的时候。

这个漏洞就是轻视科技,准确说应该是完全没有把科技放在眼里,按照李鸿章的说法,国人对待科技的看法很偏执,就是奇技淫巧,根本就登不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雅之堂。

可是让抱定老祖宗思想的国人始料不及的是:一支5-6000人、纪律涣散的乌合之众,竟然将大清十几万人的“天子之师”干趴在地,完全没有还手之力。痛定思痛的清政府终于开了窍,开始了亡羊补牢之举:授权思想开明的汉族官僚,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这其中尤以淮军统帅李鸿章建立的北洋舰队尤为耀眼。

对于帝后派的实权人物,李鸿章兴建北洋舰队起初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每年从户部拨付军费500万两白银,一直到1888年,共计投入3000万巨款。

如此“慷慨投资”,自然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北洋舰队拥有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出自《晚晴最后十八年》)的海军规模:1000吨级以上的军舰共有13艘,其中“定远”号和“镇远”号是1885年清朝从德国购买的亚洲最大装甲军舰,吨位达到了7000吨以上。

当这两艘巨舰下水服役之时,曾引起了日本的恐慌,更是让时任日本明治天皇深受刺激,因为他发现日本还找不到一艘可以击破“定远”号和“镇远”号的大炮,于是他开启了卧薪尝胆之旅——每天只吃一顿饭,每年从生活费中挤出1/10(30万元)用作购买和建造军舰的费用。

然而北洋水师虽然看起来似庞然大物、气势如虹,结局却应了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黔驴技穷。在轻而快的日本联合舰队面前,甲午海战一役,这个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最终全军覆没,着实让人有尊严、有血性的中华儿女扼腕叹息不止。

为何耗费了3000万打造出的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打了水漂?说到底,还是一个核心原因,这里终究不是科技的“家”,深陷圣贤之道、民心之道的中华文明土壤中,终究结不出科技的果实。换句直白的话:中华文明拖了后腿。

本人之前文章也有叙说,中华文明是一种全方面聚焦人心的文明,它讲求的是如何将个体的力量汇聚成江海、从而形成强大力量的群体文明。在这种文明指引下,对人心的考验、钻研成为了唯一该做的事,故而“得民心者得天下”成为了唯一的政治正确,而类似于当今高考的科举考试的命题也仅限于“治国安邦”的人心治理,至于毫无思想、毫无觉悟的科技,自然没人理会。

很显然,中华文明对人心的全聚焦,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它使得自古而来,中华大地的儿女对于中华文明的认同总能达成一致,对于凝心聚力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正是因为中华文明对人心的精细揣测,使得中华民族由原来的偏安一隅的周朝,终究发展出了如今庞大的版图,并且纷纷以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

但很遗憾的是,时代终究会变化,兴起于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由人心为本的意识决定的,而是由毫无思想、毫无意识的物质和意识两极共同相互作用,并且令中华文明大跌眼镜的是:起主宰地位的是物质,而非让中华文明沉醉的人心决定。

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论,再来分析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虽然清政府自鸦片战争之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由此建造出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但对于科技的认知并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更不会上升到科技兴国层面。整个朝廷上下,仍然将“民心”、“圣贤”作为了治国安邦的第一要务。

对于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深谙中华权谋之道的清政府和各级官员立马联想到了人心平衡的重要性——不能让李鸿章一家独大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也不能让李鸿章毫无约束地索要银两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故而之后有了翁同龢道德文章的出类拔萃,以及针锋相对地从中作梗,也最终有了慈禧太后的修建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并且按照《晚晴最后十八年》中的说法,慈禧太后并不是为了修颐和园而挪用海军军费,而是为了挪用海军军费而修建颐和园。

至于原本支持李鸿章搞洋务的慈禧太后为何突然将户部交予李鸿章的死对头翁同龢打理?慈禧突然在李鸿章提出构建军舰和火炮时突然嚷着要修颐和园?懂得都懂,这后面都有中华文明的影子:人心的制衡和权力的平衡。

也正是因为当时的清朝不是科技的“家”,仍旧是“人心至上”的中华文明在起作用,因此,清政府前期虽然投资了3000万两白银,但1888年之后就终止投资,导致北洋舰队看似巍峨庞大,但外强中干,正如《走向共和》中演的那样:在甲午战争开始之初,“定远”号和“镇远”号中没有炮弹只有砖头块,丁汝昌上书请求给主力战舰装备最新的速射炮,虽然只要60万两白银,但朝廷都是两个字:没钱。

《晚晴最后十八年》中在总结北洋水师成败是这样说的:李鸿章发动的洋务运动最大的阻力来源于观念上的反对:整个清政府认为:所谓的“科学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而已,强国之本,“在人心不在技艺”。

更恐怖的是,这种观念不仅是清政府的想法,连普通老百姓也是这么认为,这只能说:经过两千多年的文化沉淀,中华文明的观念真的太深入人心了,也因此拖了后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伊... 《——【·前言·】——》 在伊朗的一次考古发现中,一张元朝的羊皮信让学者们震惊不已。 羊皮信上写的内...
原创 为... 前言 秦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竟是"四代乱政"这短短27年。两位国君被杀,一对母子被抛尸深渊,八位...
原创 此... 听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吗?在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个人,他不仅明知有虎,还故意把自己送进虎口。这...
原创 对... 征和二年,大汉皇后卫子夫自缢,震惊朝野! 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个皇后,她出身平民,原本是平阳公主府歌...
汉代玉器除了金缕玉衣还有些啥?... 汉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的一个高峰。澎湃新闻获悉,12月19日,“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展在良...
原创 为... 前言 巍峨高耸的太行山脉,雄壮而又陡峭。它绵延八百余里,横跨北京、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一市,就像擎天...
原创 震... 【震撼揭秘】泸定桥:人力扛鼎的桥梁传奇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的大渡河上,矗立着一座古老而雄伟...
原创 收...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戴... 在革命年代,间谍是极其危险的人物,一旦被发现,将会遭受极其严厉的惩治。然而,有位“间谍”却格外的与众...
原创 开... 严于律己 唐亮将军生活朴实,从不因自己过去的功勋而骄傲。对于自己是严格要求,对于身边的人同样如此!当...
邻水邓氏联谊会工作稳步推进 这句喊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四海寰宇的邓氏家族的口号,是我们的心声和愿望。邓氏族发南阳,写进国史家谱,无...
原创 他... 他可以说是军统中活的最大的特工了,戴笠亲自介绍进军统,还当过他的秘书,因为戴笠,毛人凤和他都是江山人...
原创 李... 贞观23年,大唐皇宫内,秋风肃穆,落叶缤纷。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开创贞观之治的英明君主,已至暮年,病...
原创 1... 1975年蒋介石病逝,蒋经国为何不得“大统”,严家淦上位真相 如果说,当一个位高权重之人将要不久于人...
原创 南... 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的798人中,有几位资历是很深的,即便评上更高的军衔也不奇怪,之所以低配...
原创 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注...
原创 日... 黎明的光芒还未完全驱散太平洋上的黑暗,珍珠港的宁静被一阵阵飞机引擎的轰鸣声打破。1941年12月7日...
薛城遗址明确为南京地区已知年代... 记者从12月19日召开的“南京文明之光——高淳薛城遗址考古阶段性成果专家论证会”上获悉,薛城遗址被明...
原创 他... 标题:他是被历史黑的最惨的人明明造福后世但都只记得他一无是处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的命运如同过...
“饿殍遍野”中的“殍”,不读f... 饿殍遍野,是个成语,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出自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