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鬼谷子的学生为何成对出现?有两个苏秦吗?鬼谷子或许是一所学校
迪丽瓦拉
2025-06-16 17:32:48
0

按照历史资料上的介绍来看,鬼谷子不像是一个人名,更像是一个称呼,就好像是夫子一样,是人们对这个老师的尊称。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可以完美地解释为什么那么多横跨数百年的历史人物,都可以是鬼谷子的学生了。

有资料表示,苏秦、张仪生活的年代不同。且不论这种说法真假与否,一旦鬼谷子只是一个称呼,很多人都可以担任的话,那么不管他们是否在同一个年代,那就不矛盾了。

在我看来,鬼谷子可能是一个特殊的学校。

1、鬼谷子这座学校,培养出了大量人才。诚如这世上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鬼谷子或许也是这些众多学院中的一种,只不过在这座学校里面,所教授的不是普通的知识,而是治国平天下的本事。

鬼谷子的学生,出来以后,有很多在历史上是留下名号的。他们在那个时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比如说领六国相印的苏秦和带领秦国抵抗六国的张仪。比如说联合五国讨伐秦国的公孙衍,以及魏国大将军庞涓和帮助齐国战胜魏国的孙膑等等。

这些人是足以改变历史的重要人物,由此可见,鬼谷子这所学校一点也不简单,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安邦定国之士。

2、不是所有学生都很出名。当然,不是鬼谷子的所有学生,都能够那么出名。在这所学校里,既然有优等生,自然就有成绩比较差的,甚至有毕不了业的。

不少学生,连学业都没有完成,他们又如何到各路诸侯国那里去一份差事呢?就算有些勉强毕业的,他们的成绩比较差,也无法成为改变历史的人物。

真正能够改变历史的人物,一定是那种比较好学又比较聪明的学生。这些人他们能够妥善利用自己的天赋,足以改变历史。

3、名校和学生是相辅相成的。抛开现在学校有科研成果以外,过去的学校是靠什么出名的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靠学生。学生毕业以后是否成名,有多少成名,直接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名声。

这所学校硬件条件再好,如果培养不出一两位高材生来,那这所学校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出名了。毕竟学校不是家,住得再好、吃得再好也比不上成绩好。

很显然鬼谷子是那种非常著名的名校,若干学子前往这里求学,因为这所学校里出来了很多著名的人物。

学校把他们培养成才,而这些被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历史上取得了很多丰功伟绩以后,自然又会使得学校更加出名,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学生跨时空出现,我觉得也不是什么问题。

1、苏秦和张仪是否是同时代的?此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苏秦和张仪在《史记》当中,有明确记载,是在同一个时代出现过的。

但是同样是《史记》中也有自相矛盾的一点瑕疵,而在《战国策》当中,很显然这两个人就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了。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於齐,而习之於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史记》

那么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我认为历史上不止一个苏秦。试想一下,历史上为何有两个楚怀王?因为项梁他们为了复国,所以将义帝重新封为楚怀王。

其实道理或许是一样的,看过《百年孤独》这本书的朋友们,一定会被里面的人名给绕晕了,因为他们的子孙后代,常常要用祖先的名字来给自己的孩子命名,尤其是祖母乌尔苏拉,是最喜欢给孙辈们起儿子们的名字。

是时周天子致文武之胙於秦惠王。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苏秦恐秦兵之至赵也,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史记》

这样一来就可以完美解释这件事了。《战国策》里的苏秦,很可能是《史记》里面苏秦的先辈,取相同名字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司马迁在搜索历史资料的时候,自然是搜集到了两个苏秦的资料,他只甄选了其中一个他认为合理的记录在案罢了。

2、张仪和公孙衍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张仪和苏秦同时存在,那的确是有争议的。不过张仪和公孙衍是否同时存在,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论。

公孙衍或许就是和苏秦把关系搞错乱的那个人,因为他的事迹和苏秦有几分相似。公孙衍原本是在秦国做官的,曾经帮助秦国从魏国手里夺回了五百里河西之地。

义渠君致群臣而谋曰:“此公孙衍所谓邪?”乃起兵袭秦,大败秦人李伯之下。张仪已卒之後,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之相印,为约长。---《史记》

可是公孙衍是个贪财之人,在得到魏王贿赂以后,居然放弃了攻打魏国,这件事被张仪揭露以后,公孙衍在秦国没的混了,只好逃到母国魏国。

此后公孙衍就跟张仪不对付了,两个人互相掐架斗了很长时间,所以说这两个人是一个时代的,的确有比较明显的证据。

3、众多学生,相差数百岁的都有。按照史料记载,鬼谷子的学生,年龄跨度非常大,这不由得让人怀疑,鬼谷子是否真的只是一个人,这就引出了我开头所提出的观点。

鬼谷子的众多学生中,商鞅是秦孝公时期的人,而李斯则是秦始皇时期的人,两者之间相差了六代君王,你觉得会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鬼谷子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所学校或者一个职位的称呼,类似于夫子。夫子有孔夫子、孟夫子,鬼谷子何尝不是其中之一呢?

总结:针锋相对,那是后人给总结出来的。

司马迁显然对先秦时代人物的认识,其实也是比较片面的,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司马迁所能搜集到的资料少之又少。

为此他只能将能找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毕竟谁也没亲眼见过这帮人。将他们合并归类以后,按照司马迁的写作手法,自然他们变成了一对又一对的人。

比如说苏秦和张仪、公孙衍和张仪、孙膑和庞涓等等。而《战国策》其实就更加比司马迁的不靠谱了,因为这本书是一系列散乱的资料,连作者名字是谁都不知道,真实性可见一斑。相比较而言,司马迁的《史记》是经过反复考究后的成果,更有说服力。

参考资料:

《史记》

《战国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伊... 《——【·前言·】——》 在伊朗的一次考古发现中,一张元朝的羊皮信让学者们震惊不已。 羊皮信上写的内...
原创 为... 前言 秦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竟是"四代乱政"这短短27年。两位国君被杀,一对母子被抛尸深渊,八位...
原创 此... 听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吗?在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个人,他不仅明知有虎,还故意把自己送进虎口。这...
原创 对... 征和二年,大汉皇后卫子夫自缢,震惊朝野! 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个皇后,她出身平民,原本是平阳公主府歌...
汉代玉器除了金缕玉衣还有些啥?... 汉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的一个高峰。澎湃新闻获悉,12月19日,“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展在良...
原创 为... 前言 巍峨高耸的太行山脉,雄壮而又陡峭。它绵延八百余里,横跨北京、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一市,就像擎天...
原创 震... 【震撼揭秘】泸定桥:人力扛鼎的桥梁传奇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的大渡河上,矗立着一座古老而雄伟...
原创 收...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戴... 在革命年代,间谍是极其危险的人物,一旦被发现,将会遭受极其严厉的惩治。然而,有位“间谍”却格外的与众...
原创 开... 严于律己 唐亮将军生活朴实,从不因自己过去的功勋而骄傲。对于自己是严格要求,对于身边的人同样如此!当...
邻水邓氏联谊会工作稳步推进 这句喊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四海寰宇的邓氏家族的口号,是我们的心声和愿望。邓氏族发南阳,写进国史家谱,无...
原创 他... 他可以说是军统中活的最大的特工了,戴笠亲自介绍进军统,还当过他的秘书,因为戴笠,毛人凤和他都是江山人...
原创 李... 贞观23年,大唐皇宫内,秋风肃穆,落叶缤纷。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开创贞观之治的英明君主,已至暮年,病...
原创 1... 1975年蒋介石病逝,蒋经国为何不得“大统”,严家淦上位真相 如果说,当一个位高权重之人将要不久于人...
原创 南... 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的798人中,有几位资历是很深的,即便评上更高的军衔也不奇怪,之所以低配...
原创 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注...
原创 日... 黎明的光芒还未完全驱散太平洋上的黑暗,珍珠港的宁静被一阵阵飞机引擎的轰鸣声打破。1941年12月7日...
薛城遗址明确为南京地区已知年代... 记者从12月19日召开的“南京文明之光——高淳薛城遗址考古阶段性成果专家论证会”上获悉,薛城遗址被明...
原创 他... 标题:他是被历史黑的最惨的人明明造福后世但都只记得他一无是处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的命运如同过...
“饿殍遍野”中的“殍”,不读f... 饿殍遍野,是个成语,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出自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