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野心有多大?怎么会隐藏在四个儿子的名字中呢?还真是这样!不信,继续看!
历史上李渊并不是这样,他的能力非常的强,很早就进行谋划。对于江山并非没有野心,只不过善于隐藏,没有表现出来。看一下给四个儿子取得的名字,仔细念念就看得出来,他想要称帝的心思。
李渊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李渊继承父亲唐国公爵位。虽然没有父亲悉心教导,不过他也没有荒废自己,能力十分高。世人评价,就是为人洒脱,待人宽容。他能坐稳唐国公这个爵位,可不是凭借祖上余荫,关键是靠自己的能力。
公元613年隋炀帝征伐高丽时,李渊就负责运送粮草,这个位置很关键。在当时的战场若是缺粮食,哪怕再厉害的将领,同样无能为力。古代常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运粮官的重要性,一般都是亲信之人才能胜任。
在李渊一生中,他曾经亲自和匈奴人交过战,过去中原王朝输给匈奴人,就是军事素质不高。这次李渊采取“以夷制夷”方式,选出擅长骑射的两千骑兵,来一场打猎震慑住匈奴人。随后命令善于射箭的士兵埋伏,偷袭匈奴人,打赢这场胜利。
不少人总觉得李渊无能,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儿子给力。事实上李渊,早就有称帝的野心,看他给儿子起的名字,就能判断出他的想法。四个儿子分别叫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和李元吉。
等到建立朝廷之后,就需要安抚百姓,就是“济世安民“。第二个儿子叫李世民,寓意和百姓搞好关系,大唐建立之后,他推行仁政,稳定住民心。 李元霸本名叫李玄霸,玄就是天下的意思。霸就是霸主,代表着李渊野心。那时他被派到山西,就开始筹谋造反,不甘心做一方长官。
在太原驻扎这段时间里,李渊并没有荒废,苦心经地盘。因为隋炀帝的种种恶行,农民起义不断兴起,杨家江山地位不稳。看到这番景象,李渊心中犹豫,对于是否起兵拿不定主意。不过私底下命令孩子,做好造反准备,等待时机行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收纳有才华之人,安排长子去到河东扩充势力,次子辅佐自己。
虽然他起兵晚,不过凭借着过去的辉煌,还有雄厚势力,得到不少豪门大家承认。等到建立了大唐王朝之后,才开始统一天下的步伐。李渊慢慢退出前线,安排几个儿子四处征战,出力最大的就是李世民。从关中地区往外扩充,疆域不断扩大。等到次子李世民继位之后,将大唐进一步发展广大,有了历史上记载那个盛世。
在历史上李渊,应该算是一个被低估的皇帝,并非没有能力。只不过因为儿子的光辉,太过耀眼,反而显得他碌碌无为。对于李渊后人的评价,就是没有能力,负面评价占据大多数。其实他并没有谋略,看他给儿子们取得的名字,可以看出很早就布局。
父母给孩子取名字,都代表着一种希望,不是随便取的。李渊就把自己的想法,都寄托在儿子们名字里,哪怕自己这辈子实现不了,可是他的下一代同样能实现。四个名字联系起来,就代表他的野心,不甘心做一个碌碌无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