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各种不平等条约,从慈禧卖国求荣到溥仪傀儡政权,可谓是受尽屈辱。
中国也在一个个伤痕之中,深刻认识到科技强国的重要性。但是一开始,清朝的国力可以算是世界的霸主,甚至还可能延续,但因为康熙错杀了一个人,或许也失去了一个改写历史的大好机会。
短暂的盛世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并没有如元朝一般重文轻武,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直到康熙继位,少年时便扳倒了大臣鳌拜,展现了帝王的智慧与气魄,而后康熙在四大臣的辅佐之下,收复台湾,平定三藩,使清朝政权安定稳固。
而在外,欧洲各国混战,日本闭关锁国,因此东部一片祥和景象,良好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渐渐就迎来盛世的曙光。
人人都知道清朝落后的是科技水平,但是人人不一定知道,在康熙时期,有那么一个人精通武器研究,连欧洲人都赞叹不已,那个人就是戴梓。
当初康熙若没杀戴梓,清朝还可能独霸世界,八国联军或许也就不敢来了,西方列强或许也没那么容易得逞。
武器天才戴梓
彼时的中国,还并未闭关锁国,又加上是在这样一个安定的环境,各个领域的人才都涌现了出来。戴梓就是这一个时代里,很突出的一个人才,他发明改造了多种,远超欧洲的先进枪支。
只不过,那时候的枪还并不称为枪,而是称为火铳(chòng),也称为“火筒。”欧洲的火铳都是单发,在弹药填补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而在《清史稿》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戴梓研发出的火铳,可以一次性填装28颗弹药,做到连续发射,在实战之中命中率也极高。这样的武器在平定耿精忠、吴三桂之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康熙却并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也只给 戴梓一个可有可无的闲职。
直到有个荷兰人来清朝朝拜,在康熙面前炫耀他们的火铳,这才激起了康熙的胜负欲。康熙开始四处寻找研制火铳的人,又是一番波折,戴梓才重新回到康熙面前。
戴梓看了看荷兰人的火铳,没过几天,就制作出了更先进的来,让荷兰人哑口无言。至此,戴梓才得到了康熙的重视。
后来戴梓又研制出来了,在空中就可以爆炸的子母炮,炸开的弹片就具有十足的杀伤力。这体现出康熙时期清朝的武器水平,其实并不亚于欧洲一些国家。
戴梓与南怀仁
然而好景不长,戴梓很快就被康熙驱逐,这还是被同行陷害的。当时的传教士南怀仁,也算得上是一个很厉害的武器专家,康熙也十分信任他。
但是戴梓得到康熙重用之后,南怀仁深知自己带来的西方武器,不如戴梓研究出来的先进,担心自己会逐渐失宠,便向康熙进言诬陷戴梓。
戴梓并不会为自己辩解,也不懂得人情世故。于是就被康熙流放,就这样,一代武器专家最终却是死在了塞北的风雪之中。
清朝没落的真实原因
但是,清朝没落,中国近代一系列惨痛的回忆,是否是因为这一个人没有得到重用而造成的呢?历史永远不是神话,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一开始,清朝就是马背上夺下的江山。清王朝从始至终都对自己的骑兵,有着绝对的自信,忽视了海军的重要性,导致后面鸦片战争,薄弱的水军抵挡不了英军的铜墙铁壁。
面对先进的武器也不擅长利用,不重用人才,还是认为原始的长矛更为顺手。
戴梓所代表的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一批因为清王朝对科技认识不足,不得不含恨而终的人才。这是历史的教训,同样也是经验。
现如今,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的浪潮,让科技改变生活,用科技捍卫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