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国】清节孤高重泰山——访洛阳白马寺狄仁杰墓
迪丽瓦拉
2025-06-19 20:02:26
0

在中国历史上,做过女皇梦的女人不少,执掌朝纲,垂帘听政,权倾天下的女人也有几个,但真正的女皇,仅武则天一人!从公元685年(垂拱元年)临朝称制,到公元690年废唐建周,再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恢复唐朝,武则天前后当政40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大唐从贞观之治走向开元盛世的过渡时期,尽管朝堂上也有过血雨腥风,但天下并未因改朝换代而大乱。这其中,除武则天确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和手腕外,有一个人的作用不可或缺!他,就是既被称为大唐名相、又被武则天视为股肱之臣的狄仁杰。

狄仁杰,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身后安葬在洛阳市东距白马寺不远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初,白马寺镇为发展旅游业,新建了狄公祠,重修了祠园、花园和墓园,后连同齐云塔尼院一起划给白马寺管理。本世纪初,梁冠华主演的《神探狄仁杰》热播,这位在地下安息了1300余年的名相,一下子成了人们心中的明星,其墓地也不再寂静,成了到白马寺旅游的旅客必去的地方。

前些年我去白马寺旅游时,曾去狄公墓拜谒过。甲辰暮春,我为踏访唐宋名人遗迹,又一次走进白马寺,拜谒狄公墓,实地领悟这位名相的传奇人生与文化精神。

近几年,古都洛阳旅游业大兴,白马寺是洛阳一处著名景点,游客激增。原本宽敞的寺前大道,被蜂拥的游客和车辆、商铺和地摊商贩的拉客叫卖声吵闹得人声鼎沸,走进白马寺山门,只见游人如织,香烟缭绕。我本不为旅游而来,于是越过寺院中轴线,顺着通往齐云塔的路,径直来到了被花园环抱着、茂林修竹掩映着的狄仁杰墓前。

狄仁杰墓坐北朝南,是一个不大的圆形墓冢,墓底有石板发圈,墓表被茂盛的青草覆盖得严严实实,墓冢前有汉白玉围栏环护,围栏内台阶上,竖立着一方刻有“狄梁公墓”的墓碑。这样写墓碑,显然是为了澄清一桩公案:武则天当政时,曾将其“面首”薛怀义封为白马寺方丈,遂“以功拜左威卫大将军,封梁国公”。薛失宠被杀后,葬于白马寺。迨及睿宗登基,念狄仁杰拯唐功德,追封其为梁国公。年长日久,有人猜测,狄仁杰虽贵为宰相,但毕竟是个“俗人”,不应葬在佛教寺院,齐云塔下的这个土丘可能是薛怀义墓。将“淫棍”与忠臣尸骨混为一谈,实在有辱狄公。其墓碑注明“狄梁公墓”,就是要把“狄梁国公”与那位声名狼藉的“薛梁国公”区分开来。在齐云塔旁明代嘉靖三年的《重修白马寺塔记》碑上,写有这样一段文字:“唐忠臣狄梁公墓,其神道碑尚存。意者唐时,即寺为公香火院,公附寺而定,寺因公而著。”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狄梁公墓原是有神道和神道碑的,唐时,白马寺为狄仁杰墓的香火院。如此看来,狄梁国公墓焉为薛梁国公墓?

狄仁杰墓的东西两边,分别设有碑亭,东南碑亭内的石碑高约2.5米,宽近一米,上书“有唐忠臣狄梁公墓”8个大字,该碑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重立。从碑文中可知,早在宋代大观元年(1107年),龙图阁大学士范致虚就曾为狄仁杰建祠、刻石、表墓,只是由于岁月的久远,这些古迹已难以寻觅了。西南碑亭内的石碑,是座诗碑和记事碑。该碑高1.43米、宽0.70米,上下隔为三栏。碑虽不大,但内容丰富。碑上字迹漫漶难辨,我用手机查阅百度上对此碑的记载,逐字逐句辨认,方才看清碑记的内容,记载着元明两代数人为狄仁杰颂诗立碑之事。有元代洛阳安抚使完颜纲的“七绝”:“神器旁迁几不留,曾将忠义破阴谋。淡烟衰草平林月,犹带当年社稷愁。”还有明代洛阳知府虞廷玺的和诗:“牝鸡司祸国难留,阁老孤忠为国谋。今日荒坟临古寺,西风落木使人愁。”碑的下部,是虞廷玺为碑作的序文:“寺东百余步,则唐宰相狄文惠公墓存焉。墓前有神道碑,临于古路,屹立穹然。见者思其忠义,无不景仰。”从这些文字可知,此碑为虞廷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所立,为表达对狄仁杰的崇敬,他请人把完颜纲的颂诗、金养晦的和诗与自己的诗刻在一起,勒石记碑,并作序记下了这件事。

徘徊在狄公墓前,凭吊着狄公英灵,我眼前叠现出不同的画面:既有影视剧中狄仁杰那鲜活睿智的形象,又有1300多年前,这位名相在大唐与武周朝堂上所面对的复杂乱局和血雨腥风……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其祖上曾是东羌豪族,历代先人多在甘肃天水一带任职,负有替朝廷绥抚本族民众的使命。五胡十六国时期,他们从西北进入中原,定居并州太原。狄仁杰的祖父狄孝绪曾任贞观朝尚书左丞,为二品大员,父亲狄知逊曾任夔州长史。狄仁杰自幼聪慧、俊朗出众,读书刻苦专心,坊间曾流传他为读书“无暇语俗吏”的故事,讲狄仁杰小时候,家里有门人被害。县吏前来查问,众人都争相申辩,只有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不睬。当县吏责问时,他回答道:“我正在与黄卷之中的圣贤对话,哪有时间理你们这些世俗的官吏”。长大后,狄仁杰参加科举,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时任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发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称赞其为“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于是推荐狄仁杰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这一任上,狄仁杰通晓了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对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断案有方,没几年,狄仁杰被提拔为大理寺丞。大理寺是古代掌管刑狱的最高司法机关,负责地方各州上报案件的复审工作。在这个职位上,狄仁杰干得非常漂亮,一年之内就把积压了多年的案件全部审理完毕,处理了17000多人,无一人上诉。

狄仁杰刚直不阿,秉公执法,办案只认法律,不认权贵。高宗年间,左司郎中王本立倚恃皇帝宠信,骄横跋扈。狄仁杰弹劾王本立,请求将其交付法司审理。但唐高宗下诏宽宥。狄仁杰谏道:“国家虽然缺乏人才,但不缺少王本立这种人。陛下为何要爱惜此人,而亏损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放逐到无人之地,作为以后的忠贞之臣的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唐仪凤元年(676年),大将军权善才、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唐太宗的陵墓)柏树,高宗盛怒,要处死他们。狄仁杰上奏辩护,认为二人罪不至死,只能给以免除官职的处罚。高宗流着泪说:“他们砍伐了父皇陵墓上的柏树,使朕蒙受了不孝的罪名。朕知道你是一个正直无私、执法严明的好法官,但这次二人非杀不可!”狄仁杰据理力争:“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几棵柏树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臣不敢奉旨而陷陛下于不道也。”待高宗情绪稍有好转,狄仁杰又说:“陛下制定的法律早已悬挂于宫阙之外,徒刑、流放、处死等罪,各有等差,人们都知道。倘若法律可以随意更改,那么百姓该怎么办?陛下必欲变更法律的话,就请从今日这件事开始吧!”高宗无奈,只好收回成命,免除了二人的死罪,并赞扬狄仁杰说:“卿如此执法、护法、守法,朕有了你这样称职的执法者,就放心了。”并吩咐史官把这件事记入史册。

得到唐高宗的赏识,狄仁杰官运亨通起来,先后担任了主管监察的侍御史,负责财政的度支郎中,并一度负责唐高宗李治的出巡安排工作。垂拱二年(686年),武则天以太后名义临朝听政的第二年,狄仁杰迎来了仕途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被外派到宁州(治今甘肃宁县)任刺史,成为独当一面的地方大员。宁州乃华戎杂居之地,民族关系非常复杂,朝廷派狄仁杰过去,也许是看中了狄仁杰祖上的“羌人”背景。狄仁杰不负众望,妥善处理了各种关系,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当时,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弹劾了大批州县官吏。但当他到达宁州境内后,却不断听到当地百姓称颂刺史,因而向朝廷推荐狄仁杰。不久,狄仁杰回到朝廷,出任“冬官侍郎”。

此后几年,狄仁杰先后任江南巡抚,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公元690年,武则天公开称帝,建立“大周”,狄仁杰被再次调入朝廷,以“地官侍郎”的身份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位列宰相。但他在宰相的位置上没干几天,就遭遇了人生的一次大危机。武则天谋夺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诸王与朝臣多有不满,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实行“酷吏政治”,鼓励告密,搞得“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来俊臣是武则天时代有名的酷吏,他原本是街头无赖,因犯事入狱后到处揭发,甚至编造事实如“疯狗”般咬人,竟然阴差阳错地得到武则天的赏识,让他入朝为官,当了御史中丞,开始大搞冤狱。他知道狄仁杰正直无私,一定会成为自己为所欲为的绊脚石,于是就设法诬告他。长寿元年(692年)正月,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原本来俊臣以为,狄仁杰一定会反抗,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狄仁杰的态度让他非常吃惊,刚一审问,狄仁杰竟然认罪了,说:“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其实,这是狄仁杰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自保。根据大唐法律,当场认罪者,可免于一死。来俊臣得到口供,将狄仁杰等人收监,只待来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书写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让人送回家中,交给儿子狄光远。狄光远持帛书向武则天诉冤,武则天看罢,召来俊臣质问,来俊臣不承认自己对狄仁杰用刑,甚至还紧急仿冒了一封狄仁杰写的《谢死表》。武则天决定亲自审问狄仁杰,他问道:“你为什么要谋反”,狄仁杰说:“如果我不承认谋反,今天就不会站到这里了”,武则天又拿出《谢死表》,狄仁杰说:“这根本就不是我写的,你被来俊臣给蒙蔽了”。在武则天的干预下,狄仁杰等大臣免除了牢狱之灾,全部贬为地方官。狄仁杰丢了宰相位,被贬到彭泽任县令。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攻陷冀州,一时间河北震动。武则天为了稳定局势,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当时,前任刺史为了抵御契丹,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城器具。但狄仁杰到任后,却让百姓返田耕作。孙万荣闻听狄仁杰被起复,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立碑颂德。不久,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获赐紫袍、龟带。武则天特在紫袍上题写了“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12个金字,以示褒奖。

经过几番折腾和考验,武则天觉得狄仁杰的确是个既忠于自己,又会干事、能干事的人,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武则天对狄仁杰很是信任和尊重,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直呼其名,并且不让狄仁杰向她行跪拜之礼。武则天还告诫朝中大臣,“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放手让狄仁杰执掌朝政。即使是在私生活和接班人这样敏感问题上,她也能倾听狄仁杰的意见。狄仁杰充分利用武则天对自己的这份信任,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圆滑的处事方式周旋于朝堂之上,竭力维护各方势力平衡和天下安宁。

在涉及武则天身后接班人问题上,狄仁杰更是竭力周旋,无论政局如何变幻,他心里始终有一个不变的信念,那就是:保护李唐血脉,恢复大唐天下!

李显是武则天的亲儿子,唐高宗李治去世后,当了不到一个月的皇帝,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打发到房州(今湖北房县)的大山里软禁起来,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后来干脆改国号为周,自己当了“圣神皇帝”。“一次,武则天打算将她的侄儿武三思立为太子,当时朝中的文武百官没有一人敢站出来反对,而狄仁杰却大胆进言道:“据我看,天下百姓对李唐王朝还是有感情的。匈奴北犯的时候,陛下曾让武三思召募勇士,但一个多月时间仅召募到一千人。后来陛下命卢陵王出面召募,结果不到十天就召募到五万人。陛下欲传国,非卢陵王不可!”武则天尽管十分恼火,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将此项动议搁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又提到立太子的事,狄仁杰又谏道:“立太子关系到天下根本,陛下切不可贸然从事啊。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应把皇位与天下传给他的子孙。高宗皇帝把他的两个儿子托付给陛下,陛下现在准备把这个基业移给别人,这不合乎天意啊。况且卢陵王与陛下是母与子的关系,而武三思与陛下是姑与侄的关系,究竟哪个更亲一些呢?陛下立儿子做接班人,那么千秋万世后,您还能配食太庙,承继无穷。但臣从来没有听说过侄子当了皇帝后,会在太庙中祭祀姑妈的!”武则天这才下了决心,把李显从武当山接回洛阳,重新立为太子。

狄仁杰知人善任,先后向武则天荐举过张柬之、桓彦范、姚崇等数十人,后来,这批人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张柬之原本是荆州长史,狄仁杰认为他有宰相之才,就向武则天举荐他,但武则天并没有重用。一次,武则天要狄仁杰推荐宰相人才,狄仁杰又推荐了张柬之,武则天说:“我已经给他升官了呀”。狄仁杰说:“我推荐此人,是要做宰相的,你让她当个洛州司马,不是大材小用了吗”。武则天于是擢升张柬之为相。公元705年,狄仁杰逝世后的第六个年头,就是这个张柬之,乘武则天病重,带着其他几个大臣,一起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把大唐江山还给了李家。狄仁杰尽管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恢复李唐国号的斗争,但他却为这场斗争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并一直是抵制武氏夺权的中流砥柱。

武则天是聪明绝顶之人,对狄仁杰这点心思,她不是不知道,只是假装糊涂而已。她虽然革了李唐的命,当上了大周的皇上,但遍观武氏后人,没一个人有治国的才能;她也知道天下臣民人心思唐,有她在,天下姓武,她一死,天下必归李。所以只能顺水推舟,对狄仁杰“每屈意从之”,君臣携手,共同导演了这出“和平演变”的历史杰作,把大唐推向盛世。在中国历史上,乱世英雄灿如星斗,治世英才却不很多,贤臣名相更是少得可怜。宰相是帝王身影里的一位巨人,对帝王及国祚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如果遇到明君与贤相,这一朝一代的历史一定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譬如汉高祖时的萧何,刘备时的诸葛亮,唐玄宗前期的姚崇、宋璟……反之,如果遇到了一对昏君与奸相,就该祸国殃民了。武则天虽夺了儿子的江山,但临终把江山还给了儿子,死后才能被儿子归葬乾陵,也算落了个善终。竖在她陵前的那块巨碑虽然无字,但并不影响她作为唐高宗的皇后、唐中宗的母亲而享受后世的祭祀,不影响她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被人仰视。从这一点上说,武则天与狄仁杰这对搭档,也称得上明君贤相了。如果没有狄仁杰,武则天的形象将黯然无光,李氏天下将中途夭折,开元盛世将无从谈起,中国的历史不会是今天这个写法。

是的,治国需要明君,也需要贤相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古代,朝廷一旦下令“诛九族”,意味着一场无路可逃的灾难正席卷而来。九族之内,不论血缘的远近,亲属们...
原创 郑...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 裹挟着无数英雄人物命运沉浮, 风雨飘摇之际, 郑成功名字如同一道耀眼闪电, 划破...
原创 康... 正在热播的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已经接近尾声,细心的观众应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原来一直大力支持靳...
原创 大... 引言 大英帝国,这是一个深刻的影响了人类近代时期发展进程的名词。而大英帝国,作为一个国家来说,无疑也...
《三国志·战棋版》魏延最新调整... 哈喽大家好啊,昨天下午测试服中魏延迎来了一个调整,这个调整会有什么影响呢?另外在新赛季中,同兵种加成...
原创 为...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对于...
秦兵马俑二号坑发现两处战车遗迹 12月16日,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消息, 在陕西秦兵马俑二号坑的考古发掘保护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处战...
三国中最忠心耿耿之人!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两军交战战败时大部分人识时务可能会投降,...
原创 差... 他是南北朝时期能力最强的帝王,刚开始只是一个傀儡皇帝,韬光养晦10年,一举铲除权臣,施展抱负的他,带...
原创 岳... 靖康之耻 北宋末年,朝堂之上奸臣当道,宋徽宗沉迷于歌舞升平,对边疆的危机视而不见。那时,北方的辽国正...
原创 刘... 刘禅:在矛盾中抉择的蜀汉后主 黄喜才文2024-10-21 刘禅,这位蜀汉后主,自出生于河南新野起,...
原创 内...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最近这几年...
瑞昌铜岭探秘:铜草花下的青铜传... 在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的一片古老土地上,隐藏着一段关于铜与历史的传奇故事。这里,瑞昌铜岭商周铜矿矿冶遗...
原创 从... 《将相和》的故事广为人知,韵味悠长,至今仍频频出现于学校教材和课外读物中。世世代代传颂的,不仅仅是蔺...
秀我中国|打卡闽南古建筑宝藏地... 新华社“秀我中国”行走体验官、网络达人@南京飞哥 带你游闽南古建筑宝藏地——千年安溪文庙。
原创 回...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被遗忘。韩信,一位军事天才,其生命轨迹在楚汉争霸的风云中急剧变化。一...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 新京报讯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12月16日,南岛语族文化艺术联展开幕暨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在福建省...
原创 一...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
原创 佐... 侵华日军将领佐佐真之助,曾长期在陆军省人事局任职,尽管军衔不高,但实权却很大,此后曾以第二十二师团步...
如何实现真正的超越?17名清北... 今年八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金津的英文专著Education and upward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