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民党将领傅作义接到密报:妻女被蒋介石扣押在重庆。
顿时急得慌了手脚。
自己一直叮嘱她们要谨言慎行,没想到还是着了道。
这下可如何是好?
周总理得知消息后,马上写信给重庆地下党:“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傅作义的妻女救回来。”
老蒋为何要扣押?周总理为何要救?最后,是否又被救了回来呢?
傅作义
七路半
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走捷径当官的比比皆是。
有的曾留洋镀金,有的是老蒋嫡系。
但傅作义却是其中很特殊的一个,他是身经百战打出来的将军。
15岁时,他入读太原陆军小学。
16岁,参加辛亥革命,成为学生排排长,还曾密谋刺杀袁世凯。
20岁,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进入阎锡山的晋军,从排长、连长、营长一直往上升。
后来参加直奉战争,从团长、师长、上校一直升到中将、上将,成为晋军名将。
除此以外,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绰号,叫做“七路半”。
傅作义
其一,是因为他和八路军很像。
首先为人作风像。
每次发士兵服的时候,他都会领一套,和士兵们同吃同住,被国民党内部将领笑话伪“布衣将军”。
1927年,他无视军队老师的劝降信,回信道:“老师教我们的学科里, 从来没有投降一门。”誓死坚守涿州,名动全国。
其次打仗路数像。
比如,他对日抗战十分积极,没有武器弹药的时候,和共军一样,靠清扫战场来补充。
搞得日伪军经常傻傻分不清,他的部队到底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八路军,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当时的情报系统。
其二,是因为亲共。
在抗日战争中,他多次和八路军联合作战。
1938年,他被派到延安,请抗大的学生到自己的军队里来开展政治工作。
回到部队后,他仿照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了《十项纪律》。
之后还搞起了“整理土地”,又是限制地租,又是把没有交地价的永远租给佃农,整得跟八路军的土地革命一模一样。
右一:傅作义
原本就因为军功和威望太牛,而看不惯他的阎锡山,拿捏住住这一点,说他“把部队带赤化了”,还嘲笑他的35军是“七路半”,还悄悄地给蒋介石打电话,建议换掉傅作义。
事实上,这事确实引起了老蒋的警惕,因此派遣特务到傅作义的部队担任政治部主任,开始放肆地驱赶共产党员。
不过,阎锡山做梦都没想到的是,他的这番戏言在若干年后竟然一语成谶:傅作义他真的投共了。
冒着“三死”,投共了
虽然在抗日战争中,傅作义和共产党联系密切,配合完美。
但到了解放战争,他竟成了让共产党恨得牙痒痒的人物。
时任第12战区司令的他,不仅把贺龙困守包头、归绥,还逼得他们撤围大同,迫使华北野战军放弃张家口。
他的硬派作战方式让蒋介石心情大好,不仅说他是“中兴功臣”,还把“华北剿总司令”的头衔给了他。
之后,他更是刚直得可以,叫阵毛泽东,发表了《致毛泽东的公开电》。
不仅“谴责中共发起内战”,还说毛“祸国害民”,还教训共产党“既然是一个代表人民的政党,那做啥事,是不是应该先问问人民”等等。
他的这篇文章不仅被《中央日报》全文刊登,被《解放日报》全文转载,还被共产党动作反面教材,让朱德组织全军练级以上的干部宣读。
《大决战》傅作义扮演者
但,傅作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起草这篇公开电的新闻作者阎又文,隐藏的身份就是个地下共产党员。在发表之前,曾经请示过周恩来,周恩来说:公开电要骂得狠些。
后来,傅作义在辽沈战役失利,后来他的奇袭兵团计划被毛泽东的“空城计”力破。
等到解放军攻克天津的时候,傅作义才发现:国民党已经大势已去。
此时的傅作义给自己规划了三条路:一是向南逃,和蒋介石回合;二是向西逃,投靠马家军;三是固守北平,顽强到底。
阎又文过来劝说:南逃,你不是嫡系,丢了华北,老蒋不会放过你;西逃,你出不去;固守更是愚蠢的决定,两军交战,城市和百姓必定遭殃,你想成为千古罪人吗?
接下来,他给傅作义规划了第四条路:率部向解放军投诚。
傅作义没有其他的出路,于是答应了。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和我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
他说:
“这次的合作,我冒着三个死:一是不了解情况的共产党要我死;二是国民党要我死;三是自己部队不了解情况的要我死。但是为了人民,死了又何妨?”
之后,他把自己的军队,武器,交通工具等全部交给了共产党,撤出北平,接受我党的改编。
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不会忘记他
其实,在他被围困天津的时候,就接到了蒋介石发过来“撤离北平”的命令。
但他以:无法撤离,坚守到底为由拒绝了。
蒋介石见他不撤离,便接着下令让他突围,说他“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是傅作义此时已经下定决心,不会更改了。
眼看着两道命令都不起作用,蒋介石就打起了傅作义妻女的主意。
他假装,很有诚意地邀请她们到重庆来游玩,实际上就是为了软禁她们,用她们来要挟傅作义。
妻子和女儿都明白,但是还是去了。一是想消除老蒋的戒心,二也是为了给丈夫减少点压力,争取过来营救他们的时间。
当消息传到傅作义耳朵边的时候,他是既失望又难过。
失望的是,老蒋的“小动作”还是那么不入流;
难过的时候,结发妻子因他落难,自己正在商谈北平解放以及和平改编事宜,目前什么也做不了。
正在此刻,周总理前来安慰傅作义,他下令重庆的地下党组织,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傅作义的妻女营救出来。
好在傅作义起义的消息也传到了重庆,重庆的国民党政府当时正处于一片混乱,党组织成功地把她们营救了出来,并且把她们送上了飞往香港的飞机,接着坐船从天津前往北平。
傅作义视察水利
最终,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对于傅作义对我党的贡献,毛主席说: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
但,傅作义对我党的贡献又怎会仅限于此呢?
新中国成立前夕,薄一波问傅作义:今后有何打算?
傅作义回答:如果政策允许,想做河套水利方面的工作。
薄一波马上把这个消息汇报上去,接着周总理批示:
傅作义任水利部部长。
其实,傅作义对水利并不陌生,早在解放前就曾尝试过治理河套水利,曾经每年花一部分时间出京视察,对黄河、长江、淮河等地的水利工程十分熟悉。
1952年,长江水患频发,沿江的百姓深受其害。
毛主席亲自下令开展荆江分洪工程,并且派人做了一面锦旗,给傅作义送了过去。
当时正在冒雨前往灾区工地的傅作义,立刻把主席题词的锦旗,拿给工人们看,大家深受鼓舞,干活更起劲了。
最终,荆江分洪工程在傅作义的带领下,只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了,比预想的提早了整整三个月。
晚年的傅作义,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心扑在兴建国家水利工程和基层走访上。
1974年,他身患癌症住院,周总理也在医院开刀。
周总理特意来看望他,对他说:“主席要我来看你,说你为北平解放和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
此时的傅作义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同年4月19日,傅作义在医院病逝,享年79岁。
傅作义做报告
写在最后
如果把傅作义的一生所做的事情浓缩成几个词的话,我想应该是:
抗日、起义、统一、水利。
每一样,他都做到了极致。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他的一生的话,我想跟随他几十年的老部下最有发言权,他说:
“傅将军公私分明,清白一生”
感恩傅将军!人民永远怀念您!
傅作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