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明代的高考生录取后会有什么样的待遇?
迪丽瓦拉
2025-06-20 10:33:57
0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是一部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经典著作,立足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道路,以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法则为切入点,勾勒出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从皇帝到乡绅里甲层层制衡的庞大国家机器。通过明代权力结构初创、定型、调整、再定型的全过程,展现明代国家权力结构演变的双轨制轨迹,展示中国历代国家权力“内廷机构外廷化、中央机构地方化、监察机构行政化”的普遍规律,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尤其是君主制度的本质特征。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方志远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金榜题名时的荣光——殿试

会试出榜后的两三天,即三月初一日,为殿试日,从成化八年(1472)开始,殿试推迟到三月十五日举行。会试中式的“贡士”均参加殿试。由于殿试名义上是皇帝“亲策于廷”,皇帝本人就是主考官,所有贡士都是天子的门生,因此只设读卷官和执事官若干名。读卷官由内阁大学士和五部(礼部除外)、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正官及詹事府、翰林院堂上官充任,提调官由礼部尚书、侍郎担任,监试用监察御史二人,其余受卷、弥封、掌卷等官则由翰林、春坊、司经局、光禄寺、鸿胪寺、尚宝司、六科及内阁制敕房官员充任,巡绰有锦衣卫,后勤供应由礼部和光禄寺负责。几乎所有在京文职衙门都参与这三年一度的大典。

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明太祖曾“御制”策问,但以后只由翰林院学士,特别是内阁大学士预拟试题,呈皇帝圈定。考生对策要求“惟务直陈”,限一千字以上。殿试的全过程均有定制:

殿试的前一天,鸿胪寺官在奉天殿(嘉靖改名“皇极殿”,即今故宫太和殿)东室预设“策题案”,光禄寺则预备好贡士们的试桌,陈放于殿外东西两庑。

殿试日,先举行仪式。礼部官将贡士们带到奉天殿前丹墀内分东西两群面北站立,文武百官各具公服如常立殿内外朝侍,然后鸿胪寺官员请皇帝升殿,鸣放鞭炮,百官行叩头礼。礼毕,执事官举着策题案来到殿中,内侍官将策题付礼部官置于案上。这时,鸿胪寺官已带着贡士作好跪拜准备。执事官举着策题案由左阶而下,将其置于御道中,贡士们朝案行五拜三叩头礼,然后分东西侍立。执事官再将策题案举到丹墀东,鸿胪寺官奏告仪式结束,再放鞭炮。鞭炮声中,皇帝退殿,文武百官也依次退出。

接下来就是考试。军校将准备好的试桌在丹墀东西两侧面北排列,礼部官散卷,贡士们列班跪接,叩头就位,露天答卷。如遇到大风或下雨,则在奉天殿东西两庑考试。由于这场考试只是决定排名,这个排名又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因此殿试对于每个参试者来说,是一件相对轻松愉快的事情。又由于殿试只有一道策试,题目也万变不离其宗,考生们大多是带着腹稿进入考场的。只要不触犯忌讳,进士已在囊中。

考试结束后,贡士们将对策交往东角门的受卷官处,并由此出。受卷官将试卷送弥封官糊名。与乡试、会试不同,殿试不另用朱笔誊录,故糊名后直接由掌卷官送东阁读卷官处,以定高下。读卷官的工作是将试卷分成三等,即一、二、三甲,关键是定出送皇帝“钦定”的前十几名尤其是前三名的试卷。

殿试的第三天有一个“读卷”仪式,通常在文华殿举行。这天早朝后,皇帝来到文华殿,读卷官们各持一份试卷,东西序立,然后按官职的高低依次跪在御前读卷。每读完一份,即由司礼监官将试卷收于御案。一般只读三份,如有旨再读,则继续读卷,直到下旨免读。然后,司礼监依次收卷于御案,读卷即告结束,读卷官退门外候旨。这时,前三名的人选和排名就看御笔钦定了。如果内阁与皇帝及司礼监关系融洽,那么最先由三位大学士读的卷子就为一、二、三名,所以许多人认为是“读卷官取状元”。嘉靖时礼部尚书席书更专疏劾论:“旧例廷试贡士,掌卷官先行看阅,分送内阁,然后以次及于九卿。进士甲第前后,第决于读卷官职之尊卑,不复论其文之高下,非所以示大公也。”但惯例已成,不复改变。当然,如果皇帝要表示“乾纲独断”,则往往打破次序,但这种情况“十不一二”。皇帝“钦定”前三名后,其余试卷被退回东阁,读卷官也回到东阁,将第二甲第一名以下排列,然后拆卷填写黄榜,等待“放榜”。

在明代,殿试放榜叫“传胪”,照例要举行仪式。比起三月十五日的殿试,传胪仪式的气氛更加轻松。传胪的准备工作在华盖殿(嘉靖以后称“中极殿”,今故宫中和殿)进行。读卷官在御前按钦定的一、二、三名依次拆卷,拆第一卷即奏第一甲第一名某人,二、三卷亦然,随即在早已写好二、三甲进士姓名的黄榜上填上一甲三人,尚宝司官员在黄榜上用印。随着鼓乐声,执事官将黄榜卷好交付翰林院官,后者捧至奉天殿(皇极殿)等候,皇帝由导驾官引导,由华盖殿来到奉天殿升座,文武百官按常朝侍立,作堂下乐,鸣放鞭炮,传胪开始。

这时,贡士们早已在殿外丹墀两边拜位上排列,传制官请旨后出奉天殿左门,在丹陛东朝西站立,执事官高举放有黄榜的榜案来到丹墀御道上并放定,传制官高唱“有制!”待众贡士跪下后宣制:“某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然后念第一甲三人、第二甲和第三甲的第一名共五人姓名。念罢,众进士随着口令俯、起、四拜。执事官举着黄榜案出奉天门左门,将黄榜张挂于长安左门外,众进士随出观榜,顺天府官员用伞盖仪从送新科状元归第。宫内,文武百官依次入班,致词官于丹陛中跪定致词:“天开文运,贤俊登庸,礼当庆贺!”接着鸣放鞭炮,皇帝起驾,百官退朝。仪式结束。

传胪后的一两天,还有一个由新科状元率众进士进宫谢恩及往国子监谒先师孔子庙的仪式。仪式结束后,众进士易冠服,这才算完全“释褐”,即不再是民而是官了。国子监照例立碑题名。除内阁和翰林院共同选拔若干名庶吉士外,三年一次的科举全部结束。新进士则等待吏部的铨选。

从表面上看,殿试在整个科举制度中似乎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程序,它由一系列仪式构成。虽说是皇帝“亲策于廷”,但除特例,策试题均由翰林院和内阁拟定。从嘉靖后期开始,皇帝有时连仪式也不出席,至于进士名次的排列,也多由内阁会同读卷官决定。但正是这一系列仪式使科举取士给人一种神圣和公正的感觉,可以激发新进士们效忠皇室的热情,并吸引着万千士子争取金榜题名的荣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君主的权威和人们的信念是离不开庄严隆重而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仪式的。

作者:方志远

文:方志远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二...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以后,紧接着又快马加鞭占领法国并对英国进行打击,虽然手上拿着苏德互不...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北洋机械局造《...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北洋机械局铸...
原创 江... 江苏发现西汉古墓,墓主身体完好如初,复原后专家赞叹:绝世佳人 1972年原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
原创 清... 中国封建时代受到儒家礼教文化的影响,整个社会对于等级身份制度十分重视,在朝堂之上更是如此。 历朝历代...
原创 诸... 在魏、吴、蜀三国中,蜀国最弱小。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战略方针!鸽派人物蒋琬、费祎采取保...
原创 溥... 清朝的皇帝们,最悲惨的是溥仪。小时候被家里的叔叔捧着皇位在皇宫度过青春后,被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为伪满洲...
原创 孙... 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十八家诸侯伐董卓”是小说前半段非常重要的章节之一,也是曹刘孙少数的几次联...
史鉴 | 锦绣人生:“织锦之王...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社 自古以来,杭州就享有“半壁西湖半壁绸”的美誉。而要说起杭州来,就不能不说到丝绸...
原创 彭... #夏日生活打卡季# 彭德怀一生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始终保持着老革命...
原创 毛... 新中国的第一张持枪证发给了谁?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编号为甲字第1号的持枪证发给了毛主席,然而据毛主席身...
原创 北... 傅作义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人如其名,傅作义终其一生都不曾背离过民族大义,另一方面,当时中国复杂的...
原创 左... 1881年,左宗棠被慈禧太后一纸调令发配到了南京。 可在京城做了三十年官的左宗棠,刚到南方之后就被那...
秦国的“超级女强人”:从后宫小... 我们要聊的这位历史人物,她不是普通的“白富美”,而是“超级女强人”——芈八子,一个从后宫小透明逆袭成...
原创 我... 对于大海来说,陆地是可爱的,对于海岸来说,大海是可爱的。——拉科姆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陆地已经从人类...
原创 逃...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母为吕氏,后尊为皇太后。朱允炆自幼聪明好学,深受祖...
原创 兄... 兄弟一场!武松得知宋江被害,平静地说了6个字,道出宋江真面目 水浒传主要讲述了北宋时期,一百多名梁山...
原创 浙... 如今很多新人会将婚礼选择在十一长假举办,刚刚过去的假期里婚礼相关话题也一度占据了网络热搜词的前几位。...
原创 美... 亚伯拉罕·林肯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总统,他出身社会底层,靠个人坚强的意志和不懈努力跻身于...
原创 从... 引言 亮剑中有一个片段:楚云飞在大孤镇摆了两个营制约李云龙,李云龙在这两个营周围布置了三个营来反制。...
原创 欧... 根据西方历史描述,距今2000年前后,欧洲出现两大帝国,一为亚历山大帝国,一为罗马帝国,两大帝国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