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蒋介石炸黄河时,亲眼看见三条蛟龙?宋美龄日记令真相大白
迪丽瓦拉
2025-06-22 00:02:50
0

(本文内容均基于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引用来源。)

1938年花园口黄河决堤,蒋介石致电全国赈济委员会,通报“赵口被炸决口”,掩盖了事情真实情况。

实际上,这番命令正是由他自己发出,进行的人工决堤,希望以水代兵抵抗日寇。

因为目的的正当性,不少人曾为该行动开脱,称如果不炸毁堤口,侵华战争就会以日军胜利作为结尾,同样的,由于水灾伤亡民众甚多,还有传闻表示蒋介石当时看到了三条蛟龙。

日军攻陷徐州,长驱直下

有人说这三条蛟龙是因为水灾导致89万民众死亡,1250多万民众受灾出来惩罚他的,同样的,也有人就此反驳,表示如果不进行“以水代兵”的战略布局,那河南就将陷入大的动荡。

那么,这次炸毁堤口的行动到底为什么会招致如此之多的非议,两拨人又是为什么争论不休呢?蛟龙之事又有何凭证?现在,我们来从事件本身进行分析。

首先是1938的战场局势,当时日军一路南下,在勉强到达一战水平的日军部队面前,国民党部队的武器装备太过落后,甚至没有相应的重武器以做抵抗。

基本上想要达成胜利就要靠命去硬堆,在极高战损比之下阻击日寇进攻,而日寇依然凭借武装重火力推进占领开封地区,随后向西前往郑州,而日军当时的战略目标以被国民党探知。

即沿京汉线前进依托淮河直接进攻武汉,当时在日军内部,不少士兵叫嚣要通过此次战役直接终结武汉会战,加上国民党部此前基本失败居多,所以态势十分危急。

这时蒋介石想起了1935年,由德国雇佣来的军事顾问提出过一个建议,那就是利用江河阻击敌人,因为一开始战线布局多在北方,就没有应用其建议的机会。

可伴随边打边退的战线,抵抗部队已经来到河南,那就有了重新思考的必要,因为黄河属于天险,在一战水平左右的军事武装水平,依旧难以战胜这样的自然手段。

蒋介石拿出地图,发现黄河以南平原范围广阔,如果掘开黄河口,其中河水倒灌而入,日军就不可能继续进攻,不过,正如蒋介石当初的定性一样,“这是到最后关头迫不得已的手段”。

黄河决堤不是小事,广阔的平原意味着阻击区域,也意味着民众的粮食区和生活区,如果炸毁堤口,他就将成为千古罪人。

因此,蒋介石标定黄河为“最终战线”。

可国军此前战役结果太过糟糕,面对日寇凶猛进攻,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力量,蒋介石担忧如果此时再退战线,就可能让日寇长驱直入来到武汉,到那时悔之晚矣。

最后,蒋介石下令炸开堤口,致使黄河改道,越过陇海路向南,直接在豫南形成“黄泛区”。随后影响范围再次扩大,日军虽然装备优于国军,但对当地地形了解不深。

在汹涌肆虐的洪灾下,日寇伤亡惨重,不得不更改战略为“沿长江继续进攻”,从这方面上来说,炸毁河堤,确实阻止了日军战略达成,但问题是,之所以到这个地步,还是在国军自己。

黄河改道,89万民众惨死

经过两天两夜的不断挖掘被打开的花园口,成为了抗战史上三大灾害之一,最终导致89万民众惨死洪灾,且间接造成上千万民众变成灾民,需要为一口饭苦苦哀求。

而改道后的黄河主流最宽处已经来到120余里,数十县城,都成为了一片水泽,除了部分乡长获知消息外,一般百姓无法躲避被洪水淹没,河南首当其冲,有900多万亩土地受灾。

而花园口周边更是无一处幸免,正因如此,这场本为阻击日寇的行动才就此陷入争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事后患重病才出现了三条蛟龙惩治他的说法,直到现在,关于黄河口该不该炸毁,又有没有必要的争论还在继续,但我们应该知道一个前提条件。

蒋介石之所以炸毁堤口是因为前线失利,在台儿庄大捷之后,他错误判断局势走向,将部队聚集于徐州地区,结果双方装备差距过大,直接导致战局导向日军优势。

在发现徐州被围困后,蒋介石抽身即退,行动还没开展,就已经宣告失败,正如前文所说,日军具备装备优势,国军具备主场优势,在兵法上这就是人和跟地利的比拼。

但蒋介石直接让机动队聚集在一块跟重武器对轰,属实是因为台儿庄一战自信心膨胀,随后,日军2万兵力强渡黄河,蒋介石发觉其太过深入可以围困,于是下令进攻。

结果,这两万日军进攻开封只用了不到一天,守城将领桂永清在配备德式坦克的前提下,竟然只知道撤退抵挡,在装备优势的情况下依然贯彻老路,最终全线溃败。

随后,蒋介石派遣12万兵力围攻日军2万兵力,其下属第八军不战而退,未曾抵抗就撤离了驻守地,至此,两处守地失去主力,主将程潜无力回天,让日军2万人打败了15万国军。

试问,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党炸毁堤口,致使百姓受灾可以用其抵抗日寇的目的进行掩饰吗?造成艰难战局的,不正是其内部军方人员不战而逃的结果?

所以,如果从局部来说,日军沿线继续进攻的结果就是中原沦陷,后方至此透明,而炸毁花园口就能使其展现回退,将豫东地区日军扫除干净,而因为地形不熟悉,日军只能逃亡。

结果也确实如此,黄河改道后成为军事分界线,日军无法越过黄泛区进行攻击。原先1938年的进攻线路,直到1944年才被日本重新提起,可以说增添了6年的缓冲区。

可结合此前所言,从整体出发,由国民党不战而逃产生的结果,到底该不该由民众为其买单呢?从当时三条蛟龙为民惩治源头的传闻来看,为此不满的人可不在少数。

蛟龙传闻?宋美龄日记揭露真相

炸毁堤口时,蒋介石密令第一战区长官,随后相应人员召集河防军政,确定了挖掘地点,而当时的执行者是第39军军长,由53军所属团进行协助。

但实际挖掘后发现此前划定的区域决口狭窄,根本没办法起到什么大作用,这让相关决策人员不得不选择更加激进一些的位置,也就是关帝庙西。

当地群众因好奇赶往围观,随后被国民党监工用日寇将在短时间内进攻为由,要求民众退至距离施工现场10里开外,随后,河堤口开始通宵作业,为了保证进度,人员也会按时更换。

河堤出现水流口后,负责人蒋在珍命令施工人员退后,调集炮兵轰炸堤口,最终导致黄河决堤,看到黄河改道漫向平原区域,53军所属就此撤退。随后报告给蒋介石。

结果第二天突遇暴雨,水量猛增,直接导致贾鲁河外溢,冲断了陇海铁路,没过多久,洪水浪头就已经来到数米高度,而当时民众大多居住平房,一冲即垮。

而且洪灾泛滥导致污坑繁多,死尸漂浮在水面带来大量细菌,瘟疫开始流行。数天之内,开封地区就出现了霍乱,随后一发不可收拾,而这样的严重后果是蒋介石没有预料到的。

听到手下报告的他心里也很烦闷,于是去往“黄泛区”附近视察。

在亲眼见到几米高的浪头打过来的时候,就连当时致电“无需妇人之仁”的蒋介石都陷入了迷茫。

跟随到来的警卫看到他神色抑郁,赶忙过去搀扶,而蒋介石脸色苍白,颤颤巍巍的推开警卫的手回到了指挥部,而在当天,蒋介石就生了一场大病。

随后就有人称蒋介石脸色苍白是因为看到了自浪头翻涌中出现的三条蛟龙,心神震颤之下才患了重病,且之后还有人佐证表示,宋美龄日记上记载了这件事的始末。

她在日记中写道:黄河被炸后,四周涌起大片白雾,河岸被浓雾笼罩,可见度不足五米。在层层白雾之后,隐约能看见有黑色的身影冲天而起,那身影庞大异常。

日记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蒋介石所看见的怪物就是蛟龙。其实蛟龙一直存在于传说之中,它并非真龙,并且蛟龙也是邪恶的化身。

国民党方面对此事也三缄其口,没有传出任何声音,就连日记这回事也没人提出来,所以久而久之,这件事就变成了一个口耳相传的故事。

第一种猜测是因为下属报告了黄河泛滥的受灾情况,蒋介石感到心虚,又被几米高的浪头给吓到了,精神恍惚之下看到了蛟龙,实际上是他自己害怕遭到报应。

第二种则是民众将翻涌浪头上的三条蛟龙,看作是蒋介石和一应主犯的象征,认为他们带来了洪灾,应该受到制裁。

这两个版本流传程度不一,但无疑都展现了民众心中所想。

站在当下的角度来看,黄河改道带来的争议性还会继续,国民党参与抵抗日寇是客观事实,这个不能不认可,但其局部抗战的策略必然受到诟病。

在将自身战略布局错误后果扩散到广大民众身上时,国民党也该有未来被拿来追究的认知,而这段历史也会成为经验和教训,让后来的人能够以此为诫。

参考文献:

1938年国民政府为何炸毁花园口黄河大堤 - 综合资料 - 抗日战争纪念网 (krzzjn.com)

https://www.chinanews.com.cn/mil/2014/06-09/6257864.shtml(中国新闻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古代,朝廷一旦下令“诛九族”,意味着一场无路可逃的灾难正席卷而来。九族之内,不论血缘的远近,亲属们...
原创 郑...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 裹挟着无数英雄人物命运沉浮, 风雨飘摇之际, 郑成功名字如同一道耀眼闪电, 划破...
原创 康... 正在热播的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已经接近尾声,细心的观众应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原来一直大力支持靳...
原创 大... 引言 大英帝国,这是一个深刻的影响了人类近代时期发展进程的名词。而大英帝国,作为一个国家来说,无疑也...
《三国志·战棋版》魏延最新调整... 哈喽大家好啊,昨天下午测试服中魏延迎来了一个调整,这个调整会有什么影响呢?另外在新赛季中,同兵种加成...
原创 为...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对于...
秦兵马俑二号坑发现两处战车遗迹 12月16日,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消息, 在陕西秦兵马俑二号坑的考古发掘保护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处战...
三国中最忠心耿耿之人!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两军交战战败时大部分人识时务可能会投降,...
原创 差... 他是南北朝时期能力最强的帝王,刚开始只是一个傀儡皇帝,韬光养晦10年,一举铲除权臣,施展抱负的他,带...
原创 岳... 靖康之耻 北宋末年,朝堂之上奸臣当道,宋徽宗沉迷于歌舞升平,对边疆的危机视而不见。那时,北方的辽国正...
原创 刘... 刘禅:在矛盾中抉择的蜀汉后主 黄喜才文2024-10-21 刘禅,这位蜀汉后主,自出生于河南新野起,...
原创 内...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最近这几年...
瑞昌铜岭探秘:铜草花下的青铜传... 在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的一片古老土地上,隐藏着一段关于铜与历史的传奇故事。这里,瑞昌铜岭商周铜矿矿冶遗...
原创 从... 《将相和》的故事广为人知,韵味悠长,至今仍频频出现于学校教材和课外读物中。世世代代传颂的,不仅仅是蔺...
秀我中国|打卡闽南古建筑宝藏地... 新华社“秀我中国”行走体验官、网络达人@南京飞哥 带你游闽南古建筑宝藏地——千年安溪文庙。
原创 回...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被遗忘。韩信,一位军事天才,其生命轨迹在楚汉争霸的风云中急剧变化。一...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 新京报讯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12月16日,南岛语族文化艺术联展开幕暨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在福建省...
原创 一...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
原创 佐... 侵华日军将领佐佐真之助,曾长期在陆军省人事局任职,尽管军衔不高,但实权却很大,此后曾以第二十二师团步...
如何实现真正的超越?17名清北... 今年八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金津的英文专著Education and upward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