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
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
这是一首绝命诗,写于桂林沦陷前夕。诗歌写完之后,它的作者便举枪自尽,兑现了自己不做降将军的诺言。
写这首诗的人便是坚守桂林、与桂林共存亡的131师少将师长阚维雍。
阚维雍,1900年出生。他从小聪明好学,勤奋自勉,尤其仰慕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阚维雍多才多艺,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还写得一手好字,在军中素有“儒将”之称。阚维雍还自学了日语、越南语等语言,学习了破解日军密电码的技术。阚维雍经常教部下唱《苏武牧羊》、《满江红》、《铁血歌》等歌曲,在军中素得士兵爱戴。
1944年8月,日军以冈村宁次大将为首组成了第六方面军,以15万兵力进攻广西,发起“一号作战”命令后段的最大规模的桂柳战役。
阚维雍率领131师以及后调的160师加上一个炮兵团、一个高炮营,总共17000人守卫偌大的桂林城。面对着10倍于己的敌人,阚维雍并没有退缩。在接到命令后,他连夜率军赶往桂林,在经过柳州时,他匆匆回家看了一眼便带领队伍星夜赶往桂林。
要以区区不足2万兵力阻挡日军10万大军,还要死守3个月,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阚维雍对部下说道:“此次保卫桂林大会战不日开启,此战关系重大,不成功便成仁,总要以日寇大厮杀一场。”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家无积余,用度极力节省,如何寒苦亦当忍受,抗战胜利在望,困难总能解决的。”
面对强敌,阚维雍和部下做好了死战到底的准备。他亲自到桂林城防各处,勉励士兵、检查驻地,誓死与日军做决死的战斗。
10月下旬,日军在突破猫儿山、兴安等地防线后,开始对桂林城形成合围之势,桂林城内之军已成为孤军。日军以大批飞机、坦克集中力量攻击甲山、漓江沿岸等前沿阵地。阚维雍率部与日军在漓江血战,城内居民纷纷投入到抵抗日军的战斗中来。
日军在漓江岸遭到猛烈攻击,损失惨重。于是采用了大规模毒气,一步步向前推进。第391团从漓江岸撤退到岩洞中坚守,北门外的392团全部壮烈牺牲,393团在团长陈材的带领下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陈材战死,所剩部下撤至伏波山一带坚守。
11月8日,日军以毒气弹、燃烧弹攻击七星岩内的1000守军,洞内仅少数人突围成功外,有800多人壮烈牺牲。伏波山剩下的守军也在日军的毒气弹攻击下,全数阵亡。
9日,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大部渡过漓江。阚维雍知道大势已去,但仍然亲自站在城头指挥守军奋勇杀敌。日军大部进入城中,惨烈的巷战开始了。阚维雍决心与城共存亡,杀身报国。
他对部下说:“目前情况危急,你们马上准备所部突围,我决心与桂林共存亡。假如我死了,由副师长代我指挥。”最后他对所有将士说道:“桂林的城防虽然失败了,但相信中国是不会忘的!”
说完这些后,阚维雍走进指挥室,坐在床上用手枪朝自己右边的太阳穴开了一枪,壮烈殉国。
第二天,桂林城破。日军大队进入城中,日军敬其忠勇,将阚维雍重新安葬在桂林城防司令部。日军指挥官亲自在其墓地上立了一块木牌“支那陆军将军阚维雍之墓”并对天鸣枪,深深鞠躬。
阚维雍用他的行动证明了其“断头不做降将军”的誓言,是铁骨铮铮的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