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谁比较倒霉,成了赵国军改第一个试验品
迪丽瓦拉
2025-06-22 12:03:27
0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在全国军队当中推行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极其特殊的军事改革:

他命令赵国军队放弃以往战甲,全部采用胡人的服饰,穿短装、束皮带、佩带钩,甚至还要仿照胡人习俗,戴上插有貂尾或鸟羽的“武冠”,以此来登上战马,练习骑射。

当消息传出以后,第一批反对的不是旁人,正是赵武灵王帐下的诸多臣子,一直以来,赵国都因为远离中原文化圈而被中原列国所轻视,明明是上赶着学习中原礼教都还来不及,现如今怎么能做出如此背道相驰、有悖“文明”的行为呢?

公子成站出来称:不该“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这样做是典型的“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赵文则认为“衣服有常,礼之制也”,赵造更是直言:“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俗而动”,大臣牛赞还说道:“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

一时间,各种反驳层出不穷,仿佛只要赵武灵王推行改革,那就是古往今来第一愚昧、鲁莽的昏君。

然而,对于臣子们的反对,赵武灵王却没有在意,在他的强硬坚持之下,反对声音最终偃旗息鼓,就此,在赵国,一场在当时声势影响最为浩大的军事改革拉开了序幕。

胡服骑射的背景

为何赵武灵王会执意推行胡服骑射?难道他从小缺乏文明的洗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之所以赵武灵王会如此决绝的推行这项“伤风败俗”的改革,主要源自于当时赵国所面临的困局。

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正处于赵国最为衰落的时间段,在正面战场上,赵武灵王即位的第二年,将军赵护就被魏国击败,将军韩举则被齐国击败,平邑、新城沦陷。

公元前318年,赵国重振旗鼓,组成三晋联军准备进攻秦国,却又在函谷关前大败,联军被斩首八万余级。

这场失败直接导致赵国在之后再度于观败于齐国,到了赵武灵王即位的第十年,赵国不但损兵折将,甚至连主要城市中都和西阳都已经丢失,再这样下去,国将不国。

在奉行丛林法则的战国时期,任何衰弱都是致命的,如同飘散的血腥味,引来无数鲨鱼,到了后来,甚至就连中山国这样的二流小国,居然也来侵扰赵国领地,烦不胜烦。

赵国位于北方,除了华夏内部的敌人之外,还面临着外部敌人的侵扰,东北有东胡,北边有匈奴,西北有林胡、楼烦,这些部落素来骁勇善战,在最为危险的时刻,赵国几乎要被彻底吞并。

在生存面前,文明礼数都是放屁,正因如此,赵武灵王才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一定要推行改革。

富国强兵的方法有很多,为何赵武灵王一定要推行“胡服骑射”呢?答案是这是能够最快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方法。

当时的赵国局势不容乐观,指望清明吏治,老老实实的种上几年地积累财富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在现有的框架下快速寻找突破。

而通过向游牧部落学习,则能够有效的提升骑兵部队的战斗力。

赵国常年与北方游牧部落直接接战,自然能够清楚骑兵这种“新式武器”的厉害之处,赵武灵王就曾经称赞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可见,哪怕是盛行战车的中原王国也必须承认,骑兵部队就是那个年代机动性最高,威力最大的快速反应部队。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当时的诸侯之中,几乎没有任何人建设骑兵部队,所有国家的主力军队仍然是笨重的战车,哪怕有少量的骑兵,也会受限于华服衣冠束缚住自己的手脚,难以机动。

只要能够自己率先建设骑兵队伍,那么便会瞬间对其他诸侯形成“代差”的优势,而且这种代差几乎不需要经济上的代价,只需要学习所谓的蛮夷,如何穿衣而已。

为了能够说服国人接受,赵武灵王以身作则,亲自换上了胡服,在他的表率之下,赵国百姓也纷纷响应,最终居然整个国家都穿上了胡服。

从小的方面来说,胡服便利,有利于在马上展开活动,摒除了以往的宽衣大袖的不便。从大的方面来看,这是一个国家向心力的体现,也是对于繁文缛节的摒弃,这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是可贵的。

事已至此,反对声音再也不复存在,胡服骑射顺利通行。

入侵中山国

胡服骑射推行以后,赵国军事实力大增,需要找个对手试试效果了,直到此时,赵武灵王终于可以预备发起对于中山国的侵略。

中山国是位于赵国与燕国之间的小国,其位置大概在如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

单从地图上来看,中山国的国土是嵌在燕赵之间的,但是,如果结合实际地形,我们可以发现,中山国的位置刚好处于赵国四个重镇代郡、邯郸、上党郡与旧都晋阳之间的交通要道之上,可以说,直接断绝了赵国东西两侧的联系。

正因如此,中山国也一直以来都是赵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中山国的实力固然比不上战国七雄,但是其国力不容小觑,在中山国最为鼎盛之时,甚至拥有战车九千乘,与所谓的“万乘之国”也只差一步之遥。

这也使得赵国难以将其彻底吃下,赵武灵王继位不久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五国相王”事件。

这是由魏相公孙衍所发起的一场外交活动,由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互相承认对方的国君为“王”,以此来提升各自的影响力。

这原本是一件双赢的好事情,但是赵武灵王对此却并不感冒:委婉的称自己“没有王的实力”,不敢使用王的名号。

在旁人眼中,赵武灵王这是谦虚,但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赵武灵王真的谦虚,那就不需要参加这次活动,五国相王变成四国相王也没问题。

赵武灵王之所以拒绝称王,很大一种可能,是看不惯五国中的中山国。

在赵武灵王眼里,中山国早晚都是要被自己吞并的,如果这个时候太顾面子,那将来打仗时候就没有合理性,因此,在四国都称王以后,赵武灵王只令国人称自己为“君”。

其次,赵武灵王在五国相王期间,还在邻近中山的鄗筑城,以此用以防备中山国,由此可见,赵武灵王绝非那么单纯。

事实上,与赵武灵王有着相同想法的也不在少数,例如齐国也曾经反对过中山国称王,只不过一来齐国与中山国不接壤,二来齐国不再此次五国相王的行列当中,最终没有下文也属于正常。

由此可以看见,中山国之所以能够加入此次称王大典,很大程度上是来凑数的,并不被当时主流诸侯国所认可。

中山国对于赵国不单单是战略上的“绊脚石”,还曾经在赵国衰落之际多次造次,旁人可以忍,赵武灵王绝对不能忍,因此,他才会拒绝称王。

而赵武灵王之后的举动也应证了这一猜想,在胡服骑射完成之后,赵国第一时间就展开了对于中山国的战争。

赵国对于中山国的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是,首先要问问对面燕国的态度。

赵国和燕国本就多征战,中山国位于两国之间,也扮演着缓冲国的角色,如果赵武灵王一意孤行,很有可能会遭受燕国的反对,面对两国联合进攻。

但幸运的是,此时中山国与燕国的关系要比与赵国的关系还要差。

五国相王之后,中山国王“厝”信心大增,似乎真的以为自己可以和诸侯平起平坐,因此在公元前314年,厝接受了相邦司马赒的建议,趁着燕国内乱,大举兴兵,倾举国之师,发起了对于燕国的侵略战争。

燕国应对仓促,在正面战场上连战连败,最终失去数十座城,连同“大邦”(燕国的下都)都沦为敌手。

此战过后,中山国扩地数百里,掠夺财富难以计数,厝大喜,还特地封相邦司马赒为自己的“仲父”,热闹操办了好一阵。

在如此情形之下,燕国几乎人人对中山国恨之入骨,恨不得生食其肉,就这样,赵武灵王的入侵之路,有了必要且充分的前提。

称霸战国

公元前306年,在胡服骑射施行一年以后,赵国终于开始了对于中山国的进攻。

此时的赵国大军经历了一年的适应,早已习惯了身穿胡服在马背上翻飞,技艺精良,再搭配中原的冶铁技术,此时这只军队已然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强悍的骑兵。

对于这一仗,赵武灵王势在必得,他特意命人在邯郸城东北部已废置的宫室上进行修建,新建了一座可供观赏的丛台,在这里,赵武灵王能够亲眼看见赵国大军入侵中山国的场面。

此次作战,赵武灵王几乎倾巢出动,他派遣赵袑为右军将、许均为左军将、公子章为中军将,三军齐发,没用多久便攻下了鄗邑、石邑、封龙、东垣数座城市。

由于赵军机动性极其强大,直到此时中山国居然愣是没有做出反应。很快,赵武灵王又派遣牛翦、赵希分兵一路,从北方向着中山国丹丘、华阳、氐鸟等地发起进攻,不消数日,这一路再度大捷。

赵军的雷厉风行,将中山王吓得魂飞魄散,他没有考虑赵军后续能力不足的问题,连忙放弃一切抵抗向赵国投降求和,赵武灵王也并未死咬不放,在又割走中山国四座城邑以后,恢复了与对方的和平。

赵武灵王的善意只是假象,在公元前303年,历经三年的休养训练之后,赵国再度发起了对于中山国的入侵,一连攻下数座城池,随后中山王只得再度重演上一次的剧情,割地求和。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又过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赵军就再度卷土重来,在邯郸的丛台上,赵武灵王硬生生在这里看了三出“赵军破中山”的大戏。

这一次,赵军没有留情,凭借着强大的武力,他们一举攻破了中山国的首都灵寿,迫使中山王逃离国境。

中山王得罪了燕赵,后来只得逃亡到了齐国,既然王没了,赵武灵王索性自己扶持了一位傀儡王,但是这位傀儡王既没有为赵国在当地征粮,也不负责协助统治,他的存在更多的是对中山王的侮辱意味。

但对于这一切,中山王却无能为力,最终在公元前296年,赵国废黜了傀儡王,吞并了中山国全部的土地,中山就此灭亡。

中山国是赵武灵王手下第一个受害者,但却不是最后一个,在实行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实力跃居天下之上。

正所谓手里拿着锤子,看谁都像钉子,随后,赵武灵王大肆对外作战,甚至一直进攻到了今陕西榆林地区,秦国的腹地。

而对于塞外,赵武灵王也没闲着,他还迫使林胡献马,楼烦臣服,拓地千里。仅仅只用了几年时间,赵武灵王就将赵国从一个萎靡小国,变成了能够与秦国相提并论的一霸。

赵武灵王后来甚至还定下了灭秦的计划,亲自乔装打扮潜入秦国,以此来考察地形。

赵武灵王灭秦的理想当然是没有实现的,但胡服骑射的影响却十分深远,足足改变了赵国五十年的国运。

赵武灵王去世二十余年之后,赵国军队仍然相对秦国占据优势,公元前269 年,秦赵两国爆发大战,亲王派遣大将胡阳率领数万精锐之士试图跨越韩国国境,奇袭赵国城市阏与。

然而,在秦军刚刚入境,赵国的骑兵便已经发现踪迹,迅速集结,在赵奢的统领下,数万赵军精锐突骑向秦军发起冲锋,最终大败秦师。

此时的秦国正值鼎盛时期,赵国仍然能够在正面战场上硬杠秦军,称赵国的战力为一声“天下第一”,也不为过,而谁又能想到,赵国的逆袭的根源,居然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胡服”?

说说你的看法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古代,朝廷一旦下令“诛九族”,意味着一场无路可逃的灾难正席卷而来。九族之内,不论血缘的远近,亲属们...
原创 郑...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 裹挟着无数英雄人物命运沉浮, 风雨飘摇之际, 郑成功名字如同一道耀眼闪电, 划破...
原创 康... 正在热播的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已经接近尾声,细心的观众应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原来一直大力支持靳...
原创 大... 引言 大英帝国,这是一个深刻的影响了人类近代时期发展进程的名词。而大英帝国,作为一个国家来说,无疑也...
《三国志·战棋版》魏延最新调整... 哈喽大家好啊,昨天下午测试服中魏延迎来了一个调整,这个调整会有什么影响呢?另外在新赛季中,同兵种加成...
原创 为...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对于...
秦兵马俑二号坑发现两处战车遗迹 12月16日,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消息, 在陕西秦兵马俑二号坑的考古发掘保护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处战...
三国中最忠心耿耿之人!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两军交战战败时大部分人识时务可能会投降,...
原创 差... 他是南北朝时期能力最强的帝王,刚开始只是一个傀儡皇帝,韬光养晦10年,一举铲除权臣,施展抱负的他,带...
原创 岳... 靖康之耻 北宋末年,朝堂之上奸臣当道,宋徽宗沉迷于歌舞升平,对边疆的危机视而不见。那时,北方的辽国正...
原创 刘... 刘禅:在矛盾中抉择的蜀汉后主 黄喜才文2024-10-21 刘禅,这位蜀汉后主,自出生于河南新野起,...
原创 内...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最近这几年...
瑞昌铜岭探秘:铜草花下的青铜传... 在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的一片古老土地上,隐藏着一段关于铜与历史的传奇故事。这里,瑞昌铜岭商周铜矿矿冶遗...
原创 从... 《将相和》的故事广为人知,韵味悠长,至今仍频频出现于学校教材和课外读物中。世世代代传颂的,不仅仅是蔺...
秀我中国|打卡闽南古建筑宝藏地... 新华社“秀我中国”行走体验官、网络达人@南京飞哥 带你游闽南古建筑宝藏地——千年安溪文庙。
原创 回...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被遗忘。韩信,一位军事天才,其生命轨迹在楚汉争霸的风云中急剧变化。一...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 新京报讯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12月16日,南岛语族文化艺术联展开幕暨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在福建省...
原创 一...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
原创 佐... 侵华日军将领佐佐真之助,曾长期在陆军省人事局任职,尽管军衔不高,但实权却很大,此后曾以第二十二师团步...
如何实现真正的超越?17名清北... 今年八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金津的英文专著Education and upward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