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被自己害死,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商鞅,搞起事业来有多狠?
迪丽瓦拉
2025-06-25 00:03:26
0

自从秦孝公听取商鞅的意见开始变法后,短短几年内秦国便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崛起,无论在综合国力还是军事上都远超其他国家,成为真正大强国!不得不承认商鞅确实是旷世奇才,有着惊世之学。

然而等秦孝公一死,秦惠王一上位便迫不及待杀掉了商鞅,还用了当时最为残忍的刑罚:车裂之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五马分尸。一个有功于江山社稷的大功臣沦落到如此地步,与他自己的所作所为脱不了干系。

觅得伯乐施展抱负,力排众难开始变法

商鞅年少时便已以好“刑名法术”之学而闻名,据说曾师承鬼谷子,将鬼谷子的法学精髓学了个通透。为了能施展抱负,他先是来到魏国,在魏国国相公叔痤府中担任中庶子一职。

商鞅和公叔痤的关系非常好,两人相谈甚欢,非常投缘。公叔痤非常看重商鞅,认为其有大才,三番几次向魏惠王举荐,然而魏惠王看到商鞅只是个毛头小子,便认为其经验尚浅,并未理睬。

有一年,公孙痤生了一场大病,命不久矣,弥留之际,他向前来探望的魏惠王说:“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叹了口气后又继续说道“王既不用鞅,必杀之,勿令出境。”然而魏惠王还是没有放在心上。

公叔痤的嘱托在他听来,却被认为是病入膏肓后的语无伦次。公孙痤去世后,未得到重用的商鞅无奈之下便离开了魏国。

商鞅辗转多地,都无法实现抱负,正感到渺茫之际,偶然听说秦孝公正在四处寻找贤能之人,重振秦国霸业。

商鞅一听,这不正是大好的机会嘛!他立即携带李悝的《法经》来到了秦国面见秦孝公。在商鞅的强烈建议下,秦孝公萌发了在国内实行变法的想法,但却遭到了以甘龙为首的旧派强烈拒绝。

在他们看来,现在的规章制度都是古人经验教训得来,百姓早已习惯,不需要改变。

商鞅听后当场就反驳:“你说的这些简直就是一派胡言,都是世俗经验给你灌输的思想。

照你这么说,这么多朝代的法度,你要去遵循哪个?

每个国家习惯不同,风土不同,要是人人都像你这样,国家早就灭亡了!当然这也不怪你,很多人都这样。

聪明人是制定规矩的,愚蠢人只能遵守规矩!”

这一席话,说得甘龙的脸都成了猪肝色。

最终,这次变法之争以商鞅胜利结束,但也为商鞅后来的结局埋下了一个伏笔,他咄咄逼人,骄傲自大的态度简直把自己当成了秦国的救世主,得罪了几乎在场的所有的官员。

首次变法,触碰了很多人的利益,失去人心

公元前359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颁布了前所未闻的《垦草令》,正式拉开了变法的序幕。

为了刺激农业的生产,商鞅雷厉风行,制定了很多规定,首当其冲便是增加农民数量,使各行各业人士都从事农业,甚至还实行愚民政策,不让农民读书识字,隔绝外来消息。

同时,《垦草令》对商业的发展也有很多限制,商人不得买卖粮食,同时还要提高酒肉价格,增加赋税,商人的奴仆必须服役等等,很多商人的利益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们背地里都恨死了商鞅。

同样有怨言的,还有国内的贵族和官吏。

商鞅在《垦草令》上明确写着,要加重贵族的赋税,限制其豢养食客,贵族子弟也必须服徭役,还明确规定贵族、官吏不得雇请佣人,贵族子弟需要亲自劳动。

这下好了,商鞅将整个国家每个阶层都得罪个精光,尤其是那些贵族和官吏,谁吃过这种苦呢!

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最大的变法效果,商鞅的法令快、狠、准,非常强制,不遵循法律的后果也非常严重,要被发配至边境。

俗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变法的第一步,商鞅就已经失去了人心,也埋下了第二个祸根。

那段时间,如无必要,他从不出门,一旦出门,也必须几十辆马车跟随,做好足够的武装保护,只要一不小心,说不定就会被暗杀。

二次变法,加大惩罚力度,得罪当朝太子

不得不说,商鞅第一次变法虽然不近人情,但效果却非常不错,秦国的生产力逐渐上升。

在这个基础上,商鞅又开始实行了二次变法,这次商鞅更加大胆,他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人们可以开荒自由买卖土地,翻身做主人。

这下好了,那些贵族的土地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再也无人到他们手底下租地,在他们眼中,商鞅越发可恨起来。

之后,商鞅又将市镇的乡村结合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并废除了爵位承袭制,一想到后代不能承袭自己官位,那还了得。

商鞅直接成了这些官吏的眼中钉,人人欲除之而后快。

后来,为了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商鞅又建议将国都从栎阳迁至咸阳。这种大规模的改革,令朝野上下产生了激烈的斗争,很多大臣都不服气。

正在这时,太子老师公子虔触犯了新法,为了杀一儆百,商鞅直接拿他开刀,在秦孝公的默认下,商鞅竟将公子虔的鼻子生生割掉!

这一举,直接震慑了所有人,再也无人敢不遵守新法。但同时,商鞅也被太子一伙记恨上,成为众矢之的。

10年间,在新法的影响下,秦国变得越来越富强,商鞅的新法被百姓深深推崇也平步青云,被人尊称“商君”。连魏惠王都连连感叹,悔不当初。

做法自毙,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秦惠王继位。此时商鞅已经位高权重,他深知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已和太子结下不解之仇,现在也已无人可支持自己。

权衡之下,商鞅立即上书秦惠王,称自己想告老还乡,望秦惠王批准。

与商鞅有过节的一些大臣知晓后,便偷偷向秦惠王说,大臣功盖盖住就会危害江山社稷,现在老百姓都知晓商鞅的新法,却不知秦惠王,早晚这个江山要被商鞅夺去。

秦惠王一听,确实是这个理,加上之前的恩怨,他连忙派人去捉拿商鞅,得到消息后,商鞅逃亡至边关,傍晚时分,他想去客栈留宿,看着并未拿凭证的商鞅,客栈老板直接拒绝了他,并以新法规定告知: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连坐”之罪的。商鞅听后直感叹,想不到自己的新法竟把自己给困住了。

逃亡许久,商鞅被秦惠王抓住杀于郑国渑池,尸体被带回咸阳后,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形”,然而讽刺的是,商鞅虽死,推行的新法却没有被废除,此后也一直影响着秦国乃至后世。

商鞅的结局,看似是秦惠王为了公报私仇,统治江山社稷的必需,但从根本上来讲,当时的他为了快速改革,使用了很多暴力的手段,失掉很多人心,颇有点作茧自缚的感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陕...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是毋庸置疑的。她生于公元624年,那时正当天...
一问到底丨30万年前的古人类“...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考古新发现参选项目。从人类起源的密码到青铜器的神秘纹饰,从大唐盛世的遗珍到边塞古...
原创 成... 李鸿章,晚清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个名字。书籍资料对他的论述、评价褒贬不一,大多数人少年时对他的印象都停...
原创 晚... 图为一组由外国摄影师拍摄于晚清年间的百姓生活旧照,这些珍贵的晚清老照片非常详细的记录百年前上海和江苏...
原创 明... 最近看好多人说果敢用中国字,中国基建,说中国话,但却不属于中国,又与中国有分不清的关系,果敢很多人自...
印加人历史的十个事实 马丘比丘印加遗址由帕查库蒂-印加-尤潘基(Pachacuti Inca Yupanqui,公元 14...
原创 蒙... “车轮斩”是蒙古大军征服亚欧大陆时,所使用的一种非常残酷的手段。 顾名思义,“车轮斩”的意思就是以“...
郑州考古晒出2024年“考古成... “清静沟仰韶时期城址共有四重环壕,城址中心由内向外的第三条壕沟内侧发现夯土墙体,是目前国内发现时代最...
原创 汉... 汉初“十八功侯”是刘邦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核心功臣集团,主要成员及封爵地理布局体现了刘邦巩固政权、...
原创 原... 《知否》中,明兰的父亲盛纮为扬州通判,因为任期满后考核为优等,调到了东京,刚进京时的官职为承直郎、新...
古代人也爱凹造型?这面战国镂空... 在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灿烂星空中,青铜器长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铜镜更是青铜工艺中的璀璨明珠。起源...
原创 中...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相信这8个大字大家都非常熟悉,很多年轻人还把它印在了手机壳上,表达自己对未来...
原创 严... 严嵩的干儿子工部尚书赵文华出事后,严嵩和嘉靖帝的精彩对话 世人皆知严嵩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权臣,却不知他...
原创 原...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仙李白曾在组诗《古风十九首》中如是写到。 秦始...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的才能,穿越时空的阻隔,深刻地影响着后世。 三国时...
东莞发布明代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 2月25日,东莞市召开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暨东莞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新闻发布会。广东省文物考...
原创 晚... 我们说到书籍,会称赞道:"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颜如玉。" 那么谈到美人的时候,则会说到:"英雄难逃美...
新闻1+1丨机场+博物馆,加出... 赶飞机之前,下飞机之后,你想不想在西安机场T5航站楼里和历史来一场邂逅?最近“西安把博物馆建到了机场...
最新基因分析揭示欧洲匈人的遗传... 公元3世纪如入侵欧洲的匈人,是一支约在西元4世纪到6世纪在中亚、高加索、东欧等地区活动的游牧民族或部...
原创 赵... 喜欢考古的人应该知道赵昧墓吧?赵昧就是南越王赵佗的孙子,被称为文帝,也是南越国的第二任君王,而我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