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哲皇后,为何能得荒唐帝王同治敬重?3大优点,想不被敬重都难
迪丽瓦拉
2024-06-27 23:04:52
0

原标题:孝哲皇后,为何能得荒唐帝王同治敬重?3大优点,想不被敬重都难

同治皇帝是一个幸运的人,他幸运地出生在皇室,并且在没有任何竞争的情况下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也是一个可怜可怜的君主,什么也没做,没有什么实权。后世学者总结了同治皇帝一生的“五大不幸”:幼年丧父、无纯真、母子关系不和、婚姻不美满、英年早逝。

其中,同治皇帝的婚姻生活从一开始就不算不顺利。在慈安太后的支持下,同治帝放弃了深受慈禧太后宠爱但“虽比同龄人美丽,但行为十分轻浮”的富察氏,选择了富察氏。 “容貌虽低,但风姿绰约,以富贵着称”。 “贤人”阿鲁特是王后,与她的婚姻生活也非常和谐。

《满清外史》对同治皇帝与阿鲁特家族的婚姻生活有解释:

载淳结婚后,看到阿鲁特平静的神态和严肃的表情,所以一直对她表示敬意。宫里没什么事的时候,我试着向阿鲁特请教一首唐诗,他背诵得很流利,心里很高兴。因此,夫妻俩是真诚的,严氏住在那里的时候,从来没有说过任何脏话。

在许多当代笔记乃至清朝官方文献中,都屡见不鲜地看到阿鲁特“端庄、贞洁、安静、美丽、贤惠,皇帝十分宠爱”的记载。 《清宫词》中用“荀彧美色可以征服江山,却舍不得中宫左手信”这句诗来形容阿鲁特家族位于中宫,被受到同治皇帝的宠爱。

作为清朝历史上一位极其荒唐甚至因此而丧命的皇帝,同治皇帝能够对自己的皇后情有独钟、宠幸,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同治皇帝有多可笑?我们用几个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1、据《满清外史》记载,同治皇帝经常“出内城,狭恶巡”;在恭亲王长子载诚的带领下,他经常去燕柳酒家,喝得酩酊大醉,以至于染上了这种酒。 “病情说不清,谎报痘,结果患上痘”,结局悲惨。

2、《清朝野史》载:

载诚饰演叔叔的角色。载诚是恭亲王懿旨的长子。某妃冒充李三嫂,皇上则冒充灶神,身穿黑袍,手持木手,乐于挥剑打李三嫂。

他和表弟们打扮成演员,和后宫的妃子们“互相戏耍”。放眼满清,恐怕也只有同治皇帝能做到。

3、除了对女人的痴迷之外,同治帝在即位前,对“美丽、优雅、善于谄媚”的国子监学生王庆起十分喜爱,毫不犹豫地把他当作“五品官”。有了第二个称号,他就行走在玉清宫,甚至“与他同寝同立,如汉代董贤哀悼的故事”。

由此看来,清史著名研究者萧逸山断定同治皇帝死于梅毒而非天花,也不无道理。但这样一个荒唐的皇帝竟然能够对自己的皇后爱得深沉、敬重、宠爱,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那么孝哲皇后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够受到同治皇帝如此的器重呢?

同样,我们用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孝哲皇后的行为:

一、严格履行宫中“劝君”职责

清朝时期,除了皇后居住的皇宫外,皇帝是不能随便探望妃子的。出行前,必须获得女王的许可,并持有加盖女王印章的通行证。同治皇帝一生有一妃,四妃。除了孝哲皇后之外,同治帝还喜爱“聪明才智,精通文棋书画,无所不能”的裕妃。他经常住在虞妃的宫中。

但这毕竟违背了清朝的祖传宫规,很可能让同治皇帝“沉迷后宫,忽视朝政”。因此,当孝哲皇后遇到同治再次提出与虞妃在一起的要求时,她“恳求她,直至跪不起”。还是固执地拒绝了。”俗话说“家中贤妻,夫少祸患”。有了这样的皇后,同治皇帝起码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怎么可能?他不受到同治的尊重吗?

2、严守妇女道德

年轻守寡的慈禧太后很喜欢看戏,尤其是那些歌词淫秽、俗套的戏曲。作为儿媳妇,孝哲皇后自然要经常侍奉在一旁,但一旦出现这样的戏码,她就会“回头嫌弃墙”。孝哲皇后的行为自然会让慈禧太后不满,甚至认为她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屑一顾,所以对她更加严厉。

面对身边宫女太监提出“讨好慈禧、亲昵”的建议,孝哲皇后义正词严地回应:“敬可敬,不可亲,我是从清门迎进来的人。”天地先祖的命令,我不能轻易动摇。” 。就因为这句话,慈禧太后更加恨她了。然而,因为孝哲皇后“无不良德行,凡事遵礼,深知不想皇帝亲近,便远离皇帝”。慈禧太后找不到她。对她有任何把柄。

就连慈禧太后也对这位严守妇女礼教的中宫皇后挑不出毛病。同治帝怎能不尊重她,还对她“下流言辞”呢?

3、位列中宫,圣族成员为人宽厚,却从未表现出任何傲慢。

阿鲁特氏虽然不受慈禧太后的宠幸,但有同治帝和慈安太后的支持,加上她中宫皇后的身份,足以威慑后宫,压倒妃嫔。即便阿鲁特家族逐渐变成像慈禧太后那样嚣张跋扈的人物,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阿鲁特在中宫期间,“尊两宫之孝,仁慈,会见九大臣,宽厚,俭勤侍奉,宫正正化。”提称赞垂尚的统治。”她们都达到了女王应有的模范表现。对于同治帝后期频繁出宫,经常劝说,使得同治帝“忆情之初”,克制住自己。

光绪元年,年仅22岁的孝哲皇后在储秀宫病逝。清朝官方给出的死因是“隆裕皇帝痛经,宾客重伤,故病重,今日骤卒于寅恪”。虽然不为同时代甚至后人所信服,但从孝哲皇后生前的所作所为来看,这样的死法或许才是历史真相,也能安慰孝哲皇后短暂一生中的“绝美母恩”。

参考文献:《清史记穆宗实录》、《清史记德宗实录》、《清史稿传一后妃》、《清外史》、《一观》 《清朝野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巴士底狱的符号解构:一座监狱如... 引言:当砖石化为图腾 1789年7月14日的巴黎街头,手持农具与火枪的民众涌向那座阴森的八角形堡垒...
原创 世... 世人皆知魏孝文帝改革的伟大,没想到改革直接把帝国送进了地狱! 魏孝文帝 魏孝文帝和奶奶 北魏孝文帝...
原创 李... 晚清四大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虽说对于慈禧太后来说,个个不可或缺。但是在慈禧太后心中...
原创 苏... “快走!”苏联军官大声地呵斥着。 冰天雪地中,一排排敞着军服,戴着歪帽的日本兵,低着头走着。 或许连...
原创 “... (曾国华中将) 1937年l0月下旬,八路军2营营长曾国华奉命随343旅副旅长周建平转入河北平山县一...
原创 宋... 她是一位女强人,生逢乱世却用自己的智慧与情商为自己换取了无尽的财富;她是一个矛盾体,曾经在外敌面前大...
原创 放... 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那个腐朽的清王朝也开始摇摇欲坠了,此时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清活...
原创 为... 汉中之战后,刘备派刘封、孟达各率偏师,一起拿下了上庸、西城、房陵三郡。 整个过程,耗时很短,不能说轻...
原创 秦... 秦始皇嬴政,中国第一位皇帝,39岁便消灭了六国,创建了大一统的王朝。可就是这么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为...
原创 民... #风船计划2.0# 朱元璋的首辅大臣刘伯温,民间对他的死有着各种传说,有人则说是朱元璋逼死了他。 ...
原创 当...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几声枪响打破了西安清晨的宁静。正在此地督战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
原创 日... 日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手,日军只是挑选出了一些精锐士兵,让他们以黑枪战术作战罢了。 因此,连日军...
原创 被... 现在的好多电视剧和相关的文章,在描写秦武王的时候,都把他塑造成莽夫,喜欢跟人死磕,重用的都是空有蛮力...
原创 刘... 从中国的第一任皇帝秦始皇登上皇位后,到清王朝最后一任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下台的2132年间,我国共有过...
原创 搞... 现在世界上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在世界上一直行使者霸权主义。 但是在上个世界美苏争霸的时候, 美...
原创 安... 唐朝是封建王朝中的高峰,被后世公认为中国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往往有“盛唐”之称。 唐朝人形象 自从公...
原创 秦...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朝代,秦朝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中国完成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对后世的...
原创 曹...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再次亲征徐州。吕布因遭部下背叛,最终殒命于白门楼。不但徐州尽入其手,就连吕...
原创 袁... “官渡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是曹操和袁绍在北方争雄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袁绍的实力要远远强于...
此人是三国最强谋士,智比诸葛亮...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给《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排名,那么吕布当之无愧名列第一。可是一旦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