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朝恩荫制度盛行,拉胯却没人敢动,导致冗官现象越来越严重
迪丽瓦拉
2025-06-29 04:32:36
0

全文共1883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所谓冗官冗兵现象,就是指士兵人数众多、军队规模过于庞大,机构繁杂人数众多、多是无用的官职。而这一现象在宋朝异常严重,甚至成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个难以根除的“毒瘤”。

说宋朝经济强大、百姓生活幸福这确实是事实,但宋朝也是长期积贫积弱的朝代,历史上的众多朝代中,在这一点上能与之匹敌的寥寥无几。

两种极端的现象都在宋朝出现了,因此许多人对宋朝的评价都褒贬不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着募兵制的王朝,这也导致许多士兵在军队里滥竽充数。

拿着国家的补贴却每天混日子,国家对军队的投入也是一笔大数额。而过多的官员都处于闲置的状态,拿着高额俸禄却碌碌无为。

而导致后者出现的原因,就是恩荫制度,而这也是除科举制度以来规模最大、最正规的入仕制度。但是相比起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恩荫制度却有失公允了。

对于许多贫困家庭的书生来说,是一条走不通的路。恩荫制度是很早前就出现了的世袭制度,宋朝大多数官员的职位都是靠世袭家族中祖辈、父辈的官职。

换句话说,如果家族中有入仕为官的祖辈或父辈,那么一众儿孙辈的孩子就不需要担心入学、入仕的问题了。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宋朝的官场上。

见到许多有血缘关系的官员,甚至和诗人、大儒等也有密切联系。比如吕蒙正,吕夷简和吕公著这祖孙三辈,都出任了宰相一职,与恩荫制度脱不开关系。

无独有偶,诗人王安石、及其胞弟王安国、和其叔叔王霈叔侄三人,皆在朝廷上担任了重要的职位。这种恩荫制度在宋朝长期存在,导致冗官现象越来越严重。

可是想要改变这种制度,势必会影响到许多家族的利益。王安石在变法时就提出了要取消恩荫制度,极力提倡唯才是举,但是此举也令他得罪了不少官员。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写下了与恩荫制度有关的内容,故事虽短但极具讽刺意味。内容是皇帝在某地巡察,当地有个人生活极其贫困,穷到连一日三餐都吃不起。

这样的人本与仕途无缘,可是只因为他捉到了一只皇帝喜欢的蛐蛐,就得到了众多赏赐。不仅如此,就连当地的县官等职员,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赏赐。

其实恩荫制度并非只在宋朝存在,在此之前的汉朝也曾实行过恩荫制度,但是范围较小,只限制在同胞兄弟及自己的儿子身上。

唐朝将恩荫的范围扩大了些许,子孙以及曾孙都可以受到家族长辈的恩惠。这些朝代将恩荫制度控制在了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但是到了宋朝就有些不受控制了。

近乎疯狂的恩荫制度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一位老臣下位或去世后就可以推恩二十余人,除了自己的直属儿孙外,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皆可被推恩。

以一换二十的交易,令宋朝朝廷在这场博弈中举步维艰,占据主导地位的则是各大世袭家族。说是皇家掌管着天下,但立于朝堂之下的众多官员大多是来自同一家族。

各个家族垄断了朝廷大部分的职位,还会联合着一起排挤孤立无援的官员。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真正有才华的学子求官之路。

就算有机会进了宦海,最后也会被其他大臣针对。大臣家族的后辈依旧担任着重要职位,而贫苦的普通老百姓仍然家徒四壁。

踏踏实实的寒窗苦读,却比不过家里有一个大臣祖辈或父辈,属实令人心寒了。若推恩上来的是能人志士也可以,事实是许多闲职上的都是世家大族的纨绔子弟。

他们自身的学识不够,眼界也非常有限,只是依靠着祖父辈的恩荫,即使在职位上无所事事也没人敢多说一句。

不需要为了求官而寒窗苦读,在优越的环境下生活,长大后也不比为了科举而苦恼。恩荫制度之所以可以存在这么长的时间,就因为这是一种皇室笼络世家大族人心的好办法。

但是恩荫制度慢慢腐蚀了官宦体系,腐败贪污现象层出不穷,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该制度已经形成了难以根除的“毒瘤”。

世家子弟为了更大的利益而勾结在一起,致使朝廷之上党派斗争屡禁不止。而那些靠自己真才实学考上来的官员,会被其他家族共同排斥。

宋朝后期的行政效率明显降低,社会矛盾加剧,整体多呈现出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为国家混乱埋下了祸根。

越到后期朝廷管理越混乱不堪,恩荫制度甚至逐渐模糊了对推恩人选的年龄限制。所以很多年龄甚小的孩童已经有了官职,不过孩童不会去上任,只是领每个月的俸禄。

一个家族如此做后成功了,就会有许多家族争相效仿,久而久之留给真正有才学的人的机会就不多了,这也间接阻断了宋朝廷“吐故纳新”的道路。

恩荫制度备受推崇,封建主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了这项制度的不公平,使得民间怨声载道。讽刺的是,大臣的后辈依旧可以继续为官,可低阶级的平民百姓想要往上爬几乎无路可走。

民怨积压已久,宋朝三百多年里多次的民间起义都是因为社会矛盾的加剧。有了宋朝的前车之鉴后,之后的朝代虽然也有恩荫制度的实行,但是规模都在合理范围内,并无越界的政策。

参考文献:《宋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宋... 在北宋的九个皇帝之中,除了太祖赵匡胤以及徽宗赵佶没有改名字,其余皇帝都曾经改过名字 宋朝皇帝改名的主...
原创 为...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支军队,他成军于1559年的浙江义乌,总兵力4000人...
原创 宰... 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 唐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
原创 祖... 张先生来自湖北荆州的一个古老小镇上,这座承载着家族历史的建筑急需修复与更新,而正是这次翻新,让一枚珍...
魅力陕西行·汉景帝阳陵陪葬墓—... 在汉景帝刘启的阳陵,除了陪葬的皇后墓以后,北面还有两座东西相对的墓冢。相传,东侧的那一座墓冢,埋葬着...
原创 他... 每一次的叛乱都是非常让统治者发愁的,有很多人的谋反实在没有办法,唐代名将仆固怀恩可以说是最不想发动叛...
项羽帐下第一猛将:虽有万夫不当... 龙且,秦末楚汉时期西楚名将。项羽帐下第一猛将。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 龙且,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
原创 新... 林徽因是民国文坛备受瞩目的一位奇女子,她文理双修,才情出众。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她和建筑家梁思成、诗...
原创 北... 寇准给两代皇帝做臣子,地位超然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国家,饱读诗书的人才数不胜数,于是宋太宗赵光义有...
原创 她... 古代虽然是以男权为主的社会,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女性佼佼者,我们最熟悉的一位应当要...
原创 中... 西洋红夷炮(远)与明代土炮(近) 相信很多小伙伴在小时候都和小编一样有过这样的印象:鸦片战争中清朝...
原创 此... 要说起李世民的兄弟,大家印象最深的肯定就是他的大哥和三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了。他发动政变亲自手刃了这两个...
原创 宋... 宋代出赘家庭多为多子家庭,招赘家庭也存在有子招赘的情况。 对于出赘家庭,由于赘婿是从妻居,妻子与丈...
原创 五... 前面笔者说到了后汉的第二位皇帝刘承佑,在好不容易摆脱傀儡皇帝的身份拿回主动权之后,刘承佑却偏偏招惹了...
原创 武... 唐朝女皇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独留一笔浓墨重彩、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式掌权执政的女皇帝,与...
原创 五... 冉闵是冉季载的五十四世孙,是我国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冉魏政权的开国君主。有关于他的故事,大家最熟悉的应该...
原创 东... 中平元年(184年),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了。 1、为...
原创 乾... 自古以来,江南便是皇帝眼中的“旅游胜地”,其有许多动人之处,。从温柔的江南水乡到婉转的江南小曲,无处...
原创 朱... 朱元璋是一位由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大明开国皇帝的著名历史人物,从这一点足以看出此人的不凡,但也正因为他是...
丁姓源头以齐国丁氏为主 寻根溯源 1.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姜太公之子伋,谥号为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