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英雄不问出处。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却可以凭借着后天的努力,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自身的价值,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管是出身高贵的人,还是出身普通的人,都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梁启超的侧室王桂荃,原来只是一名丫鬟。多年来,她不在乎名分,在梁家中任劳任怨。她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帮助着梁家养儿育女,将梁启超的九个儿女都培养成为国家栋梁。然而,这么伟大的一位女性,晚年却惨死在草棚之中,实在是令人惋惜。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中一位风云人物,梁启超有着非常不平凡的经历。1873年,梁启超出生在广东省江门的一个乡绅家庭里。在那个时期,乡绅往往具有着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也拥有着比较富足的生活资源。
梁启超出生之后,作为一家之主的祖父梁维清,就已经给他规划好了以后要走的路:考科举,步入仕途。祖父对梁启超寄予厚望,非常重视这个孙子的学业。梁启超的启蒙教育,也是由祖父亲自来教导的。
最终,梁启超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在十六岁时,就在乡试中考到了第八名的好成绩。然而,梁启超除了有着非常好的读书天赋之外,他还有着非常敏感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家国情怀。
外出求学的过程中,梁启超接触到了许多有着先进思想的人士。其中,就包括了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让梁启超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看到了国家危在旦夕的命运。
怀着救国图存愿望的梁启超等人,发起了“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然而,这场不彻底的变法运动,很快就以失败告终了。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捕,梁启超带着家人逃到了日本。当时,作为丫鬟的王桂荃,也跟随着雇主,来到了日本。
1889年,十六岁的少年举人梁启超,就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其中,就包括当地主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李端棻。非常喜欢梁启超的李端棻,很积极地当起了媒人。在李端棻的撮合下,梁启超与李惠仙相识、订婚。1891年,两人结为夫妻。
李惠仙嫁入梁家时,带了两个贴身服侍的丫鬟。王桂荃,就是其中的一个丫鬟。在还是封建社会的十九世纪末,跟随着主家小姐出嫁的丫鬟,她们未来的命运,几乎都是固定了的:要么一直当丫鬟,服侍雇主;要么被抬举为小妾,为主家生育子嗣。
王桂荃,是一位非常聪明、勤快、忠心的女子。最初,王桂荃认为:自己会一直当着丫鬟,服侍着李惠仙的。王桂荃会有这个想法,是有原因的。受到了西方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影响的梁启超,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中存在着许多陋习。
这些陋习中,就包括了三妻四妾的“一夫多妻”婚姻制度。梁启超曾经公开发表观点:“一夫多妻,是封建社会的陋习,应该摒弃。一夫一妻制度,才是合理的婚姻关系。”因此,王桂荃认为,自己不会成为梁启超的小妾的。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偏离了王桂荃的预料。
梁启超和李惠仙两人成婚两年之后,生下了长女梁思顺。此后的很长时间里,梁家都没有儿女诞生。直到1901年,李惠仙才生下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这时,梁启超已经二十八岁,而李惠仙也已经三十二岁了。
当时,多子多福的观念,仍然是主流的思想。因此,梁启超就产生了要将王桂荃收为妾室的想法。征得了妻子李惠仙的同意之后,1903年,梁启超将王桂荃纳为侧室,为自己生儿育女。“嫁给”梁启超之后,王桂荃一共为梁启超生下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梁启超的妻子李惠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子。出身名门的李惠仙,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与梁启超成婚之后,又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因此,在梁启超参加革命运动的时候,她不仅是梁启超坚实的后盾,还是能够与梁启超并肩前行的革命伙伴。
1896年时,李惠仙就跟随着梁启超来到上海,创办新式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具有着长远眼光的李惠仙,还创办了女子学堂。她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子学校的校长。
李惠仙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事业中。不可避免地,她也忽视了家人和孩子。而王桂荃,刚好弥补了李惠仙在家庭和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空缺。梁家的九个孩子,几乎都是在王桂荃的照顾下长大的。
也因此,他们对王桂荃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尽管王桂荃只是一个侧室,但是,孩子们却非常敬重她。梁家的孩子,将李惠仙称呼为“妈”,而将王桂荃称呼为“娘”。可以说,梁启超的九个孩子,能够成为各领域的人才,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王桂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王桂荃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梁家,无怨无悔地为梁家付出。但是,因为侧室的身份,她也受到了许多委屈和无奈。梁启超知道,自己娶王桂荃为妾,是违背了自己的承诺,是对不起妻子李惠仙的。因此,李惠仙在世的时,梁启超很少在外人面前提起王桂荃。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政府废除“一夫多妻”制之后,王桂荃的侧室身份,也得不到认可。梁家的孩子们,虽然很尊敬地称呼她为“娘”,但实际上,她却是无名无份的。
王桂荃无怨无悔地为梁家付出了一生,将梁家的九个孩子培养为国家栋梁。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本应该有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的。然而,在最后的时刻,命运却再次给她开了一个玩笑。
特殊时期里,与儿女们都走散了的王桂荃,独自生活在一间非常简陋的草棚中。1968年,王桂荃在居住的草棚中病逝,享年八十二岁。如此一位伟大的女性,最终却以这样悲惨的方式离开了人世,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