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距离我们年代最近的王朝-清朝,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了。有很多以这一时期为题材的影视资料和文学作品,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关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记载最多。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故事,将围绕乾隆皇帝这一时期展开。乾隆在位的时候国泰民安,百姓对他也是赞不绝口。除了个人能力卓越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很多能人志士从旁协助。
在乾隆时期诞生出了非常多有名的风云人物,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有和珅、刘墉、阿桂、福康安等。一些热衷于研究历史的人,可能会产生一些有趣的想法,要是这4个人同时坐在一桌宴席上,该如何安排座位呢?就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要知道落座在古代是非常有讲究的,要严格按照身份和地位进行分配。按照大家的惯性思维,可能很多人都会把和珅放在首位,认为他的名声最大,也最得皇上恩宠。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非但不能放到首位,而且排名还非常靠后,这中间到底有哪些讲究呢?
按照当时的传统来说,福康安应该被放在第1位。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比较陌生,但是说起他的上一辈-傅恒,大家一定有过耳闻。傅恒的妹妹是乾隆皇帝最宠溺的皇后,所以身份也自然尊贵。这样说来想必大家都懂了这其中的玄妙,因为福康安和乾隆皇帝有一定的亲室关系在。而且作为一品大臣,他手握重权,在文武方面均有一定的造诣和发言权。所以乾隆皇帝对其也十分重视,他排在首位是理所应当的。
排在第2位的是阿桂,他和其他几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他的位分都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打拼出来的。他常年驰骋沙场,打了很多胜仗,乾隆皇帝也对他十分看重。再加上自己的家族世代为官,兢兢业业服务皇帝,所以也有一定的信任基础。
排在第3位的就是,呼声最高的和珅了。和珅的出身也是非常卓越的,他的父辈们都在朝廷当官。自己也很受皇上的器重,自己的儿子更是娶了当朝圣上的女儿为妻,让他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巩固。
排在最后的就是刘墉了,相比于其他三个人,他最大的劣势在于不是满族人。要知道清朝主打的就是满军旗,所以对汉人的重视程度和包容度并不是很高。再加上刘墉的父亲,虽然为朝廷奉献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没能取得一官半职。刘墉本人又很佛系,自己的功绩远不敌自己的父亲,所以排在末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在这些人当中,有的人因为光辉的事迹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有的人却以负面形象自居,但不论是积极或者是消极的形象,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其存在的意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