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朝”和“狂傲”这两个词,很多人一定会首先想到李白,但实际上,初唐时期有一位诗人比李白还要狂傲和张扬,那就是“诗圣”杜甫的祖父——杜审言。
杜甫曾在一首致敬僧人的诗作中赞扬道:“吾祖诗冠古”。杜审言尽管名气上不及他的孙子杜甫,但在唐代文壇上颇有影响。他与李白并称为大唐诗坛“双雄”,同为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本文拟对杜审言的成就与贡献、其独特的性格特征以及主要作品进行分析赏析,并探讨他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启发与启迪。
杜审言的成就及贡献
杜审言是近体诗体式形成的开创者。他的五言律诗在格律方面近乎完美,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擅长选取宴饮、欢聚、宫殿楼阁等题材,不屑于谄媚权贵,使诗歌表达摆脱了溜须拍马的固定模式,向着宣扬盛世安定的方向发展。可见,杜审言开拓了宫廷诗的新题材与新风格。
杜审言的诗歌浑厚朴实,常以景物喻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的景色中。这种自然简朴的风格也影响和感染了众多后代诗人,使他们的创作更贴近生活,而不仅仅停留在技巧的炫耀上。
杜审言经典作品赏析
杜审言最著名的作品是《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这首诗将美丽的春色与自己的思乡情怀巧妙结合,语言极富画面感和动态感。
“忽闻歌古调”一句情景交融,结尾处思绪一转,沾巾泪下,将全诗推向高潮。明代文论家胡应麟盛赞它为“初唐五律第一”。充分说明了杜审言在初唐诗坛的地位。
杜审言的性格特征
杜审言是一个十分狂傲的人,他自诩文章胜过屈原与宋玉,书法胜过王羲之,可见他心高气傲的程度。但同时他也极其自负,认为自己的才华远胜同时代文人,必然会让苏味道这样的人物黯然失色。
不过,杜审言的狂傲也来源于他对文艺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报国的热忱。他常在诗中表露对功名的渴望,可见他并非只是一个桀骜不驯的文人。
杜审言虽然性格孤傲,但他对故乡和春天的景色都是赞美和眷恋的。这也成为许多后人铭记的部分。
结语
杜审言是初唐崭露头角的重要诗人,他开创性地奠定了五言律诗的基本格律,并塑造出朴实隽永的风格。
杜审言那种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后人学习的楷模,而他笔下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和真挚流露的思乡情怀,也启发并感染了无数读者与作者。
尽管性格孤傲,但杜审言对故土家国的深情,同样值得后人铭记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