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同发讣告!他曾在广东上大学
迪丽瓦拉
2025-07-01 21:32:21
0

6月30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共同发布讣告,曾在两校任职的历史学者刘桂生于6月29日12时5分逝世,享年94岁。

南都记者获悉,刘桂生曾在广州求学,师从于陈寅恪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他是改革开放后国际学术交流的先行者,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桂生。

求学广州师从陈寅恪

讣告称,刘桂生1930年8月生于云南昆明,1949年初入位于广州的岭南大学政治历史学系,师从陈寅恪教授学习中国史,次年9月转入清华大学历史学系,1952年毕业。1953年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研究班。

“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于广州岭南大学,历史机遇使我首先受教于陈寅恪先生。”刘桂生曾接受访谈,回顾与老师的相遇。1948年底,陈寅恪应岭南大学校长邀请,到该校担任政治历史学系与中文系的合聘教授。岭南大学政治历史学系分为政治学与历史学两个组,“我恰在此时进入岭南,成为历史学组的学生。”

历史组的课就在陈寅恪家里的客厅进行,老师的治学方法给刘桂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说,用经济眼光分析社会、政治问题......用制度性、物质性的史料分析精神现象......特别是用多种文字的史料治史这一类新颖而独特的史学方法......以至今日脑子里还留存着先生讲课时的音容笑貌。”

1953年,刘桂生任教于清华大学,历任助教、讲师(1965年)、副教授(1978年)、教授(1984年),曾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北京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文化部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等。1993年调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也是该系实际招收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生的第一位导师,同时主持北京大学最早的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调回清华,同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刘桂生先后主编《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图说近代中国》《时代的错位与理论的选择》《严复思想新论》,主持和参与“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李大钊全集》《孙中山全集》的编注工作。其成果多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奖项。鉴于他在李大钊、中共早期历史、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新文化运动史等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刘桂生于2021年获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授予的“李大钊研究终身成就奖”。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讣告称,刘桂生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学术思想上,他受其业师陈寅恪、雷海宗、邵循正诸先生之影响,承袭“人文日新”的民族文化精神和老清华会通之学术范式,以“身、心、家、国、古、今、中、外”八事相通为要领,强调治学与为人合一,注重古今贯通,中西融会,双向互动,交融互释,主张在不断深化对本民族文化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世界文化;同时在深入认识世界各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

研究方法上,他主张为学须具“预流”思想和“一线”观念,强调跨文化、跨语际、跨学科研究,是改革开放后国际学术交流的先行者。早在1980年,他应法国外交部之邀,前往该国高等社会科学院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巴黎第七大学、第八大学等校讲学。1990至1991年及1995年两度应聘担任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前往该校讲授“中国古代思想史”和“中国近代思想史”两门课程。此后又数次赴德讲学。1997年、2000年又赴美国、俄罗斯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他先后指导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学者和留学生多名,为国外新一代汉学家的成长做出贡献,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桂生为人正直,待人至诚,关爱学生,深受同事的尊敬和学生的爱戴。直至九十余岁高龄,他仍思索不已,问道不止。在生病期间,他还讲述了对于晚清大儒俞樾“花落春仍在”的见解,以阐明中华民族文化自我更新之生命力。

“大学生应该通过读书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提升与强化自我。只有把书读到心里,才能培育自己的底气,有了底气,才有骨气、志气、豪气、英气、雄气,以及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2017年4月,刘桂生向学生分享读书感悟,“只有通过读书,人们才可以培养审视历史本质的眼光。”他将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的对联送给学生,“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一路走好……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

南都记者 张林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蒋介石工资多少钱?发了工资也交...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文官官等官俸表》,这是国民政府对各级公务员每月工资标准的系统规定。 公...
古代乾隆年制犀牛角杯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酒具中最为珍贵的一种,犀角杯曾在历史上风光无限。犀角杯材料珍贵,雕...
原创 1... 自“四人帮”被一举粉碎后,中央随即进行了拨乱反正、平反冤案。很快,大批的老干部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徐渭之后,他把大写意花鸟推向一... 李鱓(shàn)1686-1756年,字宗杨,号复堂,别号懊道人、藤薛大夫、中洋氏、木头老李等。扬州...
原创 比... 我国历史上,每个时期都会出现几个比较厉害的人物,这些人物可以辅佐每一个他们认可的人去创立一番自己的天...
讲好孔子故事:16-18篇 16:求教郯子 郯国国君郯子来到鲁国访问,谈及他的祖先少昊氏立国之初,是怎样以鸟类的名字为官职命名的...
原创 美...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美国历史上有多少个总统遭遇过刺杀...
原创 细... 不少人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些疑惑,为何坐拥八十万军队的大清败于人数不足两万的英国远征军?是双方兵力被...
原创 看... 有句古话说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形容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
原创 梁... 1947年8月的一天,刚吃过早饭的16师师长梁兴初向东北四野罗荣桓的办公室走来,罗荣桓正等在那里。 ...
文化中国行丨一本书一条船一首诗... 1921年8月初,在南湖的一条普通游船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
京商独家发行《天罚——二战全纪...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其深远影响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回荡。然而,...
博物院丨黄夫人甗形盉:春秋黄国... 甗是先秦时期的蒸煮用具,功能类似于现在的蒸锅;盉则是青铜时代用来调合酒水的器皿,器型像壶,往往为圆口...
原创 一... 一部纪录片《中国市长》以耿彦波为原型,记录了人民的迷茫困惑、城市的涅槃腾飞以及一位市长的作为和担当。...
原创 三... 关羽想必就不用过多介绍了,他的丰功伟绩大家也应该早就烂熟于心了。作为三国时期的名将之一,只要一提起关...
2.8万年前甲骨文成功释读,比... 2.8万年前甲骨文成功释读,比楔形文字早两万三千年! 1. 浙江上山文化是地球上最早的成熟文明,创造...
三国乱世里,孙权在东吴称帝,因... 东汉末年,朝局动乱,百姓生活困顿不堪,各地割据势力纷纷起义,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三国之中,...
原创 清... 常言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国家所以兴隆也。 江山社稷要想兴旺繁盛,明君与忠贤能臣缺一不可。 而纵观古...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军民情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90年前,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于都集结出发,踏上万里长征路。一路上,红...
系统呈现中共中央在沪12年光荣... 展览让观众在了解党史知识的同时体悟革命精神熠熠生辉、红色血脉赓续不绝。 上海,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