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晋国四强相争,一骑绝尘的智伯为何落得族灭人亡?
迪丽瓦拉
2025-07-02 07:03:15
0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结局,智伯与赵毋恤的对抗中,一个莽撞一个沉稳,这似乎已经决定了两人的命运。

剑拔弩张的两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有着四大家族,分别是智氏、赵氏、韩氏和魏氏。当时赵氏是赵鞅掌权,在讨伐郑国的都城时他却碰巧患了疾病,所以只能把这件事交给儿子赵毋恤。在攻城这一事件中还有着另外一个角色,那就是智伯。提到这个智伯,此人的风评一直不太好。所以两人共事时就起了纷争。

智伯觉得现在就应该立刻攻进城门,但是赵毋恤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现在还是应该保存一下实力,两个人因为意见不合起了纷争,智伯也在怒火中,于是口不择言地骂赵毋恤没有胆子,还指责赵鞅怎么选了赵毋恤当自己的继承人。

不得不说,这个智伯说的话实在是过于难听。当时赵毋恤还没有动作,但是赵家的手下听到之后每个人都瞪大了眼睛,手中的剑似乎下一刻就要刺出来了。不知道赵毋恤是怎么想的,他反而淡定地开口反驳智伯。赵鞅选了他当继承人,那是因为他的性格隐忍,可以忍辱负重。这个对赵氏的发展应该是没有害处的吧。

从这件事情的争论中就能看出赵毋恤的性格其实更为稳妥,这都为后面智伯的结局埋下了铺垫。一场战争,最重要的就是合作与指挥,但这两个人意见不合,所以这次攻城没有很大的成果。

此时的智伯心里已经觉得赵毋恤就是个孬种,而在赵毋恤心里,已然也对智伯产生了不满,毕竟他在众人面前如此辱骂了自己。本以为事情过后两方虽然彼此看不惯,但不至于起另外的纷争,可是智伯回到晋国之后居然还去找赵鞅理论,说他的儿子性格过于软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选赵毋恤当继承人。

赵毋恤本来对智伯就十分不满,这番话传到他的耳朵里,让他对智伯的恨意又添了几分。好在赵鞅并没有把这番话听进去。他认为赵毋恤是自己挑选出来的继承人,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继承人的选拔

提到最初继承人的选拔,当时赵鞅有两个较为出色的儿子,候选人就是从这两人当中选举出来的。

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就是赵毋恤。因为两个人都很有才华,所以赵鞅一时选择不出,于是就把自己经历过后得出的一些道理写在了两块竹简上,分别交于两人,然后告诉他们。“竹简上的文字,都是我这些年得出来的经验和道理。希望你们能够认真阅读这些话。不久之后我就会根据这些来考验你们。”

两个人接过了竹简之后就各自拿回去看。刚开始的时候伯鲁和赵毋恤都看得十分认真,并且还背诵了,希望可以在父亲的抽查时流利顺畅地说出来。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赵鞅就仿佛是完全忘记了这一回事,完全没有再提起过考试。

本以为此事就算过去了,但是足足3年后,赵鞅突然把两个人叫到了面前,然后对竹简里面的文字提出了问题。三年前的伯鲁在开始的时候还算认真。但是到了后面以为不会再考核,就把这件事情忘在了脑后,所以他对于这些问题根本回答不上来。并且竹简也早就被他遗失了。

赵毋恤却不同,他对于父亲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对答如流。甚至将竹简随身携带,这三年来,每一天都是如此。赵毋恤就这样获得了继承权。可以说这全是靠他的努力。

而智伯的经历就不同了,当时智家人叫族人一起协商的时候,是准备让智伯做继承人的,其中只有智果开口反对。说智伯虽然优秀的地方很多,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智伯是个不仁不义的人。

如果智伯凭借自己的优点去领导其他人,但却又因为自己的缺点而做出了伤害别人的事情。这样又如何能够好好过下去呢?结果那些人却不以为然,说既然智伯的优点多于缺点,为什么不将他列为继承人呢?智果见说服不了众人只能叹着气离开。“智伯成为了继承人,恐怕灾难将会降于智氏宗族。”于是隔天他就脱离了智氏,进入了辅氏。

智伯一手造成的结果

公元前476年,赵鞅去世。赵毋恤上位,名为赵襄子。其实最初赵简子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智伯的狼子野心。当时他就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安排自己的家臣尹铎到晋阳,而且离开的时候还特地告诉他,要对百姓仁厚,然后将晋阳培养成赵氏的保障之地。

尹铎到达了晋阳以后,就特地少算居民的户数,以此来使百姓缴纳的赋税减少。这样长时间下去,晋阳的百姓对于赵氏都十分感激。晋阳就这样发展成了赵氏的心腹之地,并且赵简子在行将就木之际,还特地告诉了赵毋恤,让他在深陷危难的时候撤退到晋阳来作为赵氏的最后之地。

果然,在赵襄子上位了四年之后,智伯就开始谋划夺取其他地区。除去赵氏还有另外三个家族,他们在智伯的带领下背着晋国公室,将范式与中行氏最开始的地区全部瓜分完毕。

晋出公知道以后非常生气,并且通知了齐国和鲁国。想要凭借他们来一起攻打四卿,这时四卿才感到恐惧,但是也立刻反击想要先行攻打晋出公,结果晋出公没有抵挡住死在了逃亡齐国的路上,智伯就拥立了晋昭公的曾孙。

没过多久智伯又要求另外三家卿大夫献出万邑城交给晋国国君。对于其他人而言,如果交出这些城邑,那么他们的力量就会衰落下来。如果不交,那么智伯又有理由发兵。

三个家族思考之后还是交了,其中赵氏领袖赵毋恤还是不肯。于是智伯立刻让韩氏和魏氏对赵毋恤发起进攻。这样一番下来,赵毋恤撤退到了晋阳,那里的百姓受过恩泽,果然为了赵氏共同奋力抵抗。

最后赵毋恤凭借自己的能力,以唇亡齿寒的道理策反了其他家族,此时的智伯还没有发现自己即将迎来悲惨的结果。

几个家族和赵毋恤一番商讨,里应外合攻打智伯,这一场大战中,智氏家族被消灭殆尽,而这也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和...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所熟知的贪官,就非得和珅莫属了,和珅的一生不仅贪污了不少的钱财,更重要的是...
原创 太... 太平公主占据有利条件,为何却斗不过其侄子李隆基? 在唐朝的历史上,太平公主这个人绝对是不能够忽略的一...
原创 此...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无疑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伟大成就。不过其航线漫长,并不是所有人能...
原创 《... 华夏民族是一个十分神秘的民族,而且信奉的神仙有点多,各种神话传说更是层出不绝,而且古人还留下了许多让...
原创 雇... 民国四公子(或近代四公子)指民国时期四位有名的世家子弟。关于四人的身份说法不一,不过张学良与袁寒云(...
原创 赵... 宋太祖赵匡胤,是古代四大明君之一,其历史地位和功绩,被后人视为可与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
原创 传... 大唐是继汉朝又一个盛世王朝,其中李世民的贞观时期和唐玄宗前期,是唐朝盛世顶峰。但就是这样一个王朝,却...
原创 资...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做晋国的大国,晋国内部又有韩氏、赵氏、魏氏、智氏四大家族。 智氏族长智宣子和赵氏族长...
原创 射... 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之中,虽然讲述的是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但其中也夹杂着一定真实的历史背景,...
原创 明... 日本明仁天皇将于4月30日退位,德仁皇太子将于5月1日继位,所以小编最近关注的都是日本皇室的话题。日...
原创 故... 故宫“大清门”门匾有一秘密,民国时期的人,都感叹古人聪明智慧 故宫就是封建社会的紫禁城,是历代皇帝的...
原创 与... 导语:一部中华史,就是中原民族与游牧民族相爱相杀史,与秦始皇、汉武帝对战的匈奴哪里去了?突厥是否真的...
原创 岳...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但对于岳飞之死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对于岳飞之死有五个人是脱不了关...
原创 误... 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是大一统的朝代而被后世所熟知,不仅仅与当时发达的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联,...
原创 同... 文/寂寞的红酒 宋朝和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著名朝代。两个朝代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遭到了强敌的入侵...
原创 考...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但是在古代,由于水利治理不像今天这样科学,黄河水...
原创 战... 春秋战国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了,从公元前770年打到了公元前221年,500多年的...
原创 此... 大家好,龙傲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古代历史以及闲评文学作品。我们一起来探讨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第四十六...
原创 齐... 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大概是齐国君王中,死得最窝囊的一位了,他竟然被周夷王“烹杀了”。 其...
原创 武...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前有吕后称制,后有慈禧垂帘,但是武则天确实是我国历史唯一一个登基称帝,改元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