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正在路边和一个种瓜的瓜农聊天,一边感叹着西瓜的甘甜,另一边却在心里盘算着怎么除掉瓜农。这位瓜农究竟是谁?乾隆帝又为何要除掉他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乾隆皇帝为什么喜欢微服私访?
看电视剧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乾隆喜欢微服私访,其实乾隆皇帝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体察民情,二则是为了让自己放松放松。
毕竟他的父亲雍正就是因为在位的十四年中,日日点灯熬油,全年无休,最后因为操劳政务积劳成疾把自己给累死了。
所以乾隆继位后就决定学习他的爷爷康熙帝,有事儿没事儿就给自己放个假,出去游山玩水一番,顺便再视察一下民情。
但也正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的决定,才致使他能够在政务上集思广益,发散思维,把大清的繁荣持续下去。
在乾隆微服私访的途中也发生过很多让民间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这就使得乾隆帝为当时的一些说书人提供了不少题材,毕竟在大量关于古代帝王的野史中,有一大部分都是他在微服私访的途中贡献出来的。
比如乾隆在江南就曾碰到过一个算命先生,先生说他想要保住性命就要退位让贤。
果不其然,在乾隆把帝位让给了嘉庆之后又活了三年,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皇帝们无一不是想要自己帝业永成的,所以就导致了很多皇帝都死在在位的时候,而乾隆在这方面也算是一位比较特殊的帝王了。
还有一次,乾隆在路边一个瓜农那里吃西瓜,吃着吃着就和瓜农聊了起来,可没想到聊完之后,乾隆竟要杀了这位瓜农。那么这位瓜农究竟是谁?乾隆又为什么要杀这样一个平头老百姓呢?
乾隆出巡遇瓜田老农
话说一年盛夏时节,中午天气十分炎热,微服出巡的乾隆此时也感到焦躁不安,为了视察民情,乾隆此次出行把自己的仪仗都留在了城中,自己则带着几个贴身侍卫独自踏上出城的小路。
天气的炎热,让本就步行出访的乾隆口渴难忍,几人都想要找户人家讨点水喝。
可这城外的小道不比城里,人烟罕至,一路走下来也没有看到一户人家。等到乾隆几人走到个路口时,终于让几人看到了希望,路边有一处瓜田,瓜田的旁边是由茅草搭建而成的一个小棚子。
就在乾隆要上前买几个西瓜解渴的时候,这人才看到那位躺在瓜棚下呼呼大睡的瓜农。
此时还在梦中的瓜农还不知道自己的瓜田里来了多大的人物,也不知道自己居然在皇帝的面前呼呼大睡。
侍卫见瓜农丝毫没有转醒的意思,便想上去叫醒瓜农,但却被乾隆拦了下来。
乾隆说自己就是来这里视察民情的,怎么能打扰一位正在熟睡的瓜农让他起来迎接自己呢?于是几人便在小棚里等待老农醒来。
眼看着太阳越来越低,终于老农结束了他的白日梦。在老农睁眼的一瞬间,吓了一大跳。
他看到自己的瓜棚里站了几个人,看起来气质不凡。且不知道在这里等了多久,竟然没有叫醒自己,老农心中暗叹:这些人不简单。
于是老农连忙起身,问几人的来历以及目的。此时的乾隆因着大热天的站在瓜棚下晒了半晌,已经是大汗淋漓了,但由于长期作为天子的习惯和礼仪,以及为了自己的面子,他还是十分耐心地回答了这位老农的诸多问题。
看着眼前气质谈吐均是不凡的男子,老农心里大概有了估量。
随后乾隆向老农表述了自己的请求,他想向老农买些瓜,解解渴。
可是老农却说:“不卖。”
乾隆的脸色顿时有些僵硬,老农却紧接着说:“这瓜算我请你的,因为你并没有打扰我的休息。”
乾隆听完后面觉得这人是对自己的身份早有察觉,便点了点头。
瓜田老农竟展现出过人学识
还没吃完便听老农说道:“你这吃瓜的方法可不对。”
乾隆听完狐疑地看着老农,老农接着说道:“这西瓜中间是最甜的,若是从中间往外吃,那就越吃越没有味道,但要是从外往中间吃,就越吃越甜。”
乾隆看着手里的西瓜思索着这番话,他意识到这位老农说的不仅是西瓜,更是做人的道理。这时乾隆对老农的好奇心愈发深重,于是便和老农聊了起来。
乾隆和老农相谈甚欢,从为人处世的道理到对朝廷当局的看法,老农总是能以新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给乾隆眼前一亮的感觉,聊了许久后乾隆感叹到:“先生大才,与朝中大臣也不遑多让,先生可有入仕的想法?”
老农听完后摆了摆手:“我年纪大了,年轻时虽心有壮志但却并不想被诸多事物牵连,如今这只想做一只闲云野鹤。”
乾隆听完十分惋惜,正巧此时众人手中的瓜也都吃完了,临走前乾隆还不忘对老农的学识表示欣赏。
怀璧其罪,乾隆心起杀意
几人走在回去的路上,刚走出没多远,就听见乾隆下令:处死瓜农。
众人不明所以,刚刚不是还好好的吗?那个瓜农也没有得罪这位万岁爷呀。乾隆此时才悠悠开口:“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么有才学的人不愿为我所用,若是与其他有心之人勾结在一起,必然是个心腹大患。”
侍卫了然,便转身回去寻找瓜农,可没想到侍卫去到后瓜农已经不见了,乾隆无法,只得愤然离去。
虽说这个故事只是野史,但从中也能看出乾隆作为皇帝的特点——疑心颇重。
其实造成他这样的原因也很简单,其一是乾隆在幼年时期,他的生母并没有陪在他的身边;
其二,他的皇后富察氏与他的嫡子离世过早,对他的打击很大;
其三就是皇帝的通病,总有人盯着他的位置,致使他不得不多加防范。所以他对于有学识却不愿为他效力的瓜农才会如此忌惮。但就这样随意地处死一位百姓是否太过敏感疑心了呢?
总而言之,乾隆在历史上的作为也是有功有过,希望我们能够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