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景帝为何废了儿子刘荣的皇太子之位?
迪丽瓦拉
2025-07-02 17:32:02
0

作者:李大奎

西汉王朝的皇位继承,大体按照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原则沿袭的,这就是古代明确规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如汉惠帝刘盈,就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所生的嫡子。刘肥尽管是长子,但系庶出,只能册封为藩王。至于刘邦的庶四子刘恒当上有名的汉文帝,则完全是特殊情况下得军功集团拥护按"兄终弟及"的补充形式执行的。

不过,到汉景帝时代,又出了一个特殊情况。因汉景帝的薄皇后无子,汉景帝便在公元前153年,册立了19岁的庶长子刘荣为皇太子。

按正常状态,作为储君的刘荣只要不犯大的过错,应该顺利继位称帝的。可意外偏偏落在他这位好不容易得来的皇太子肩上。

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废了22岁的刘荣皇太子位,改立年仅7岁的庶十子刘彻为太子,还正式册封刘彻的母亲王娡为皇后。

这是为何?

是刘荣犯了致命性错误?还是汉景帝对刘荣有成见,一直不喜欢他?

其实都不是。刘荣因年龄优势被册立为皇太子后,一直中规中矩,并没有过错,他的母亲栗姬一时还极得汉景帝宠爱,又生下刘德、刘阏于两个同胞兄弟,对刘荣太子之位的巩固更是一大助力。

汉景帝对刘荣起先也没有成见,还偏爱有加,给予了良好的教育培养。

只可惜,刘荣生不逢时,又遇上母亲栗姬头脑简单,严重缺乏皇权争斗的意识和手腕,犯了两次致命的低级错误后,连带刘荣从龙的命运彻底改写。

原来刘荣在19岁时被父亲汉景帝立为皇太子,汉景帝却没有将他的母亲栗姬晋级为皇后。

那时的栗姬倾城倾国、举止温婉,极得刘启宠爱,其地位并不压于薄皇后。

可栗姬仍未能"母凭子贵"顺利当上皇后,就是后来薄皇后被废黜后,她还是没有如愿。

这就大有玄机了!

原来这是汉景帝的蓄意为之。因他的祖母薄太皇太后在汉文帝去世后,家族走向衰败,以致薄皇后在无子的状态下得不到汉景帝恩宠,逐渐在后宫失势。

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也就开始担心窦家重蹈外戚薄氏的覆辙,便挖空心思一心想长期主宰后宫,一直在朝堂呼风唤雨。

如果皇太子刘荣继位后,栗氏家族必将崛起为新的权贵外戚。到那时,窦氏家族极有可能在日渐式微中走向没落,甚而被全面打压,根本没有话语权。

故窦家是极不情愿刘荣上位的,更不希望被栗氏外戚碾压。

母亲的心思汉景帝得顾及,毕竟"孝道大于天",立后只能顺势而为。但汉景帝本就对外戚乱政深为忌惮,担心窦氏集团一家独大后操控皇室,权衡之下也就册立了栗姬所生的刘荣为皇太子,憧憬着外戚栗氏能按照他的设想不乱政不干政,刘荣有雄才大略能从容接盘推动西汉王朝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汉景帝迟迟没有考虑册封栗姬为皇后,实际上,这是对她有没有野心的政治考验,只有她甘居后宫,不僭越皇权,能"母仪天下",才能够在残酷的权力角逐中成为真正的赢家。

遗憾的是,栗姬并没看到这层玄机,对后宫争斗看得太轻,洞察力不强,又没有政治智慧,还以有皇帝宠着,自己的长子又被立为太子,另外的儿子也不弱,从而盲目自信,开始飘飘然起来,变得骄横跋扈,大有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舍我其谁的优越感。

殊不知,很多事情在没有尘埃落定之时,都有无穷的变数,并没有想象中的四平八稳。面对暗潮涌动的纷争局势,做不到洞若观火,只要出现昏招,就有可能让对手逆转,自己的大好局面不经意间荡然无存,甚至跌落谷底。

皇太子刘荣被废就是这样。

他的母亲栗姬对皇权争斗生死攸关的重要性满不在乎,还没有胜出就陶醉了,停留在想当然的美好状态中,自己麻痹了自己。

实际上,从刘荣被立为太子那天起,就意味着她为核心的栗氏外戚不仅仅是夹着尾巴做人,还得有高超的政治智慧立身处世,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得到汉景帝高度认可,刘荣成功继位才没有悬念。

只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栗姬没有吕雉那样左右时局的智慧和手腕,在汉景帝的亲姐姐馆陶公主刘嫖递来橄榄枝,意思是她的女儿陈阿娇与刘荣联姻,两家形成政治联盟,"一荣俱荣"则大局可定。

奈何栗姬看不起馆陶公主,还对她多次向汉景帝进献美女怀恨在心,直接拒绝了这门婚事,还对馆陶公主臭骂了一顿。

馆陶公主哪受得了这个气?转身便与汉景帝的另一个宠妃王美人王娡联手,将阿娇指派给了当时还是胶东王的刘彻为妻。

从此,馆陶公主与栗姬结下了不共戴天的梁子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她经常进宫告诉弟弟汉景帝,栗姬不时吐口水、用巫术诅咒其她妃子,又说刘彻如何如何的德才兼备。

汉景帝原本与馆陶公主姐弟情深,对她的话深信不疑,兼之王娡也是他喜欢的妃子,刘彻自幼又天赋异禀,极得他喜欢。

久而久之,汉景帝爱的天平就移向了王娡母子俩。但汉景帝还没有放弃栗姬,给了一次非常关键的机会。

因汉景帝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汉景帝便在一次生病时召来栗姬,试探她如何安排后事:我走之后,你怎样对待其他妃子和子女呢?

栗姬的回答让人大跌眼镜,她不仅对汉景帝出言不逊,还直言不愿意照顾汉景帝宠爱的妃子。可见这栗姬也是蠢笨到家了,简直是猪脑子。

大失所望的汉景帝,渐渐忧心忡忡。从此对栗姬不再好感,连同她的儿子也不满起来。担心一旦刘荣上位,在她母亲挑唆下,刘家永无安宁,再度回到吕雉"临朝称制"时代。

得知这一消息的王娡大喜,立马别有用心地唆使一位偏向栗姬的大臣以"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的古规上表,请求汉景帝立栗姬为皇后。

正在气头上的汉景帝大怒,以为这是栗姬向他较板,当即杀了进言的大臣,将栗姬打入冷宫,还废去刘荣的太子位,直接贬为临江王。

三个月后,汉景帝便册封王娡为皇后,将7岁的刘彻立为皇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武大帝。

刘荣就这样躺着中枪,他被贬为藩王后,虽说励精图治,但处境更为艰难。不久就被指控私自建造宫殿,又被汉景帝召回京城受审,在酷吏郅都的严刑拷打下,无奈自杀身亡。

刘荣的遭遇让人嘘唏不已,由于他的母亲栗姬政治表现上的极不成熟,当上太子的刘荣无辜受累,不仅被废还落了个悲惨的下场。

假如刘荣继位称帝,汉武大帝刘彻开疆拓土的伟业可能就无从谈起。历史就是这样的阴差阳错,也许冥冥中的注定吧。

刘荣没有接手父亲汉景帝的伟业,反而给弟弟刘彻带来流芳千古的人生传奇,也算是好事和告慰吧。

是为叹。

作者: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红学与汉史研究者。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我国有句古话叫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而在世界历史的进程,有时候也发生了一些令人啧啧称奇的故事,在第一次...
原创 这... 作者:我方特邀学者包明丽 他叫重耳,属于大器晚成,当年遭到骊姬迫害的时候已经43岁,当上国君的时候已...
原创 清... 引言 清朝时期,英国人是如何处理与地方政府间产生的纠纷的?中国皇帝本人或许不知晓英国人在广州的遭遇,...
原创 忍... 要说皇帝里哪个比较能忍,我看汉景帝刘启是可以排的上的,但不是他自己愿意去争这个名头,而是在他做皇帝时...
原创 他... 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新旧时代交替,催生出一大批大师学者,可有人认为民国时期的教育不普及,但凡有点...
原创 建... 前言:朱棣和朱允炆,这一对叔侄之间的恩怨情仇,一向是后世吃瓜群众和和作家编剧喜闻乐见的题材。在去年的...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清朝的重臣之一,四大名臣之首。他为当时的清朝尽心尽力,可是依旧没有扭转清政府的衰落。曾国藩出...
原创 1... 1514年8月23日,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亲率12万大军在查尔迪兰(南阿塞拜疆)与波斯萨菲王朝国...
原创 为... 现在的人们说起以前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距离现如今最近的清朝,说起清朝立马就会想到乾隆皇帝,此时大...
原创 廉... 战国的四位名将分别是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其中白起和王翦二人是来自秦国,廉颇和李牧则是来自赵国。在...
原创 人...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后期的皇帝,光绪的整个人生就像一场闹剧。他的命运悲哀,国运悲哀,甚至连亲情都是悲哀的...
原创 蔡... 前言 1916年11月,在法国留学多年的蔡元培在北洋政府的盛情邀请之下,准备从法国马赛回国,前往北京...
原创 作... 曾经有人将影响世界的大帝国进行整理总结,做过一个简单的排行榜,当然也是有着许多不同的版本,但不可质疑...
原创 讲... 讲到战国四大公子,死得最惨的就是他了! 讲到战国四大令郎,信陵君是魏安釐王异母弟,平原君是赵武灵王之...
原创 抄... 说起和珅我们并不陌生,他是清朝的大贪官,乾隆帝时期他非常受宠信。因此和珅手握大权,朝廷之中没几个人敢...
原创 洪... 在古代封建社会,为了镇压百姓的反抗,打击犯罪,统治者发明了很多令人发指的酷刑,让人生不如死,以此来杀...
原创 清... 在清代漫长的奋斗史中,有光辉的时刻,也有危机阶段,有励精图治的皇帝,更有软弱无力的帝王。三藩之乱、南...
原创 孝... 孝庄太后是个很出色的女人。是出色的女人就会有香艳的故事,孝庄也不能免。传说孝庄曾经以自己的美色,对洪...
原创 他... 说起公子,大家总是想起花天酒地,寻欢风流的那些少年们。但真正的公子又在何处?民国是不平凡也不平静的民...
原创 民... 每当出现民国题材的电视剧时,几个经典的场景必然会出现,一个是租界的洋人巡捕,一个是灯红酒绿的交际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