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袁崇焕遭凌迟处死,侍卫发毒誓守墓,如今18代后人已执行393年
迪丽瓦拉
2025-07-02 21:03:58
0

公元1630年9月22日,著名的抗清名将袁崇焕终于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他被自己所忠心辅佐的崇祯皇帝判处了凌迟。这天,正是行刑的日子。

只见在刑场之中,袁崇焕衣衫凌乱的跪在地上,早已经没了曾经横刀立马的威武样子,从他的眼中,看到更多的是对现在这个昏庸腐朽的大明王朝的痛心和无奈。

行刑整整持续了三天,而袁崇焕挨了整整3543刀才气绝身亡,死状可谓无比凄惨,愚昧的民众并没有感激这位为国奋战的将领,反而争先恐后的买来他身上片下的肉,就着烧酒,生吃了起来。

即使这样,崇祯皇帝仍然没有打算放过他,他下令将袁崇焕的人头吊在旗杆上,次日送示九边,以震皇威。

然而,就在当晚,袁崇焕的人头却不翼而飞,崇祯皇帝震怒,便差人彻查袁崇焕人头的下落,但是,即使官府几乎将四九城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寻得袁崇焕人头的踪迹,这件事情也便只能不了了之了。

那么,他的人头究竟去了哪里?这其中到底还有什么样的隐情?而又是何事让袁崇焕从国家重臣的位置上锒铛入狱,最终遭受极刑?这一切,还得从袁崇焕的一生开始说起。

袁崇焕的功绩

万历十二年,袁崇焕出生在我国广东省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之中,由于家境殷实,袁崇焕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等到他三十五岁的时候,他就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了福建邵武知县的官职。

然而,和当时绝大多数文官不同,相比于吟诗作赋,袁崇焕却对军事更感兴趣,他很爱和别人一起讨论兵法,特别是碰到从前线退下来的老兵时,袁崇焕总愿意和他们了解边塞上的战事,因此他也对边塞的情况非常了解。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袁崇焕被提拔到了兵部任职,这也给他后来能建功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他来到兵部后不久,就发生了广宁陷落于金人之手的大事,后金骑兵的先锋直指山海关。

在这万分危机的时刻,袁崇焕挺身而出,不仅独身一人到山海关外查阅地形,更是向朝廷谏言:“朝廷要是能给我充裕的兵马粮钱,那山海关之忧我一人便可解除。”

听到袁崇焕的话,朝廷大喜,便破格提拔他为兵备佥事,负责统领山海关以外全部的部队来抵抗金兵,于此同时,更是给他下拨了二十万两的军费来让他招兵买马。

事实上,袁崇焕也没有辜负了朝廷的信任,在袁崇焕的治理之下,山海关附近的边防水平明显提升,军民的情绪也得到了安抚。

等到天启六年的时候,努尔哈赤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宁远,在兵力极端悬殊,援兵又迟迟不至的情况下,袁崇焕带领满城军民开展了积极的反抗。

凭借着厚厚的城墙和威力强大的西洋火炮,袁崇焕等人击退了清兵的多次攻击,还将努尔哈赤炸成了重伤,以至于努尔哈赤回去之后不久就病重身亡了,这就是非常著名的“宁远大捷”,袁崇焕也因此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

袁崇焕的胜利还不止于此,等到第二年的五月,他又在锦州击败了皇太极,史称“宁远大捷”。但是,在魏忠贤等人的设计之下,袁崇焕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无奈之下,他只能辞官还乡。

可是,袁崇焕又是幸运的,才回乡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又被重新启用,而且直接被授予了兵部尚书的官职。

没用几年的光景,袁崇焕便实现了从一个七品芝麻小官到一个一品大员的跃升,这在当时的官场上是非常罕见的,由此也能看出皇帝对他是非常重视的。

然而,正当他准备投桃报李,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几件事情的发生却让他从天堂摔到了地狱,甚至最终遭受了极刑。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英雄落幕的原因

袁崇焕之所以落下如此下场,其实是和两件事情有关,第一件事就是他擅自杀死了毛文龙。

毛文龙是何许人?原来,毛文龙在当时正担任皮岛总兵,率领两万守军在此牵制着后金的大后方。

然而,此时大权在握的袁崇焕认为虽然毛文龙能够一定程度上钳制后金,但他每年花费的钱粮是非常巨大的,便向朝廷建议能否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毛文龙部的军饷。

谁知,这个建议一提出,就遭到了毛文龙的强烈反对,二人也因此交恶。

等到崇祯二年时,袁崇焕在视察皮岛的军务时,片面的认为毛文龙骄横跋扈、拥兵自重,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收复辽州的大业,便借故杀了毛文龙。

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惹怒了朝廷,还导致皮岛的二万守军群龙无首,让朝廷少了一支能够钳制后金的有生力量。

如果说私自杀掉毛文龙还是个小事,那么之后发生的己巳之变则真正将袁崇焕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崇祯二年冬天,皇太极率领大军借道蒙古,直逼京城,此时袁崇焕本想故技重施,利用北京城坚固的城墙来进行防守,却因为救驾勤王不及时被勒令驻军城外和后金军队鏖战。

这对于袁崇焕来说,是一次军事上的重大失误,和他所曾经创造的“宁远大捷”不同,北京城里边是整个朝廷,把北京作为战争,这是任何一位皇帝都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的。

就这样,虽然经过浴血奋战,袁崇焕率领部队最终打赢了战斗,但是他的做法已经激怒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次他得到的不是封赏,而是一封接着一封的弹劾。

崇祯皇帝本就生性多疑,在有心人的操纵之下,袁崇焕很快就被冠上了“谋反”的罪名,就这样他最终被判处了凌迟的极刑,一代名将就这样悲惨落幕。

执行了393年的毒誓

袁崇焕在被处以极刑后,他的妻子投江而死,而剩下的亲人也都被流放到了千里之外的云南,财产更是全部充公,可以说是彻底家破人亡了。

就在袁崇焕含冤而死的那天深夜,感念他生前的忠义,一名叫做佘明德的护卫趁着月黑风高,偷偷拿走了他的头颅,并将其整理干净后埋入了自己家的后院之中。

为了不被别人发现,佘明德更是将他的住所改为了广东“义园”,对外宣称凡是死在北京的广东人都可以埋在此处,起到了掩人耳目的作用,也就这样,袁崇焕才算真正的入土为安。

后来,在佘明德临终之前,为了能够保守住袁崇焕的遗体埋葬在此处的秘密,还给子女后代都立下了一个毒誓,那就是:凡是佘家后代,终生不可再回故土,终生不许入朝为官,每一代长子都要为袁崇焕守墓,可能他也没想到,这个毒誓守护的秘密,一守就是393年。

后来,一直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袁崇焕平冤昭雪,这个秘密才被公之于众,也一直到这个时候,世人才知道佘家人竟然一直在为袁崇焕守墓。

感念佘家人的忠义,清廷曾多次请佘家人入朝为官,然而,为了遵循祖训,佘家后人都拒绝了清廷的好意。

再后来,在康有为等进步人士的号召下,社会各界纷纷相应,袁崇焕和佘明德的墓碑才真正立了起来,这让后人瞻仰,也终于有了场所。

然而,佘家人为袁崇焕守墓的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甚至惊动了毛主席。

原来,袁崇焕的墓曾经和北京市建设规划相冲突,为了城市改造升级,要求迁移走城内全部的墓地,而袁崇焕的墓就赫然在列。眼见自己家族守护了十几代的袁崇焕墓有被拆除的危险,佘家人非常着急,四处奔走寻求帮助。

直到毛主席听到消息后,亲自批复了处理意见,才最终保留下了袁崇焕的墓碑。

在为袁崇焕守墓的佘家人中,佘幼芝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守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经历亲人的不理解和外人的非议,但佘幼芝也都坚持了下来。在这之中,让佘幼芝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袁崇焕的墓地遭人破坏的事情。

原来,不知何处传出的谣传,竟说在袁崇焕的墓中埋藏着宝物。于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入园中,将袁崇焕的墓穴挖开,石碑也遭到了破坏,整个袁崇焕墓面目全非,这也一度让佘幼芝非常奔溃。

然而,面对这样的场景,佘幼芝没有选择放弃,她又重新奔走在修复袁崇焕墓的道路上,被她的事迹所感动,袁崇焕的墓最终被评为市级保护单位,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之下,损坏的地方也都被修复如初,修好的那一天,佘幼芝跪地大哭。

2020年8月17日,守护了袁崇焕墓一辈子的第十七代守墓人佘幼芝,还是因为病重怆然离世,而守墓的任务也落在了她的女儿焦颖的身上,截至目前,这已经是佘家第十八代的守墓人了。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袁崇焕是不幸的,为国征战半生却因为小人之言遭受极刑凄惨离世,但袁崇焕也是幸运的,因为即使在他死后,也仍有忠义之人为他守墓长达几百年。佘家人用几百年的努力,让他能真正安眠于此,无他,唯有“忠义”二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国土,是一个国家构成的主要部分。当然,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土都不是固定的,都会发生变化。有些国家国土在一...
原创 清... 吴三桂之所以造反,与清朝对他的反复逼迫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清朝不削藩,满足吴三桂的要求的话,吴三桂肯定...
原创 清... 明清是我封建王朝史上的最后两个王朝,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及君主专制的集大成者。 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所...
原创 曹... 三国时期,是个极其混乱的时期。在那个时候,众多手里有些权利的人陷入一场接一场的混战之中,他们为了心中...
原创 郑... 其实郑成功39岁英年早逝,与其长子郑经有着很大关系,而他之所以临终前下令诛杀嫡妻董酉姑和嫡长子郑经主...
原创 朱... 我们都知道大明的衰弱从土木堡之变开始,从此之后,大明不复当年的强盛,走向衰弱。而在当时皇帝被俘,国家...
原创 曾... 曾国藩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从4件事情看,他就是个伪圣 晚清时期,朝廷腐败无能,手下有能力的大...
原创 这... 这位所谓的仙道叫皇甫坦,《宋史》记载:曾治好过宋高宗两位老婆的病,一位是皇后,眼睛有病,被皇甫坦以“...
原创 清... 税收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国家经济命脉的体现,更是国家与民众紧密连接与共同发展的表现。 ...
原创 朱... 景泰八年,明朝皇宫内发生一起举国皆惊的政变,这场政变之后,被囚禁于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位,而当朝...
原创 郭... 《晏子春秋》曾言:“圣人千虑,必有一失。”古往今来,人类始终无法十全十美,千百年间,因判断失误而致悲...
原创 清... “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不友好和剥削,注定了巾帼英雄只会是极端案例。事实上,女性只是缺少一个足够平等的职业...
原创 在...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六月初四,一等毅勇侯、直隶总督曾国藩在临危受命处理“天津教案”前,给儿子曾...
原创 嬴... 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在灭六国统一中原这件事上,确实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
原创 李...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蝴蝶效应”吧?它指的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够带动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
原创 蔡... 蔡文姬这样一位名门才女,本来是该有很好的归宿。奈何生在动乱的年代,她的人生曲折离奇,步步惊心。光是嫁...
原创 长... 被点名表扬了之后,《长歌行》今日的口碑节节攀升,尤其是得益于对大唐文化的认可,年轻一代通过服化道等多...
原创 最... 说到才女相信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就是民国时期的三大才女:林徽因、谢婉莹、凌叔华。林徽因民国女神一称号...
原创 《... 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不知身后事。一座雍容华贵的府邸之中,爱恨情忧,繁盛凋零依次登场。中国古代女性美以...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场李唐内部戕乱的迷局。即使李建成在此之前获得里李世民的行动秘密,也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