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林甫打压太子李亨的套路有多狠?两位重臣被杀,肃宗被迫休妻!
迪丽瓦拉
2025-07-03 11:02:42
0

这是《长安往事》系列第2讲,本组专题的目的是借助史料梳理出大唐由盛转衰的原因,我们知道一个时代的更迭除了来自外部的压力外,更多地是内部的矛盾。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使得大唐成为当时诸多国家学习、仰望的对象,可到了他执政的后半期却开始昏招屡出,一手好牌生生被打得稀烂。

1、奸相李林甫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主角李林甫,便是唐玄宗这一套昏招中,最有力的配合者。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第一奸相,上位之初便害死了唐玄宗三位儿子,其中包括唐肃宗李亨在成为太子之前的太子李瑛。安史之乱前,安禄山其实该好好感谢一下这位大唐的宰相大人的,正是因为他的操作:野无遗贤事件,全国没有一个才子入选;王忠嗣事件中,这位入得了大唐最牛将军排行榜的四镇节度使被弄下台;太子李亨事件中,边将皇甫惟明和御史中丞韦坚接连被害……

这些事件都说明了一件事情:李林甫手段相当强!

唐玄宗在蜀中论相时,给事中裴士淹谈到李林甫这个人唐玄宗怎么看待时,玄宗这样评价到:“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

裴士淹又问道:“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邪?”

这句话的意思是陛下既然早就知道李林甫是这样的人,为何还要长久放任他为所欲为这么久呢?

这一次,唐玄宗沉默了。但成年人的世界里,沉默又何尝不是一种答案呢?

《旧唐书·李林甫传》:帝之幸蜀也,给事中裴士淹以辩学得幸。时肃宗在凤翔,每命宰相,辄启闻。……至林甫,曰:“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士淹因曰:“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邪?”帝默不应。

唐玄宗的沉默里,有些心酸、有些缅怀、有些落寞,这是一代皇者的落幕——属于他的时代过去了。

这个时代属于他的儿子,那位曾经被他打压的太子李亨——也就是当今天子唐肃宗。

2、静安司前,李林甫坑杀李亨第一招:敌人的蜂蜜比刀剑还毒

咱们也不必再纠结唐玄宗的沉默,我们把时间、地点放到天宝五载上元节时的景龙观吧,唐玄宗、李林甫和太子李亨之间的问题都会在这一刻得到解答。

听到上元节是否联想到了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再爆料个内部消息,这景龙观不是别处,正是剧中静安司的选址。只是对于李亨来说,同样是九死一生的劫难,这一次他却没有李泌、张小敬前来解救。

太子李亨的到来很有意思,他不仅没有带什么仆从,赶来的沿途中,他还是一副行色匆匆、小心翼翼的模样。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让太子这样的身份,小心成这样?

因为参与这次集会的人有两位,一位是手握兵权的边将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另一位是太子妻子的兄长韦坚。

见面的顺序并不是三人同时相见,而是太子先见的韦坚,而后皇甫惟明又与韦坚在景龙观相见。

《旧唐书·李林甫传》:会正月望夜,皇太子出游,与坚相见,慎矜知之,奏上。上大怒,以为不轨,黜坚,免太子妃韦氏。《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会正月望夜,太子出游,与坚相见,坚又与惟明会于景龙观道士之室。

这种事情,换成其他人,都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是李亨来做偏偏就不行了。

李亨身为太子,他的一举一动都很敏感,哪怕这次只是普通朋友之间的见面。可换到太子身上就很容易传出这样的信息:太子结交将军,并且利用妹夫拉拢大臣。

二者中,无论哪一点,传出去给别人的印象都是——太子要谋反吗?

因为唐朝这种传统委实不少,唐玄宗本人就利用这点杀死了自己二儿子原本的皇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在内的三个儿子,所以,他是非常敏感这种事情的。

李林甫知道得很清楚,他知道太子的小心、知道唐玄宗的忌惮,一位知人心又擅长耍阴招的敌人是非常可怕的!

李亨太子的这次和韦坚见面的事情,就被他利用了起来,他说出了唐玄宗最担心的一个猜测: 皇甫惟明和韦坚这次见面是“欲共立太子”。

李林甫做这出莫须有的事情时,还注意了一个小细节,为了增强自己说这话的可信度——最先上奏书的人是何李林甫关系很僵硬的御史中丞杨慎矜写的。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慎矜发其事,以为坚戚里,不应与边将狎昵。林甫因谮坚与惟明结谋,欲共立太子。

大家看到这封奏折的发信人是何李林甫关系不太对付的御史中丞,怎么会想到这是他的阴谋呢?

杨慎矜这位忠于律法、刚直不阿,素来不依附李林甫的人,却偏偏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被李林甫利用做了一次刀子(杨慎矜这样的人,非常重视规矩,李林甫只需要让其他人无意中让杨慎矜发现韦坚违纪的事情,他自己都会出于正义感去上奏)——这就是李林甫的高明之处,借助敌人的刀子杀死自己的敌人。

李林甫欲杀太子,此前为了提高计划的成功率,他便假意为太子妻兄升职,让韦坚在朝堂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不知道的人,还会欣喜这天上掉下的馅饼,但这可是李林甫这位“口腹蜜剑”的男人给予的馅饼。

能吃吗?不能!

但韦坚吃下了,李林甫接下来的事情便是等待这招“捧杀”出奇效了!

俗话说,人站得越高,接触的东西越多,也越容易被抓住漏洞。李林甫便时刻差人盯着太子一伙,就是为了让他们犯错,天宝六载的景龙观只是导火线罢了。

真正可怕的,还是这个懂人心损招多的李林甫!

这一次事件后,韦坚和皇甫惟明都被贬谪,失去权势的他们也在不久后被李林甫杀死。

而最关键的太子李亨这边,唐玄宗的做法却是敲打为主,并不像对李瑛那样,直接下杀手。

李亨为了自保,主动请求和韦氏离婚,让她出家为尼去了,唐玄宗表扬了太子的做法。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太子惧,表请与妃离婚,乞不以亲废法……然上素知太子孝谨,故谴怒不及……后数日,坚长流临封,适之贬宜春太守,太常少卿韦斌贬巴陵太守,嗣薛王琄贬夷陵别驾,睢阳太守裴宽贬安陆别驾,河南尹李齐物贬竟陵太守,凡坚亲党连坐流贬者数十人。

值得玩味的是,唐玄宗整件事情中的立场都是坐视旁观,摆明了想要借机削弱太子势力的想法。这处置方式中,有两点很有趣:

一、上素知太子孝谨,故谴怒不及;

二、诛杀、流放太子势力核心成员。

刀是李林甫准备的,默许这一切的却是唐玄宗本人,从这种角度上来讲,他既喜欢李林甫阿谀奉承,也喜欢借助李林甫去做些自己不好直接出手的打压太子之类的行为。

李林甫的狠,在于他抓住了唐玄宗的心,知道自己做的这一切皇帝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太子李亨其实相当于和唐玄宗、李林甫两座大山博弈,只是李林甫的目的是要他死,而唐玄宗是想架空他。

太子和李林甫的第一次斗争,就在太子的完败中收场,而这,仅仅是一切的起点……

《长安往事》第二章到此结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日一更,明日再见。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豆瓣8.7,长安十二时辰右相有多狠?杀死太子李瑛,打压肃宗李亨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我国有句古话叫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而在世界历史的进程,有时候也发生了一些令人啧啧称奇的故事,在第一次...
原创 这... 作者:我方特邀学者包明丽 他叫重耳,属于大器晚成,当年遭到骊姬迫害的时候已经43岁,当上国君的时候已...
原创 清... 引言 清朝时期,英国人是如何处理与地方政府间产生的纠纷的?中国皇帝本人或许不知晓英国人在广州的遭遇,...
原创 忍... 要说皇帝里哪个比较能忍,我看汉景帝刘启是可以排的上的,但不是他自己愿意去争这个名头,而是在他做皇帝时...
原创 他... 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新旧时代交替,催生出一大批大师学者,可有人认为民国时期的教育不普及,但凡有点...
原创 建... 前言:朱棣和朱允炆,这一对叔侄之间的恩怨情仇,一向是后世吃瓜群众和和作家编剧喜闻乐见的题材。在去年的...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清朝的重臣之一,四大名臣之首。他为当时的清朝尽心尽力,可是依旧没有扭转清政府的衰落。曾国藩出...
原创 1... 1514年8月23日,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亲率12万大军在查尔迪兰(南阿塞拜疆)与波斯萨菲王朝国...
原创 为... 现在的人们说起以前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距离现如今最近的清朝,说起清朝立马就会想到乾隆皇帝,此时大...
原创 廉... 战国的四位名将分别是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其中白起和王翦二人是来自秦国,廉颇和李牧则是来自赵国。在...
原创 人...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后期的皇帝,光绪的整个人生就像一场闹剧。他的命运悲哀,国运悲哀,甚至连亲情都是悲哀的...
原创 蔡... 前言 1916年11月,在法国留学多年的蔡元培在北洋政府的盛情邀请之下,准备从法国马赛回国,前往北京...
原创 作... 曾经有人将影响世界的大帝国进行整理总结,做过一个简单的排行榜,当然也是有着许多不同的版本,但不可质疑...
原创 讲... 讲到战国四大公子,死得最惨的就是他了! 讲到战国四大令郎,信陵君是魏安釐王异母弟,平原君是赵武灵王之...
原创 抄... 说起和珅我们并不陌生,他是清朝的大贪官,乾隆帝时期他非常受宠信。因此和珅手握大权,朝廷之中没几个人敢...
原创 洪... 在古代封建社会,为了镇压百姓的反抗,打击犯罪,统治者发明了很多令人发指的酷刑,让人生不如死,以此来杀...
原创 清... 在清代漫长的奋斗史中,有光辉的时刻,也有危机阶段,有励精图治的皇帝,更有软弱无力的帝王。三藩之乱、南...
原创 孝... 孝庄太后是个很出色的女人。是出色的女人就会有香艳的故事,孝庄也不能免。传说孝庄曾经以自己的美色,对洪...
原创 他... 说起公子,大家总是想起花天酒地,寻欢风流的那些少年们。但真正的公子又在何处?民国是不平凡也不平静的民...
原创 民... 每当出现民国题材的电视剧时,几个经典的场景必然会出现,一个是租界的洋人巡捕,一个是灯红酒绿的交际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