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面对恩科考生齐聚礼部鸣冤,朱元璋用这种方法平息,至今仍在沿用
迪丽瓦拉
2025-07-03 13:03:58
0

提起朱元璋,世人对其褒贬不一。一方面痛斥其杀人无情,开国功勋大半没有善终,另一方面又感叹其治理贪官污吏的手段。但不管世人如何评价于他,其能用仅仅十五年的时间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能力而言,就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相提并论的。

科举制是由隋朝首创,而后不断完善并沿用于后世,那么,当科举制遇上朱元璋又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大明朝初建,百废待兴,而重整河山便需要大量的人才物资,物资的问题好解决,但人才却是难得的。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科举,可经过几年的科举取士,朱元璋发现这些士子只会纸上谈兵,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于是他决定暂停科举取士,转而采取举荐制与官员历练相结合的方法,以求快速恢复民生。直到十年后,科举才又一次恢复。

1382年第二次恢复科举后,就如当年恢复高考般火热,幸而前几届科举都没有问题,但是在洪武三十年时却出了问题!当时的科举取士全靠文章评断,姓名籍贯都要被掩去,以防作弊。但恰恰是这种防止作弊的方法才导致了祸端!

会试开始,经一月考核,选出贡士51名,又经三月初一殿式,点中陈安邸为状元,尹昌隆为榜眼,刘鹗为探花。可榜示后仅仅六天时间,明朝的礼部大门被喊冤声所淹没,大批落榜考生于礼部鸣冤告状,更有甚者想要直接面见朱元璋申冤!到底为什么考生如此激进呢?原因无他,公示进士榜单中51位竟然全是南方人。考生们拿定理由:如果没有内幕,怎么可能全是南方人,北方学子又怎会未有一人入榜?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马上督办调查,他平生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现在竟然有人把手伸到了科举取士上了,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事,不可小觑。可世上或许真的有这么巧的事,经调查与翻阅试卷后,朱元璋派的亲信一致认为此次科举无任何问题。

这些朱元璋有点犯难了,一方面为没有人插足科举而高兴,一方面又在头疼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想着想着年老的朱元璋不禁有些怒气,忽然,他想到此次恩科主考官刘三吾曾上书为胡惟庸鸣冤,好嘛,有替罪羊了。

是年五月,朱元璋下诏,认定刘三吾为“胡惟庸”余党。并且在六月份,朱元璋亲自复查试卷,选出了51名中榜贡士,清一色的北方人。至此,此次科举引发的民怨才彻底平息,而“南北榜”也一直沿用于后代,南方北方分别考试立榜,随后统一参加殿试。

“南北榜案”虽然是平息了,但从中显现出来的朱元璋的聪明智慧却值得我们学习,榜分南北,分地域取士以消除地区差异带来的影响,以至于我们现在的高考也有借鉴其方式。但这种方式却不能保证取到真正优秀的人。或许,只有将教育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平衡之后,这种问题才能解决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都... 在1816年的时候,中国经历了一个极其反常寒冷的夏天,后来这一年被人们称为“无夏之年”。在清朝嘉庆2...
原创 他... 从古至今,作为一个首领总有那么几个心腹爱将,遇到一些特殊的事情时,也比较方便操办。这种人脉现象十分常...
到底应该如何评价明宣宗朱瞻基? 你有没有发现,朱瞻基就是明朝的分水岭。 朱瞻基以前,明君在位,贤臣满朝,明朝强盛富足,放眼四海尽皆臣...
原创 雨... 宋朝是一个浪漫的朝代,开放的贸易创造了富有的经济,而富足的生活进一步发展了人们的精神文化。 在宋朝,...
原创 中... 中国史上3大棍王,黄飞鸿上榜,赵匡胤竟也在其中 中国史上3大棍王,黄飞鸿上榜,赵匡胤竟也在其中。说起...
原创 他... 前言:甘肃省兰州市,在明初称为兰县。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陕西官员(当时兰县属于陕西管辖...
原创 不... 大家看西游记,都知道唐僧唐三藏有四个徒弟:齐天大圣斗战胜佛孙悟空、天蓬元帅净坛使者猪八戒、卷帘大将金...
原创 蒙...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原创 赵... 历史上,君主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只允许阉割后的奴仆留在宫中服侍,也就是太监。作为皇帝的身边人,有...
原创 看...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伴随着中华文明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走过了1300年的风雨路程,加速了中华...
原创 杜... 文/寂寞的红酒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两位著名诗人,一位被誉为“诗仙”,一位被誉为“诗圣”,才华...
原创 吕...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首打油诗很好的诠释了三国武将们的战力。”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似...
原创 难... 在中国,《三国演义》可谓是一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奇书。作者罗贯中在书中描写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三国英雄...
原创 经... 位于北海与大西洋间的一个小小的岛国——英国,在近代是个不可忽略的存在,不仅用洋枪洋炮轰开了大清帝国的...
原创 1... 1612年,皇太极19岁的夫人,见到弟弟阿济格没有下轿。公公努尔哈赤大怒,当即叫来皇太极:“马上休妻...
原创 一... 我国有句古话叫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而在世界历史的进程,有时候也发生了一些令人啧啧称奇的故事,在第一次...
原创 这... 作者:我方特邀学者包明丽 他叫重耳,属于大器晚成,当年遭到骊姬迫害的时候已经43岁,当上国君的时候已...
原创 清... 引言 清朝时期,英国人是如何处理与地方政府间产生的纠纷的?中国皇帝本人或许不知晓英国人在广州的遭遇,...
原创 忍... 要说皇帝里哪个比较能忍,我看汉景帝刘启是可以排的上的,但不是他自己愿意去争这个名头,而是在他做皇帝时...
原创 他... 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新旧时代交替,催生出一大批大师学者,可有人认为民国时期的教育不普及,但凡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