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有一个展览叫“何家村遗宝”,是1970年在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出土至今已经快50年了。何家村文物出土后,震惊世界,这些文物诸如赤金走龙、兽首玛瑙杯、鸳鸯莲瓣纹金碗、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等,做工精致,技术高超,更重要的是重现了大唐盛世。
在这批文物中,有一件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不但贵重,而且甚为有趣。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整体呈皮囊型,通高18.5厘米,圈足鼓腹,上有壶口和提梁,壶身两面有鎏金浮雕的一匹马,壶身与圈足相接处饰有鎏金“同心结”一周。此马后腿蹲下,前腿直立,脖子伸长,鬃毛上还有飞带飘飘,嘴里衔杯,仿佛在跳着舞蹈,又好像在献礼。
这种仿皮囊形制的壶,叫“马镫式壶”,来源于契丹。在辽金时代的古墓中常有发现,但在唐代京城长安出土还是首次见到,显然是汉族和契丹等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证明。
壶身上的马叫舞马,所谓舞马也就是会跳舞的马,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文献,唐代关于舞马的描述则更为详细。唐玄宗时期,每逢八月五日皇帝生日,李隆基就会在兴庆宫举行活动庆典,届时就有许多舞马来助兴。
想象一下,400匹会跳舞的马,按着一定的节拍,动作整齐,步伐一致,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衔杯为皇帝祝寿,那种场景,就是在今天必然也会造成轰动。到高潮时候,这些舞马甚至还会跃上三层高的板床旋转如飞。下面的是披金挂玉的牵马壮士们;而穿着淡黄衫、系着文玉带的姿色秀美的少年乐工,则站在周围为舞马伴奏;曲终时舞马则口衔酒杯给玄宗敬酒。
据《唐书·音乐志》和《明皇杂录》等书就有记载。
玄宗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各分左右,分为部目,……因命衣以文镶,络以金银,饰以鬃须,间杂珠玉。其曲之倾杯者数十回。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旋转如飞。
这个活动策划者是连续服侍四朝皇帝、同时也是助力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的宰相张说,当亲眼看到这种盛况时,张说还写了诗词来纪念。
圣王圣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
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最后一句,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了这些舞马的姿态,在宴会结束时,它们低头垂尾,衔着杯子给皇帝献酒祝寿,就像喝醉酒了一样,憨态可掬,煞是可爱。
很可惜,舞马没能延续下来。
安禄山造反,李隆基西逃,舞马因此流亡在民间。安禄山在长安曾见过舞马,他也抢过一些舞马,他失败后,这些舞马全被他的部将田承嗣获得。然而田承嗣没见过这些舞马,所以当见到这些舞马后只是当做普通战马。
一次宴会,舞马应着音乐起舞。田承嗣大惊,以为这些马中了妖邪,命士卒鞭打。可怜这些舞马,以前受李隆基喜爱,即便训练也没受过这般罪,现在以为自己跳的不好,更加卖命跳舞,结果活活被打死在马厩中。
平定安史之乱后,李隆基回到长安,但已经是太上皇的他,不再像以前风光,只是心心念念杨玉环,再也没有舞马,从此以后,舞马衔杯祝寿在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
马镫式壶本身就已经成为孤品,再加上舞马在大唐的惊鸿一瞥,让这件1200多年的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价值更加不可估量,因此此壶被誉为“十大国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