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差点让朱棣功亏一篑的浦子口之战,为何会消失在明代官方记录之中
迪丽瓦拉
2025-07-03 17:03:03
0

前言:浦子口城位于今南京市浦口区,修筑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依山傍水,共有五门,是长江北岸拱卫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四月,浦子口巡检司、浦口驿等衙门归江浦县管辖。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5月9日,燕王朱棣率领的靖难大军和建文朝廷大将盛庸在淮河隔江对峙。燕军大将丘福、朱能率数百精锐向西行二十余里,悄悄渡过淮河,并对盛庸所部发动突袭。在此前的灵璧之战中已经心胆俱丧的官军,在燕军的冲击之下一溃千里。盛庸单骑逃走,淮河上的官军舰船尽归燕军,朱棣遂率大军渡过淮河,占领盱眙。

5月17日,燕军至扬州,扬州卫指挥王礼等率众出降。5月19日,燕军至六合(位于今南京市北部长江以北六合区),官军再次败北。5月20日,燕军驻军江北,朝廷派朱棣堂姐庆成郡主前往燕军大营求和,朱棣不允。

此时,浦子口成为了朝廷在长江以北的最后一道防线。盛庸、魏国公徐辉祖等率领朝廷最后的一支精兵驻扎与此,准备做出最后的抵抗。

神秘的浦子口之战

对于浦子口的那场战斗,《明太宗实录》上只字不提,这本身就是非常反常的现象。之前发生在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十二月的东昌惨败,实录虽遮遮掩掩,通过描写朱棣的勇武来淡化失败的惨痛,毕竟还是写了“上旋师,命步军辎重先行,上以百余骑殿后。”委婉地承认了战败退兵的事实。相对来说,《明史惠帝本纪》算是对此战透露信息最多的史书了。

(四年)六月癸丑,盛庸帅舟师败燕兵于浦子口,复战不利。—《卷四·本纪第四》

也就是说,浦子口之战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官军在第一阶段战斗中获胜,但却在第二阶段的战斗中落败。那么对于此战,是否还有其他史料可以佐证呢?还是有的。

徐辉祖败燕兵于浦子口,高煦引蕃骑来。成祖大喜,曰:“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高煦麾蕃骑力战,南军遂却。—《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诸王三》

从《明史朱高煦传》透露的信息可以知道,浦子口之战的第一阶段是由朱棣亲自指挥的,而盛庸和魏国公徐辉祖已经率领官军占据了上风。从朱棣的话中可以看出,在朱高煦领兵来援之前,朱棣已经濒临崩溃。所谓的蕃骑,并非指朵颜三卫,而是燕军中的蒙古骑兵。换句话说,没有朱高煦奋勇杀敌,朱棣在浦子口的失利将不可避免。

而在明末清初历史学家谷应泰所著的《明史纪事本末》中,对朱高煦救驾这一事件提供了更多细节性的描写。

(四年)六月癸丑朔,兵至浦子口,盛庸诸将逆战,败之。燕王欲且议和北还,会高煦引北骑至,王大喜,遽起按甲,仗钺抚煦背曰:“勉之!世子多疾。”于是煦殊死战燕王率精骑直冲庸阵,庸军小却。—《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

从谷应泰的记录来看,当时朱棣所面临的形势极其窘迫,甚至到了议和北还的地步。即使朱高煦在朱棣那句“勉之!世子多疾。”的激励之下,也只是使盛庸所部“小却”而已。同时由于朝廷方面拥有绝对的水军优势,盛庸的小却,是渡过长江退往了高资港。

高资港位于今镇江市丹徒区,在南京市东面偏北方向。盛庸之所以退往高资港,可能是因为镇江乃是南京咽喉,还能与巡防江上的右军都督佥事陈瑄互为支援。按照方孝孺和皇帝朱允炆所定下的作战方略,静以待变,未尝没有翻盘的机会。

建文君复问:“今奈何?”孝孺徐曰:“长江可当十万兵,江北船已遣人尽烧之矣。北兵能飞度?况天气蒸,易以染疾。不十日,彼自退。若遽度江,祇送死耳。”—《明太宗实录卷九上》

渡江的胜负手:陈瑄

陈瑄字彦纯,直隶庐州合肥县人。从小就机警有智略,善骑射,曾经在魏国公徐达麾下效力(这一点可能是陈瑄最终倒向朱棣一方的间接原因)。一路从成都右卫指挥同知、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一直到右军都督佥事。燕军驻军江北之时,被建文帝赋予总舟师防御江上的重任。

6月1日盛庸率部退守高资港之后,朱允炆立即派陈瑄率舟师进行增援。结果没想到的是6月2日陈瑄就在浦子口向朱棣投降。大喜过望的朱棣当天祭祀大江之神,第二天即率军渡江。

6月3日当天微风飘扬,长江不波。盛庸所部看到原本“舳舻相衔,旌旗蔽空,戈矛耀日,金鼓震动”的陈瑄所部水师,突然亮出了燕王的的旗号,无不“惊愕不敢动”。盛庸措手不及,只能指挥部队仓促列阵,结果在朱棣本人亲自率领的精锐骑兵冲击之下迅速溃散。南岸官军几乎全军覆没,盛庸本人再次单骑逃脱。镇江守军看到长江之上水师舰船尽为燕王所有之后心胆俱裂,说了一句“海舟皆已降,吾何能力?”6月6日,指挥使童俊开城投降,镇江失守。

6月8日,燕军驻军龙潭,南京已近在眼前。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6月13日,燕军从金川门进入南京,朱允炆在皇宫奉天殿内殉国,方孝孺等死忠大臣被悉数族灭。

战后,为燕军渡江立下不世功勋的陈瑄授官奉天翊运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封平江伯,食禄一千石。赐白金、钞币,追封其三世。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10月17日陈瑄去世,追封平江侯,谥恭襄。

结语:

从笔者对史料的梳理,我们大致可以明白为何《明太宗实录》会在建文四年六月癸丑、甲寅和乙卯这三天的记载中,对浦子口之战及陈瑄投降这两件事略而不提。笔者以为,原因无非有以下几条:

第一、浦子口之战第一阶段,朱棣亲自带兵,却在和官军的对抗中落于下风,故而实录对此讳言。

第二、浦子口之战第二阶段,救朱棣于水火之中的人,又是日后因叛乱而被彻底否定的汉王朱高煦。对于他在靖难中的功劳,《实录》一向是能不提就不提。综合这两点因素,浦子口这一场差点让朱棣议和北还的重要战役,竟然凭空就从《实录》中消失,也就令人可以理解了。

第三、盛庸所部整建制地退往高资港,镇江城内朝廷守军没有受到任何损失,长江之上又有陈瑄率领的水师巡逻,官军完全可以依托长江天险坚守待援。对于朝廷严密的布防,《实录》也做了如实的记录:“缘江上下二百余里,尽列海艘严备。”此前方孝孺已经组织人手烧掉了长江北岸所有的渡船,如果没有陈瑄的叛变,朱棣所部只能望江兴叹。当朱棣一方粮草告急,疾病丛生,而朝廷一方养精蓄锐,勤王之兵四处云集。退兵,不是不可能的事。

第四、叛变之后的陈瑄由于在漕运上的巨大功劳,在永乐、宣德两朝都混得非常好。《明太宗实录》修纂于宣德年间,以陈瑄当时的声望,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就是因为他的叛变才导致了燕军的渡江,但为了替尊者讳,《实录》中在甲寅和乙卯这两天中抹去了陈瑄的记录,使得他的背叛看上去可以不再那么扎眼。

总之,因为朱棣在浦子口打了败仗,又由于汉王和平江伯这一正一反两位人物的影响,最终浦子口之战和陈瑄背叛这两件足以影响靖难战争结局的事件在《实录》上消失不见。我们后世之人阅读历史,务必不能拘泥于一本书的记录,需得多方比较,尽力还原历史真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公元前1600年,商汤召开誓师大会,公开宣布讨伐夏桀。随后,双方在鸣条山附近展开了大决战,结果夏桀被...
原创 “... 《诗经》记录的不光是先秦人民传唱的歌谣,还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其中“颂”的部分有两首特别著名的史...
原创 邓... 提到邓公,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对于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来说,邓公所做出的贡献不计其数,而正是基于...
原创 电... 周旋这个名字只要是上了年纪的人一定都听说过,此人当时在上海滩是红极一时的大人物,当时中国的电影行业刚...
原创 1... 1965年中央对总参谋长的位置进行调整,原总参谋长罗瑞卿离职,转而由杨成武担任代理总参谋长。由杨成武...
中华名人库委员会副主席马常旭为... 为纪念“七七事变”87周年,马常旭为今天题诗。 纪七七事变 (现)马常旭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勿忘...
原创 二... 说起世界第二次大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这场大战曾一度被称为是人类史上的一次浩劫,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大...
原创 中... 太监是封建社会独有的特征之一。根据一些史书记载,中国历史第一个太监叫竖貂,也称竖刁、竖刀,他是谁呢?...
原创 明... 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始于明初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七月。郑...
原创 从... 1890年,美国政府结束了针对美国印第安原住民部落的公开战争,这场战争始于17世纪,并在整个19世纪...
原创 朱... 大家对于中国历史久远的棺墓文化了解有多深呢?以前不少人妄想赚快钱而从事盗墓的行业,虽然谁都知道盗墓是...
原创 二... 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堪称灾难,让世人震惊。而经过战争摧残的法国,遍体鳞伤,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按道理正是...
原创 他... 中国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灿若星辰。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着许多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比如大家熟知的岳飞...
原创 武... 前言 什么样的权力足以令一个女子心狠手辣,杀子夺位?她又将何人视若掌上明珠,至死不忘?当独揽大权,却...
原创 王... 王昭君死后,匈奴人怎样对待她?莫高窟一处壁画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昭君出使匈奴的故事家喻户晓。她作为西汉...
原创 1... 上世纪70年代初,毛主席再一次路经南京,听取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许世友汇报工作。谈话中间,毛主席突然想...
清代“避暑山庄宝玺”首次在承德...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6日开启避暑山庄暑期文旅展览季,其中,故宫博物院首次将珍藏的四方“避暑山庄宝玺”带到...
原创 历...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共出现四百多位皇帝,其中有贤能者众多,昏庸者也不少,但要论对后世的影响力,唯...
87年前的今天,我们永不忘记!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畔一声枪响 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救亡图存 谱写了勠力同...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仪式... 据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仪式7日上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