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78年王震访英,得知电梯工的工资是自己8倍后感叹:英国搞得不错
迪丽瓦拉
2025-07-04 04:02:53
0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王震坚持真理、维护真理是出了名的,他性格刚烈、仗义执言,不仅敢于与错误路线进行斗争,而且曾保护了许多干部。在上世纪70年代,王震为邓小平的成功复出工作做了许多工作,此后又大力支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谱写了一段感人的佳话。

王震

在1966年以前,邓小平和王震并没有多少交往,1966年邓小平被“打倒”后,王震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国家遭受“运动”破坏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有一位具备杰出才能的老一代革命家出来,协助并分担身患重病的周恩来的工作,否则的话,党和国家的前途将不堪设想。

同许多老干部的看法一样,王震坚定地认为,只有邓小平可以担此重任,他决定冒着风险奔走呼吁,为邓小平的复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1972年,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去江西看望了父母,她在返回陕北插队的途中来到了北京。王震得知以后,专门把邓榕叫到了自己的住处,并亲切地握着她的手说:“你爸爸好吗?”

邓榕

邓榕听后感动不已,他向王震介绍了在江西的父母的情况,王震听后说:“告诉你的爸爸,他的问题一定要解决!我要去找周总理!我也要给毛主席、党中央写信!你爸爸应该出来工作!你不要去陕北,赶快回江西,把我的话告诉你爸爸!”

邓榕后来回忆说:

自“文革”以来,从我成人开始,便历尽那个非常时期的世态炎凉,但此时此刻,在胡子叔叔这里竟然受到如此的关怀、如此的厚待,实是令我感动万分。胡子叔叔在那种时刻敢挺身出来为我父亲说话,怎能不令人敬佩之至、没齿难忘呢?

在王震等老同志的努力下,1973年初,邓小平被召回北京。不久后,毛泽东重新起用邓小平,并赋予了他党政军实际上的一线指挥权。

但在1976年4月,邓小平再次被撤销了一切职务。王震得知以后大怒,夫人王季青连忙安慰他说:“你要冷静,你一冷静就会想出好多办法和要干的事情来。”

王震和王季青

“四人帮”被粉碎以后,王震再次为恢复邓小平的工作而奔走呼吁。1977年3月,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王震大胆地发言说:“邓小平同志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这是毛主席讲的,周总理传达的嘛!还说他会打仗、反修坚决……现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热切地希望他能早日出来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

王震的这番话传出去以后,在国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1977年3月,邓小平终于再次复出工作。

邓小平和王震

1978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带团访问英国。王震访英之前,以为英国的劳动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英国之行却彻底颠覆了他的这一印象。

王震首先听说:英国70%的普通老百姓都拥有私人住宅和家用轿车,每年还可以出国旅游。他感到非常惊讶,于是明确提出:要求访问一位失业工人家庭。

在中国驻英国大使柯华的陪同下,王震来到了一个失业工人的家,但他却有点儿眩晕,原来对方住着一栋10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房,里面有餐厅、客厅、沙发、电视机,装饰柜子里还有银器,房后还有约50平方米的小花园。由于失业,这位工人可以不纳税,享受免费医疗,子女还可以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王震暗暗感叹:原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自己这个中国的副总理还高!

王震

柯华大使告诉王震:“我曾问过一个清洁工人,他每周收入约100英镑;一个开电梯的工人,每周收入为150英镑。”

那时英镑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5.91,就是说,一位清洁工的周工资相当于591元人民币,月工资大约就是2300多元;电梯工的周工资相当于886元人民币,月工资将近4000元。王震是5级高干,月工资还不到400元,周工资就不到100元,这么算的话,英国一位清洁工的周工资是王震的6倍,电梯工的周工资是他的8倍!

如果拿两国的工人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有人计算,1978年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是1:42.3。换句话说,当时英国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比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收入高出42倍!

访问结束后,有人问王震对英国有什么感想,王震说:“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在那个年代,王震敢于这样谈自己的真实感受,非常地不容易。而王震在回国后,成为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支持者。

王震(左二)

上世纪80年代初,尽管深圳等经济特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党内对于建设经济特区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一些老干部到特区走了一趟后,回来痛哭流涕,有人说:“特区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飞地’!”有人说:“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还有人说:“特区是旧中国上海的‘租界’。”……

正是这些不同的意见,使从事特区工作的同志顾虑重重,有些工作事事观望,推动缓慢。王震得知以后,决定于1982年2月再次来到深圳,亲自支持深圳的改革开放事业。

此次王震在实地视察了特区取得的丰硕成果后,旗帜鲜明地表了态:“搞特区,搞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不能否定!”他还对深圳的领导同志说:“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你们可以大胆地试验。不要前怕狼后怕虎,那样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了。”

王震在深圳某小学视察

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话,大大地增强了深圳市领导的信心。

1984年1月,邓小平在王震的陪同下,乘专列从北京南下,到经济特区视察。此次视察给邓小平和王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从1979年开始创办经济特区以来,4年的时间过去了,特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深圳的成绩尤为突出,到与1978年相比,1983年深圳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倍,财政收入比办特区前增长10倍多,外汇收入增长2倍,基本建设投资比建国后30年的总和增加了20倍!

1月25日,邓小平和王震来到深圳某渔民村参观,村党支部书记吴伯森向他们介绍说村里每人每月收入达到400多元,邓小平听后高兴地说:“比我的工资还高啊!全国广大农村都达到这样的水平,大概还要奋斗若干年,因为我们的人口多。”

正是这次考察,坚定了邓小平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这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开放的决定,开放包括天津、上海、广州、湛江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此以后,全国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王震后来在回忆此次考察时,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陪小平同志视察了三个经济特区,对经济特区有了感性的认识。中央的指导思想很明确,这就是:不是收而是放,而是开放得还很不够!这几个经济特区引进了新技术,引进了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引进了新的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创造了高效率、高效益,造就出一批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这对我们的国家是非常有益的。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王震(右一)陪同邓小平视察深圳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自然离不开王震当年的大力支持,而他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实干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秦汉三国时期列朝列国志】... 孙吴(十一):孙休 13.孙休 吴景帝孙休(235年-264年9月3日),字子烈,吴大帝孙权第六子...
原创 美... 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从来不会过时,曾经的四大美女尽管说谁都没见过,但是根据古人的描述能让人感觉到肯定都是...
原创 他... 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厂,即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西南的孟家屯附近奠基,三年后,...
原创 这... 在江西上饶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江先生家的老宅里隐藏着一个关于时间与传承的秘密。这个秘密,与一枚江西...
曾“被全国考古宠着” 今应聘敦...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2020级本科毕业生代表钟芳蓉发言。 7月3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布了该院本科...
中华五千年,源头在哪里 □ 林颐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这种内在的凝聚力是世界文明里独一份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起追本溯...
原创 他... 1940年12月,在豫皖苏边区驻扎的我党新四军第六支队内部,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党的叛变事件,第六支队的...
原创 真... 《后出师表》,是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之前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与第一次北伐前上表的《前出师表》相对应。但是很...
原创 7... 1979年是时代的重要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一年里中央高层发生了调整与变动,对汪东兴的调整...
原创 他... 前言 战乱年代,为了同胞不再遭受侵略者的残害,为了祖国大地不再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践踏,许多革命者勇敢地...
原创 假... 前言 在《水浒传》中,宋江最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梁山好汉们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但假如宋江坚持不接受招...
原创 “... “封侯拜将”是每一位中国男人的浪漫,也是每一位军人参军时的志向,自古以来如此。 新中国的首次授衔是在...
原创 为... 都是《三国演义》惹的祸。“显刘备近伪,状诸葛近妖。”演义、戏曲、评书(包括现在的讲坛、影视和网文),...
原创 刘... 刘伯温,一个千古之谜的人物,他的智慧和预言能力成为了世人称颂的对象。据说他曾经预测过许多事情,并以惊...
原创 此... 古代有很多的王朝,自然就有很多的皇帝。而这些皇帝并不是各个都是能心系天下完成大业的,甚至有些皇帝现在...
原创 兄... 朱元璋出身贫寒,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是起义,从零开始建立了新的王朝,同样他一个人的力量,是...
原创 上... 上世纪末的黑帮大佬,带200名小弟灭外省黑帮,坐拥上亿资产 导语:说起黑帮,相信大家最了解的还是电影...
原创 探... 唐高祖李渊,我国历史上一位看似比较平平无奇的皇帝。 有些人看似很平常,其实他们很有野心,李渊就是一个...
原创 比...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大家好,我是大鹏,今天我来讲一下,汉代第一大侠晁错,背锅的故事。 汉...
欧洲如何破局“内卷”:文化、制... 第一层思索,欧洲人宛如虔诚的信徒,坚守劳动法的神圣殿堂,社会福利之网严密而坚韧。然而,当疑云缭绕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