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司马懿的儿子,一般人都会想到司马师、司马昭。可这两个人活着的时候虽然权力都很大,一个废过皇帝,一个杀过皇帝,但生前可都没当过皇帝。
司马懿的儿子里,只有唯一一个当过皇帝,就是他的小儿子——司马伦。
最近《军师联盟》大火,军事联盟里面司马懿身边除了正室张春华外,还有一位美貌聪慧又颇有政治眼光的柏夫人,司马伦正是柏夫人的儿子。
司马伦小时候,父亲司马懿和两个哥哥司马师、司马昭冒诛九族的风险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消灭了政敌曹爽的势力,换来了司马家族的大权在握。
作为司马懿最小的儿子,司马伦没有经历过父兄在陇西被诸葛亮修理的欲哭无泪的惨境,也没有参加过高平陵之变里生死瞬间波云诡谲的险中求生,更没有体验过平定淮南三叛时对司马家族生死存亡的紧要攸关。
换句话说,从司马伦记事起,司马家族就已经是控制朝政的权臣家族了,所以司马伦从小就不读书,没什么才干智慧,而且性情贪婪狂妄,肆意妄行。
等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建立西晋,就把司马伦这个叔叔封为赵王。后来晋惠帝即位,又升他为征西将军,让他镇守关中。可司马伦哪有这个才干,天天贪赃枉法胡作非为,逼得本来归顺的少数民族氐族、羌族反叛,灰溜溜的被叫回了朝廷。
一回到朝廷,司马伦就投靠了皇后贾南风,去抱贾南风的大腿。天天给贾后和贾后的母亲郭槐送礼,不顾自己辈分比贾后高两辈,谄媚侍奉,讨好贾后,就为了能谋得一个好的官位。
因为惠帝智力低下,无法治国,所以贾后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皇帝。贾南风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天性凶狡,为了权力双手沾满了鲜血,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就是她。
然而当时朝廷里面执掌朝政的是张华、裴頠这些正直又有才干、一心为国的人,他们厌恶司马伦为人,既没有才干,人品更败坏,坚决反对给司马伦高官。所以司马伦想要的录尚书事、尚书令都没有得到,只给了他一些没什么权力的小官。
司马伦自然气的咬牙切齿,除了忌恨张华等人之外,又动起了歪心思。当时的太子不是贾后的亲生儿子,所以贾南风找机会废掉了太子。因为司马伦这些年给贾后拍马屁拍的太舒服了,贾南风把他看成心腹,提拔司马伦为右军将军。
太子的部下们因为太子无罪被废都很感伤,想冒死废黜贾后,然后迎太子复位。司马伦这时是右军将军,手里有一部分兵权,所以去找他商量。
司马伦这种奸诈的小人,马上就发现这里面有利可图。因为太子为人正直,自己这些年向贾南风谄媚太多,即使太子复位也不可能给太多的赏赐,不如将计就计。
于是,司马伦把计划泄露给了贾后,劝贾南风杀掉太子,让太子旧部绝了念想。果然贾后太怒,派人杀了太子。
接着,司马伦就勾结党羽,以为太子报仇为名,冲进皇宫发动政变。先抓到了贾后和她的党羽,接着又把这些年来一起压抑自己的张华、裴頠抓起来杀掉。最后自封为使持节、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相国,就如同当年他爸司马懿、他哥司马昭在曹魏时辅政的一样。
司马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野心,大权独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百官都听从他。可司马伦比贾南风还不如,不但自己没有治国的才能,也不会用有治理国家才能的人,只会用一些奸佞小人,作威作福,贪图享乐。以前得罪过他们一党的人,都被他杀了报复。
虽然掌握大权,司马伦更飘飘然起来了,他的野心又进一步膨胀了,终于废掉了白痴皇帝晋惠帝,自己当起了皇帝来。
为了庆祝自己当皇帝,司马伦大肆封赏党羽,连奴仆士卒杂役也都加封爵位。每次朝廷会见,坐满了带貂蝉帽子的。当时的老百姓都说:貂不足,狗尾续,知道他不会有好下场。
可司马伦的龙椅屁股还没有坐热,外边就传来了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起兵的消息。司马伦急忙派军队去镇压,可他倒行逆施、篡位称帝,早就让天下人失望了,所以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一触即败。
就是朝廷内部,百官自三王起兵以来,没人不想杀了司马伦以谢天下。当听说去镇压三王的军队被打败后,果然内部就有人举兵反叛,废掉了司马伦的皇帝位,把惠帝迎了回来。
几天之后,朝廷就下达诏书,赐死司马伦。司马伦知道自己搞的天怒人怨,死了也无颜面对司马懿、柏夫人,用手巾挡住脸,喝下了金屑酒自杀。
司马伦恶贯满盈,自然是咎由自取、死有余辜。他死了之后,因为讨伐他而起兵的三王各拥雄兵,割据一方。为了争夺最高权力,他们又带着各自军队互相攻击,把更多的无辜百姓卷入了战乱。全国各地都是烽火连天,彻底天下大乱了。历史上把这次司马氏宗王之间的大混战称之为八王之乱。
就在八王之乱的内战中,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三代人建立的西晋也彻底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