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桂生先生,于2024年6月29日中午逝世,享年94岁。刘桂生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鉴于他在李大钊、中共早期历史、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新文化运动史等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刘桂生于2021年获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授予的“李大钊研究终身成就奖”。
刘桂生,
图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官网
今天上午在清华大学校医院殡仪馆举行“刘桂生先生遗体告别仪式”,送别我敬爱的伯伯,此刻乘坐在北京开往上海的高铁上,泪水不停地流下来。
伯伯刘桂生是奶奶刘静贞的侄子。从1998年8月份起,在没有爷爷的这些年,大凡遇到难事或疑问,第一时间我便是打电话向伯伯求教,这已成了常态。
1980年春天,第一次见到伯伯是他来上海公出。爷爷特别要伯伯给我和堂弟讲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那天伯伯十分详细地讲解龚自珍写《病梅馆记》的时代背景,侃侃而谈。今年四月份,得知伯伯身体不好,我来看他,说起这件事,他说他忘记了。想想后又说,好像有这回事。我说,这也许是爷爷在考验您,因为您给我们讲课的时候,爷爷就坐在边上听着。四月份见面,伯伯说了他的很多经历,我大多是第一次听说,现在已成了回忆。
也是在这一次,正好家里要寄书,我正在包扎中。伯伯说邮寄包书有诀窍的,既省纸又安全。他边说边示范,寄书时应该如何打包,以避免在邮递中图书遭受损坏。从此,每每寄书,总会想起伯伯那天教授的情景;从此,我就按伯伯教的方式包扎。
1980年代,伯伯来上海大多是在大学讲课。有一次伯伯送我50元,他说这是他在复旦大学讲一节课的报酬。听伯伯学生杨琥老师说,80年代,伯伯讲课那是非常生动的。
1989年底,伯伯来上海,正当我入职上海书店出版社跟随范泉老师编辑《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的时候,伯伯说,他在上海书店有一个特别的经历,这些年一直忘不了。原来,伯伯当年下放到江西,路过上海他还到福州路去逛书店,在上海旧书店里看到一套《饮冰室合集》。他在书店考虑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还是不买,可是一到江西,他就后悔了。
伯伯,您就是一个书痴!一生以书为伴!这几天,您离世的消息充满屏幕,您肯定没有想到。您丢下了您心爱的书籍,离它们远行;您的“李大钊研究终身成就奖”的证书,还在客厅里等待您的归来。
十几年前,伯伯得知我编辑有关孙中山宋庆龄的图书较多,他建议我必须去拜见尚明轩老先生,他可以引见;2018年得知我正在编辑《中国福利会志》,伯伯在电话里说出他对现今志书的看法,提醒我在编辑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今天中午送别伯伯,目送伯伯被推进火化,不禁泪如泉涌。这一幕又使我想起了1998年8月5日下午,伯伯和我一起送别爷爷的情景:那天爷爷告别仪式结束后,伯伯和我坐上灵车,护送爷爷送到闵行火葬场。我们两人站在炉前,看着爷爷被推进炉门的最后一刹那,火苗烧起了红绸布,“哐”一声,炉门关闭。今天,那一幕又清楚地浮现在我眼前。
伯伯,您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
作者:郑晓方
文:郑晓方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