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两次上书,一次差点被杀,一次直接被流放,嘉庆为何厌恶他说真话
迪丽瓦拉
2025-07-04 07:02:12
0

撰文:乔西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01.

公元1799年的一天,嘉庆帝在看完一本奏折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很快,一道旨意从中央下达:有关部门须尽快将时任翰林院编修洪亮吉缉拿归案,并严加审问。

军机处和刑部的官员不敢怠慢,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对洪亮吉的逮捕、审讯和宣判,并将最终结果呈皇帝御览。

皇帝翻开判决书,上面指出,洪亮吉大不敬罪名成立,证据确凿,判处其斩立决。

但这个看起来很合理的结果并没有让皇帝的内心恢复平静,反而给他带来了一丝忧虑。就在不久之前,他下达诏书鼓励官员各抒己见,上书直言,指出朝政弊端,以表达自己要广开言路,祛邪扶正的决心。

可是就在命令下达后不久,他就要对一位因言获罪的官员处以极刑,这是不是说明自己之前的“求进言”只是装装样子,大臣们会不会因此战战兢兢,言路大开的好局面会不会因此消失殆尽?嘉庆帝很苦恼,沉思良久,他给了洪亮吉如下的判决:

其语涉不经,全无论次,肆意妄言,有心诽谤。但念其上书言事,响应号召,故将死刑改判流刑,发配新疆伊犁。

不知在去往新疆伊犁的路上,洪亮吉是何种心情,但总归不会太好,也许他会想起韩愈的那首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从古人的诗句中寻找相似的心境以慰籍自己,或许是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

洪亮吉,字君直,江苏常州人,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本人刻苦攻读,一心指望通过科举考试扭转命运,并实现他的抱负。虽然科考的道路并不顺利,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洪亮吉在乾隆五十五年以一甲第二名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那时他已四十五岁。

据《清史稿》记载,亮吉性情豪迈,喜论时事。这一点在他以后的人生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嘉庆三年,朝廷以论镇压白莲教为题考察官员,洪亮吉感觉时机到来,心潮澎湃。他迅速动笔,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字字珠玑,针砭时弊,将大清朝的政治问题揭了个底朝天。

嘉庆帝在读完这篇文章后,心情不佳,他认为此人夸大其词,歪曲事实,有抹黑大清,否定朝廷工作成果的嫌疑。他本想将洪亮吉缉拿严办,但苦于当时并未亲政,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了这个喜欢大放厥词的家伙一马。

#02.

按理说洪亮吉应该感到庆幸,但他似乎对这个冷处理的办法并不满意,自己的意见没有得到讨论或采纳,就像一颗投入大海的小石子,激不起一丝波澜,这让他觉得才华无处施展,大清朝的现状永远也不会改变。

但令他意外的是,转折点很快就到来了,太上皇驾崩,皇帝正式亲政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祸乱朝政多年的贪官和珅。嘉庆帝在亲政初期表现出了他试图扫除乾隆晚期弊政的决心,这让洪亮吉看到了希望,也许他施展抱负的真正时刻才刚刚到来。

为了再次入朝为官,洪亮吉跑去求见嘉庆帝的老师,大学士朱珪。朱珪的话很有份量,尽管之前对洪亮吉印象不佳,但嘉庆帝还是同意重新起用他,让他参与编修实录。

编修实录的工作并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尤其是皇帝还表达了对自己工作的不满,这让洪亮吉很沮丧,离开的念头再一次诞生。他只是想要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所见所学,所思所感的东西展现出来的机会。就在他心灰意冷,准备离京时,这个机会竟自己撞了上来,皇帝下召求言,这正是洪亮吉梦寐以求的事情。

他迅速准备,又是大笔一挥写下几千字,由成亲王永瑆代为呈递,题目是《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嘉庆帝阅毕,大动肝火。

奏折一上来就对嘉庆亲政后的努力做了否定,指出皇帝虽然有心对朝政做出改变,但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原因首先在于皇帝本人不够努力,没有继承祖宗励精图治,宵衣旰食的精神。

其次在于皇帝施政手段不够强硬,言路似开非开,赏罚不够分明。并进一步说明大清的官场是如何腐败黑暗,官员办事敷衍糊弄,只知敛财钻营,大清朝已经病入膏肓,倘若不加以施救,必将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最后,他给出建议,希望皇帝能效法雍正朝政令严明,面对贪腐横行,满朝消极情绪漫延的情况,需得用重典治理,然后再效仿圣祖康熙的宽仁,刚柔相济。只有大力改革,大清朝才有转危为安的可能。

#03.

嘉庆帝非常生气,认为洪亮吉的言辞十分夸张并且危险。他说大清官场尽是贪官污吏分明是歪曲国家现状,倘若真如他所言,大清岂不是一片黑暗,是不是该如历史上的其他王朝那样,即将走向灭亡?奏折还指责皇帝不够勤勉,这是不是意味着大清的悲惨情景是他嘉庆一个人的责任?

至于所谓的重典治国,更是与嘉庆本人的施政方针不符,一心守成的他不愿意,也不可能冒任何政治风险,那些胡乱的改革很有可能导致朝政混乱,让大清的百年基业毁在自己手里。延续乾隆的政策,维护原有的框架才是支撑大清的根本。

出于避免堵塞言路的目的,洪亮吉得以轻判,流放到遥远的伊犁,在那里,只有边塞的寒风能听懂他的心声,发出呜咽的悲鸣。

嘉庆帝虽然很气愤,但并没有真想将洪亮吉赶尽杀绝,也许他心里并没有完全否认那份奏折里的观点,之后的事实也逐渐印证了大清的病情远比他想象的更严重,吏治的情况远比他以为的更糟糕,只是这位皇帝终究还是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依旧在陈旧过时的圈子里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大清这艘外观庞大,内部却千疮百孔的巨船。

嘉庆五年,京城大旱,皇帝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检查是否有违背天意之处,最后做出的决定是为洪亮吉平反。在颁布的上谕中指出,洪亮吉虽然言辞过激,但也是一片忠心,且劝告皇帝勤政、远离奸佞的意见,已经被皇帝采纳。最后希望满朝大臣学习这种精神,继续进言献策。

离开伊犁后的洪亮吉在游历一番后回到了家乡,从此不再过问政治,一心做学问,成为了清代有名的学者。而洪亮吉上书事件则被写进了史书里,供后人评说。

总之,这个发生在嘉庆亲政初期的事件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清朝当时的一个缩影,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在明显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种种矛盾是必然的,而其走向灭亡的命运也是注定的,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秦汉三国时期列朝列国志】... 孙吴(十一):孙休 13.孙休 吴景帝孙休(235年-264年9月3日),字子烈,吴大帝孙权第六子...
原创 美... 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从来不会过时,曾经的四大美女尽管说谁都没见过,但是根据古人的描述能让人感觉到肯定都是...
原创 他... 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厂,即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西南的孟家屯附近奠基,三年后,...
原创 这... 在江西上饶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江先生家的老宅里隐藏着一个关于时间与传承的秘密。这个秘密,与一枚江西...
曾“被全国考古宠着” 今应聘敦...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2020级本科毕业生代表钟芳蓉发言。 7月3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布了该院本科...
中华五千年,源头在哪里 □ 林颐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这种内在的凝聚力是世界文明里独一份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起追本溯...
原创 他... 1940年12月,在豫皖苏边区驻扎的我党新四军第六支队内部,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党的叛变事件,第六支队的...
原创 真... 《后出师表》,是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之前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与第一次北伐前上表的《前出师表》相对应。但是很...
原创 7... 1979年是时代的重要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一年里中央高层发生了调整与变动,对汪东兴的调整...
原创 他... 前言 战乱年代,为了同胞不再遭受侵略者的残害,为了祖国大地不再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践踏,许多革命者勇敢地...
原创 假... 前言 在《水浒传》中,宋江最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梁山好汉们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但假如宋江坚持不接受招...
原创 “... “封侯拜将”是每一位中国男人的浪漫,也是每一位军人参军时的志向,自古以来如此。 新中国的首次授衔是在...
原创 为... 都是《三国演义》惹的祸。“显刘备近伪,状诸葛近妖。”演义、戏曲、评书(包括现在的讲坛、影视和网文),...
原创 刘... 刘伯温,一个千古之谜的人物,他的智慧和预言能力成为了世人称颂的对象。据说他曾经预测过许多事情,并以惊...
原创 此... 古代有很多的王朝,自然就有很多的皇帝。而这些皇帝并不是各个都是能心系天下完成大业的,甚至有些皇帝现在...
原创 兄... 朱元璋出身贫寒,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是起义,从零开始建立了新的王朝,同样他一个人的力量,是...
原创 上... 上世纪末的黑帮大佬,带200名小弟灭外省黑帮,坐拥上亿资产 导语:说起黑帮,相信大家最了解的还是电影...
原创 探... 唐高祖李渊,我国历史上一位看似比较平平无奇的皇帝。 有些人看似很平常,其实他们很有野心,李渊就是一个...
原创 比...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大家好,我是大鹏,今天我来讲一下,汉代第一大侠晁错,背锅的故事。 汉...
欧洲如何破局“内卷”:文化、制... 第一层思索,欧洲人宛如虔诚的信徒,坚守劳动法的神圣殿堂,社会福利之网严密而坚韧。然而,当疑云缭绕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