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江竹筠,也许你很陌生,但如果我们称呼他为江姐,你是否一扫眼前的疑云?是的,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的江姐,牺牲时年仅29岁。
正是一展宏图的年纪,却死于敌人的折磨,该是如此的信念让这样的一位女中豪杰宁愿一死,也不愿意透露一丝一毫背叛心中的信仰。
作为烈士的后人,江姐的儿子彭云晚年坦言:“母亲的遗愿,我只完成了一半...”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她就该不平凡
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普通家庭,没有人能想到,这样的一个家庭会出这样的一位可歌可泣的女英雄。
但是因为家庭的原因,父母不和睦,性格上的差异让他们不得不分开过日子,她的母亲带着江竹筠和他的弟弟一起投奔了远在重庆的兄弟。
因为家里并不富有,所以年仅十岁的江竹筠便入了当地的织袜厂当了一名童工,当时只求一口饭吃,10岁的她便很懂事,勤勤恳恳的工作,一起工作的女工都认为这个小孩子很能吃苦,谁能想到,她的本事还不止如此。
江竹筠深知自己的命运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读书能改变她的一生,于是她一有空就沉浸在知识的海洋,空隙还能做一些细工补贴家用,就冲这这样的一股劲,1939年最终她如愿以偿的考入了重庆的中国公学,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毕竟当时的女孩子想读书是很难的一件事。
在当时的局势下,江竹筠遵从自己的内心加入了我党,本着对党的向往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追求,她一心向往革命的圣地----延安。
但迫于局势,他只能留在重庆承担非常重要的联络工作,这样的工作自然需要一份适合的职业,经过多方考虑,他决定选择以会计的身份担任这样的联络工作,但江竹筠对此一窍不通,只能没日没夜的刻苦研习,终于,经过非常短的时间她掌握了会计专业,为了自己的组织和任务,她愿意尽其所能。
同年,江竹筠得到组织认可,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江竹筠完全能胜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就是党内新星升起的一颗新星。
“他倒下了,还有我!”
故事原本幸福美满,一对党政佳人,一对被旁人羡煞的神仙伴侣,却落得个阴阳两隔的结局。
故事原本美满,但止于1948年冬,彭咏梧牺牲了,在他组织部暴动时不慎被拿下,敌人为了示威共产党革命者,将他的头颅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每天来来往往的人看着血淋淋的头颅,心中却满是悲切,因为他们深知,这是一位受人敬仰的革命英雄。
同样悲痛的江竹筠很快便忍着心中的悲伤开展下一步工作,她知道,只有取得成功,才对得起自己死去的丈夫,她对组织保证会继续开展工作,一个人倒下,应该有人主动站起来!
工作还在继续,刚经历了失去丈夫伤痛,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沉溺于此,他更加努力的工作,只为了有朝一日能早日看到自己和丈夫都想看到的时局,如果你不在了,那我一定替你走完这段路。
1948年6月14日,这对于江竹筠来说,是毁灭性的一天,由于组织内有人叛变,江姐落入了敌人的圈套,不幸被捕入狱。
由于知道江姐的身份,国民党军和特务想从她的嘴里撬出有用的情报,但他们没想到江姐的忍耐超乎他们的想象,就算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也无法从她的嘴里闻到任何信息,共产党人的意志是坚定的,他们对组织的忠诚是坚如磐石。
监狱里各种残忍的招数带来的痛楚都是刻骨铭心的,他们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要知道,十指连心,但无论他们怎么做,江姐就是拒绝开口。
原本敌人急于从这个年轻的女战士嘴里得到关键性的消息,但无奈他们找错了人,他们捉到江姐,得不到任何东西。
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江姐咬紧牙关,只字不提,他们想要屈打成招,这套方法在江姐这儿完全不奏效。
毒刑拷打不过尔尔,只不过是考验,而这些江姐经受得住,大不了以身殉国,绝不做苟且之事!
一颗新星陨落,但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繁荣昌盛的今天,正是江姐等一众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共产党人用全部心血换来的。
虽然江姐终于到了自己丈夫的身边,得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相伴终身,但他们的血脉还在传承。
在监狱中,江姐在自己临死前给谭正伦的弟弟谭竹安写下托孤的遗书。其中就明确表达了对自己孩子的嘱托。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也因为父母的工作实在危险,彭云出生不久便被迫与母亲分离,为了保护小彭云的安全,他们只能陌生又熟悉,二人只能与小彭云保持距离。
“我要是遭遇不测,云儿就拜托你了,等他长大了,告诉他,我们希望他能够完成我们未完成的遗愿,将建设新中国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
就这样,虽然自己离开了,但自己的孩子仍然能平安的成长。
带着她的光环,有好好长大
因为是烈士的孩子,彭云从小就在母亲江姐的光环中长大,走到哪里听得最多的还是有关自己母亲的话题。作为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儿子,彭云的压力也是很大,如果自己不够优秀,是不是会愧对自己的父母亲?
好在彭云读起书来也不含糊,他的成绩向来优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的一所军事大学,这在当时能考上大学是很不容易的,不仅要靠自己,还要靠叔叔阿姨们的帮忙,但好在他也争气,事事都要当第一,事事都要证明自己可以。
1970年毕业后分到了沈阳一家工厂工作,由于自己的身世加上自身的能力,他受到了领导的赏识,他的工作能力很出众,再加上很上进,周围的同事和领导都很喜欢他。
1973年,彭云与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易小冶结婚,两人原本就是同学必产生情愫最后走入婚姻的殿堂。
易小冶的家就在北京,他的外公可不是一般人,外公是我们熟知的大英雄杨开慧的舅舅。1975年彭云调到北京四机部一个研究所工作,全家得以团聚。
原本这样的生活就已经是很多人触摸不到的了,但彭云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仍然不断学习,恢复高考后,他进入了中国科学院继续深造,这让大家对他的赏识愈加肯定。不久后,他又奋力读书,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自此奔赴美国,先后在多个不同的学校学习,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就这样已经很优秀了,但他仍然认为还不够,他需要更努力,更上进,要配得起他们对自己的期待。
回国?不回国?
时光荏苒,万事皆有变数,彭云能在异国他乡闯出一番天地,除了他自己,在国内的时候,关心自己的彭咏梧的原配夫人谭正伦视他为己出,该有的都没有少,这份爱自然是从妈妈身上衍生出来的。
得知彭咏梧和江姐为革命事业做出的深明大义的谭正伦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她决心把彭云好好抚养成人,把他当成亲儿子一样抚养成人,为了照顾彭云,谭正伦拒绝了组织安排的其他工作,选择留在托儿所,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可以说是非常重情义。
江姐把孩子托付给这么靠谱的人,也是选对了人,也是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归宿。谭正伦经常给孩子们讲父亲、江姐的故事,让孩子们做一个有用于国的人。
在国外才能不需要被外界给自己,关于他妈妈的压力,对于回国这个问题,彭云自己也是侃侃而谈,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该回去。也曾经努力过,但是想不好回国做什么,国内的环境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只有在国外才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更别说原本想做大的事情就回来了。
但是还没等做起来就老了,也是,在设备比较齐全的地方才能大展拳脚,只要心中还存着一片故土是不成问题的。
时光匆匆流逝,现如今的彭云已经在美国定居,作为烈士之后的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为什么不回国,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江竹筠临终时的遗愿难道他都忘了吗?不,他没忘记!那流金岁月他怎么能忘?!母亲的遗嘱缠在他的心头,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不会忘!”
他一直深埋着对母亲的爱,对祖国的思念,彭云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我是她的儿子!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对她肃然起敬!血浓于水,出身之地怎能避而不见?
彭云来到美国后,这里的学术研究条件让彭云大开眼界,这里的技术发达,科研环境好,一定能在这里干出自己心中想要的业绩和事业,他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做出一番成绩,回国后为祖国的建设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彭云本来是打算回国的,但是美国看着这么一个高高能力天才即将学成回国,美国方面马上给他套上了“终身教授”的“荣誉枷锁”。
如此枷锁让彭云左右为难,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不得不说美国的鬼点子实在是太多了。像要困住所有优秀的人一样,美国的手法一直难缠,这也让彭云犯了难,回国的期许一拖。
虽然定居美国的彭云无法平静地回国,但儿子彭壮壮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效力,也算是替父亲了却心愿。令人惊叹的巧合的彭壮壮的人生伴侣仲琦也是一位红色后代,他的母亲也是一段神奇的红色佳话,万事皆有缘。
可是大家总质疑他,既然思念故乡,既然想完成母亲的愿望,为何不回国?这也让彭云陷入了深深地自责与焦虑。
他留在美国的原因既有舆论的压力,也有家庭的困扰,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想走就走可能不不管家人的感受。
每当面对媒体采访而当被问及回国这个问题时,彭云总是这样说:“我现在年纪大了,我曾经想过要回到我的祖国,可是我没有什么作为,对国家也做不出什么贡献,所以回国日程一拖再拖...”
而对于江姐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遗愿问题,彭云坦言:
“母亲的遗愿我只做到了一半,但是她的遗愿,我不会忘!”
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看到儿子回国效力自己的祖国,彭云业得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心安,这也算是替自己的母亲完成遗愿,虽然不是自己亲自实现,但也总归是母亲的血脉,血脉传承,终归是一份归属。
相信江姐在天有灵也能理解儿子的为难,也能为孙子的所作所为感到欣慰,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
总结
江姐的精神也告诉我们,艰难与坎坷挡不住我们前行的脚步。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只要保持信念坚定、态度积极,就一定能排除万难,取得成功。江姐的一生就是这样鲜活的,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追求进步。
在当今社会,同样需要学习江姐这种精神。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断追求进步,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家庭生活中,都要以江姐为榜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江姐这种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一笔宝贵财富。她坚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乐观向上的心态,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追求的品质。让我们一起铭记江姐的事迹,把江姐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