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时期的时候清朝朝政腐败,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但即使在这个时候,清朝朝廷也没有忘记在民间敛财,依然有着不少买官的勾当。
其实卖官鬻爵的这个行为并不是清朝的首创,在明朝之前就有着这种捐官的制度,在明朝的时候,更是将买官的这种勾当直接搬到了台面上,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想要入朝为官不仅仅是寒窗苦读这一条路,有条件有钱财的富商们也可以通过捐官的制度走向朝廷,成为国家的官员。
清朝建立之后,也是继承和发展了明朝的这个制度,在清朝的时候存在着许多买官的情形,尤其是在晚清时期,更为普遍,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
买官的这个制度起初的初衷是好的,一方面统治者希望能够借此扩大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希望这些有财力的人进入国家的权力机构,因为这些人能够有这么多的钱财,也说明了他们的能力,希望能够获得这些人的支持,让政府更加有效的运行下去。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朝中卖官的人越来越腐败,将很多的官职随意地卖给了这些精明的商人,他们在上台之后做出了很多鱼肉百姓的事情,希望能够赚回本钱,在清末的时候甚至还出现了几个人一起合资买一个县官一起赚钱的事情,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但是买官的人也并非都是这种利益熏心的精明商人,也有着不少真正想要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番事业的人,今天史君要说的这位主角,就是一位愿意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巨富。
尽管他的官职是买来的,但是他为国家为人民出力的这个心,却是真的,他就是晚清时期的巨富盛宣怀。
他在职的时候兴办洋务,创立了不少高等学堂,建立了不少近代的新兴工业,他还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堪称是近代的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盛宣怀的一生有着许多的传奇事迹以及不凡的成就,但是他一生当中却有过一个最为亏本的买卖,让他赔了三十万两银子,当时和他“做生意”的,正是清朝的皇室,身为内阁总理大臣的庆亲王奕劻。
在1911年,也就是清宣统三年的时候,此时的清王朝已经走向了末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奕劻依然不忘记敛财,他收了盛宣怀三十万两银子,给了他一个邮传部大臣的职位。
邮传部大臣就是负责当时邮政、铁路等方面的新兴业务,按理来说这一个职务应该是一个肥差,其中有着不少的油水可以捞,盛宣怀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才选择花这么多钱买下来的,但是让盛宣怀绝对没有想到的是,清朝会在他刚当上这个官职之后不久就灭亡了,他花钱买的这个官职,自然也就白买了。
说起来,清朝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灭亡,和盛宣怀当上这个官之后做出的决定也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盛宣怀上任之后,就下令将其他省修建的铁路和邮政全部交给中央领导,这地方上的人能同意吗?人家辛辛苦苦修的铁路什么的,最后钱都让你来赚吗?
因此这个措施一经发布,在许多地方就爆发了保路运动,虽然盛宣怀下令镇压了,但也无济于事,国内的矛盾日益激烈,就这样,清王朝在浩浩荡荡的革命起义当中灭亡了,盛宣怀也丢掉了花巨资买的这个官职。
花了三十万两银子当了几个月的官就下岗了,还导致了一个王朝的灭亡,盛宣怀这笔买卖做得实在是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