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三十八:陆军一级上将、国民训练总监、南京卫戍司令官唐生智。唐生智(1890-1970年),字孟潇,号曼德,外号“佛教将军”。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保定军校毕业,北伐军主将之一,曾三次反蒋。失败后失去兵权,任国民训练总监。七七事变后,军委会执行参谋本部甲等预案,在上海挑起战争,致使日军大举增兵上海。日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上海国军撤往苏北和南京。日大本营下达攻占南京的命令。
很多人喜欢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在心中有所疑问,为什么当时受南京的是已经没有兵权的卫戍司令湘军唐生智,为什么当时不选择拥有众多的中央军大佬呢?细细数来,诸多史料也是自相矛盾。原因无非有三: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乃是唐生智当时的军事职务和工作性质,从而使蒋介石和军事委员会高参们认为唐生智守南京最为合适。
数次反蒋失败后,老唐既没了基本部队也没了争雄的心气,在全国各派一致抗日的大气候下,彼时就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部长、警卫执行部主任,陆军一级上将。这个“警卫执行部”是秘密成立的,中心任务就是对日战备,即策划一旦中日开战时中国军队的防御战略方案,作为保定一期的高材生,唐生智在军事专业上还是有二把刷子的。
多少中国军人参加了那场惨烈的保卫战?多少人为保卫当时的首都而牺牲?一直颇有争议。笔者对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参战人数,做个简要的考证。要在日军具有绝对优势的军力下,守住无险可守的南京,是不可能的。但是南京又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不做任何抵抗就放弃南京,也无法对全国人民交代。在最初的计划中,只准备用十八个团,大约5个师左右兵力象征性防御。随着唐生智主动要求死守南京,蒋介石派给唐生智的部队越来越多,最后达到了近13个师加1个号称“御林军”的教导总队。这些部队从番号上来说,国军足有15万人之多。
按唐生智自己的估算,当时交给他指挥的国军步兵番号有十三个师,再加上相当于加强师的教导总队,理论上这些部队满编,会有十八万人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南京宪兵司令部、南京防空司令部、运输司令部、三个江防要塞司令部所辖的部队。如果这些部队满编,会有超过二十万人以上。
然而,真正满编的部队只有从汉口赶来支援的第二军团的两个师。其余的十一个师均是由淞沪战场撤出,受重创待补充的残部。至于宪兵和江防司令部的部队,本来也不是精锐,忽略不计了。因此实际上保卫南京的国军部队不到九万人,其中新兵大约占了三万人。
但是这支临时拼凑的部队,由于大部分都是上海扯下来的,士气并不高,之间协调能力也差,而唐生智的指挥更是糟透了,最后致使这支部队在撤退时因为缺乏秩序,变成了溃逃,南京保卫战变成了南京大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