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清东陵的皇陵基本都被盗毁,只有顺治皇帝的清孝陵保存完好?
迪丽瓦拉
2025-07-04 18:03:05
0

自1928年夏天,军阀孙殿英首次盗挖清东陵之后,就开启了此后清东陵屡次被盗的悲剧。

其实清东陵只是属于清朝皇陵的一部分,清朝皇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位于关外沈阳和赫图阿拉(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清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清昭陵以及埋葬爱新觉罗氏祖先的清永陵,清朝关外这三座陵寝属于祖陵了,统称为关外三陵;

第二部分就是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这里面共埋葬有顺治皇帝的清孝陵、康熙皇帝的清景陵、乾隆皇帝的清裕陵、咸丰皇帝的清定陵、同治皇帝的清惠陵五处帝陵;

第三部分就是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这里面共埋葬有雍正皇帝的清泰陵、嘉庆皇帝的清昌陵、道光皇帝的清慕陵、光绪皇帝的清崇陵四处帝陵,这就是清朝皇陵总共分别位于四处的陵寝。

在清朝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这三部分清朝皇家陵园中,保存最完好的就属关外三陵,至今三百多年,关外三陵除了有些年久失修之外,基本保存非常完好。

清西陵也基本保存完好,在清西陵的四座帝陵中,除了光绪的清崇陵在民国时期惨遭盗挖之外,其他的帝陵基本都保存完好,地面建筑也保持的非常完善。

清东陵是所有清朝皇家陵园中被盗得最惨的,清东陵是清朝顺治入关之后,在顺治去世后修建的第一座关内清朝皇陵,可是至今除了顺治的清孝陵保存完好,其余的帝陵、后陵、妃陵都被盗挖得很惨,几乎是被盗空了。

那么为何就清东陵被盗挖的最惨,而顺治的清孝陵却能保存完好呢?

民国时期清东陵惨遭各路人马盗挖

清朝灭亡之后,清朝皇陵的守护力量就远不如从前了,清东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民国时期屡次遭到盗挖。

最先盗挖清东陵的正是民国军阀孙殿英,1928年夏天,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义带领军队进驻河北遵化的马兰峪中,而马兰峪正是清东陵所在地。

其实最初孙殿英的部队是奉命到遵化一带剿匪,当时遵化一带的大山里有很多土匪横行不法,这些土匪扬言要盗挖清东陵,于是民国政府就派孙殿英所部前往剿匪,孙殿英到了遵化之后就把当地的土匪都给打跑了。

打跑土匪之后,孙殿英又为军费开支发愁,由于他不是民国政府的正规嫡系部队,因此军费经常不到位,而遵化的土匪此前扬言盗挖清东陵,就给了孙殿英灵感,于是孙殿英决定盗挖清东陵,既能满足军费开支,还能让自己大捞一笔,就这样孙殿英用枪炮炸药炸开了清东陵的墓门。

最初孙殿英是打算盗挖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的清景陵,但是当孙殿英带人找到景陵地宫入口时,发现里面积水很严重,因此孙殿英只能放弃了盗挖清景陵的计划。

这里说一下,清东陵整体范围土质并太好,地宫非常容易产生积水,当初雍正本来已经在清东陵范围内选墓址了,就因为发现土质不好,所以雍正才改在河北易县修建了清泰陵,也就开创了清西陵。

孙殿英被康熙的景陵积水劝退之后,他就又把主意打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上面,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仅次于康熙,而且乾隆实际执政六十四年,比康熙时间还长,所以孙殿英认定乾隆在位执政这么久,其墓中肯定有非常丰厚的陪葬品,于是孙殿英就用炸药炸开了清裕陵的墓门,将其中珍宝盗挖一空。

孙殿英不仅盗挖了乾隆的清裕陵,他还盗挖了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孙殿英自幼就听老人说过慈禧太后极度奢侈,所以他认为慈禧太后墓中陪葬品也必定极其丰厚。

果然,乾隆和慈禧太后真没让孙殿英失望,裕陵和定东陵墓中的珍宝让孙殿英整整用了七天时间,派了三十多辆骡马车运输,才把墓中大部分陪葬品运走,由于乾隆和慈禧的奢侈成性,让孙殿英满载而归,孙殿英就没有继续再盗挖其他皇陵。

孙殿英盗墓的破坏性非常强,他只运走了陪葬的金银珠宝,而乾隆是文雅之人,在他墓中有着非常丰厚的文物陪葬品,比如唐宋元明时期的名人字画和古籍珍本,孙殿英认为这些都是没有用的废纸,将其弃之在地上,其中就包括明朝著名大才子唐伯虎的真迹孤品《寒秋图》就被孙殿英扔到地上,最终被积水泡坏。

不仅乾隆墓中陪葬的字画书籍被毁,连乾隆本人和陪葬的两位皇后、三位皇贵妃遗骸也都被毁坏,据事后清末帝溥仪派人去收拾地宫时所记载,乾隆和五位后妃的尸骨被混在一起难以分辨。

尤其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当初孙殿英盗墓时孝仪纯皇后尸身百年未腐,本是一大奇观,但是孙殿英所部的兵匪随意把孝仪纯皇后的尸体扔到了墓道的积水沟中,最后导致孝仪纯皇后尸体彻底腐烂。

而慈禧太后就更惨了,据服侍慈禧太后的大太监李莲英回忆,慈禧太后墓中的陪葬品至少价值在五千万两白银左右。慈禧的极尽奢侈,最终也让她死后不得安宁,孙殿英盗墓之后,慈禧的尸身被随意丢弃在了积水沟中,尸身被破坏的非常厉害。

孙殿英盗挖清东陵后很快就事发败露,引起了社会舆论谴责,清末帝溥仪一直在向民国政府控诉孙殿英,民国政府基于社会舆论的谴责,开始追究调查孙殿英的盗墓行为,不过由于孙殿英用盗墓所得重金行贿了一些民国要员,最终使得盗挖清东陵事件不了了之。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清东陵又遭到了二次盗挖,1945年,遵化马兰峪当地的土匪王绍义、张尽忠等人联合清东陵守陵人后裔穆树轩以及清东陵负责维护皇陵建筑的工匠后人关会增等人对清东陵进行了二次盗挖。

在二次盗挖时,这些盗墓土匪最先盗挖的是咸丰皇帝的清定陵,他们先对慈禧太后的定东陵进行了“扫仓”(盗墓行业里的行话就是捡剩落),结果进入定东陵地宫之后他们才发现这里被孙殿英盗得很彻底,几乎都被盗空了,所以最终这些盗墓土匪索性就去挖了慈禧的老公咸丰的定陵。

盗挖了咸丰的定陵之后,这伙盗墓土匪索性就把清东陵都翻一遍,紧接着咸丰的儿子同治的惠陵也被盗挖,这时候康熙的景陵积水也退了,于是他们就把康熙的景陵也一并盗挖了,最后临走的时候也没忘记再去乾隆的裕陵“扫仓”。

清东陵二次被盗可比第一次孙殿英盗挖的厉害多了,他们不光盗挖了皇帝的陵寝,连妃嫔的陵寝也都一起盗挖了,清东陵二次被盗共计14座陵寝被盗,157人的墓室都被打开。

当然,这一次被盗的所有陵寝中以康熙的景陵被盗的最惨,几乎被盗空,事后王绍义曾交代康熙的景陵地宫内陪葬品最为丰厚,不次于当年孙殿英盗挖乾隆的裕陵之所得。

同时康熙的景陵地宫也被这些盗墓土匪破坏得很厉害,康熙的遗骸结局也和他的孙子乾隆差不多,康熙和陪葬的四位皇后以及一位皇贵妃的遗骸被混在一起随意的丢弃在地上,让人都难以分辨谁的遗骸。

除了这些土匪二次盗挖清东陵之外,后来陆续的还有一些小股盗墓贼又对清东陵进行了“扫仓”,因此清东陵的陵寝被盗挖的很惨,几乎都被盗空。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清东陵几乎都被盗空,顺治皇帝的清孝陵却安然无恙,这又是为何?

顺治生前的遵守了满洲旧制习俗,这一习俗让盗墓贼都无法下手

其实顺治的清孝陵之所以没有被盗的原因很简单,不是盗墓贼们大发慈悲,而是根据公开的历史资料记载,顺治死后是被火葬,然后装进骨灰盒中,骨灰盒又被放入到了清孝陵地宫中,因此顺治的清孝陵地宫中只有他和他的两位皇后三人的骨灰盒,没有太多的陪葬品,盗墓贼费半天劲进去就为了把三个骨灰盒抱走吗?

第一次孙殿英盗墓,就没考虑过去盗挖顺治的清孝陵,而第二次盗挖清东陵以及后来陆陆续续的小股盗墓贼盗挖,基本都是由清东陵守陵人后裔带路盗墓,这些守陵人后裔对每一座帝陵的历史都比较了解,因此他们都知道顺治的清孝陵内只有三个骨灰盒,没有盗墓的价值,所以他们盗墓时都直接忽略了清孝陵。

顺治死后火葬其实是遵守了满洲旧制习俗,在清朝入关之前的满洲旧制习俗中要求满人死后要执行火葬,然后用骨灰盒装殓进行简葬,顺治死后就是按照满洲旧制习俗实行了火化,并且还按照满洲简葬的规矩,没有太多陪葬品就直接下葬了,所以顺治的清孝陵地宫内可能几乎没有太多陪葬品,只有骨灰盒。

再者,顺治一生比较崇信佛教,火葬也是佛教中的习俗,因此顺治死后就被火化,然后是装进骨灰盒里再埋到清孝陵地宫中的。

不管是满洲旧制习俗还是佛教都提倡死后火化简葬,所以顺治死后属于是火化简葬,这些都是记录在公开的历史资料中,所以他的清孝陵也就不存在盗墓的价值。

而顺治之后清朝统治者从康熙开始逐渐被汉化,也开始采用汉人的传统和制度,因此在顺治之后,清朝的皇帝就没有再实行火化简葬的了,反而是和汉人的传统一样,开始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进行厚葬。

所以顺治都不会想到他生前提倡的火化简葬会让自己死后避过被盗墓之劫,这么一看满洲旧制习俗火化简葬的丧葬观念还是非常对的,爱新觉罗氏的先人、努尔哈赤、皇太极、甚至顺治的叔叔多尔衮他们都是实行的火化,所以关外三陵保存的非常完好。

而顺治的后人康熙、乾隆等人就因为学会了汉人的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把陵寝整得极尽奢侈,这才使得死后不安,被接二连三的盗墓。

写在最后

所以顺治的清孝陵能多次避免被盗,就是由于顺治死后遵守了满洲旧制习俗实行了火化简葬,他的地宫中是盗无可盗,总不能盗墓贼把他的骨灰盒抱走吧。

这么一比较,满洲的旧制习俗提倡火化简葬的丧葬观念倒比汉人的视死如生厚葬的丧葬观念好多了,至少死后能得个安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楔子: 公元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傍晚,明仁宗朱高炽病重。临终前,朱高炽留下遗言,《明史·列传第五十...
原创 鸦... 清朝最窝囊的一仗,当属晚清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把大清朝打回原形,还让西方列强看到了一个堕落腐败的...
原创 1... 也许现在许多人并不知晓“禹作敏”这个名字,但在改革的浪潮席卷中国之际,他的名字曾经家喻户晓,他是将“...
原创 海... 在1949年,百万大军渡长江,这次的作战目标很明确,解放江浙,直捣蒋介石的老巢南京。在这样的背景下,...
原创 苏... 在新切尔卡斯克的黎明,街道上还残留着昨夜混乱的阴影。太阳尚未升起,一群身着制服的人已经在城市的心脏地...
原创 1... 邓公赫赫功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邓公在全国解放后,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邓公曾...
原创 战... 在战国初期,魏国因为最早变法,使得国力冠绝天下,就连秦国、齐国都不是它的对手。然而,在魏惠王时期,魏...
原创 乾...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这是乾隆皇帝曾对英国正使马戛尔尼说过的一句话。 大概意思就是说:...
原创 聂... “我从没见过这么隆重又这么简单的婚礼…就是平平常常的结了婚,日常的装束,没有喜宴,也没有贺礼。说隆重...
究竟什么是春秋?什么是战国? 提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一统七国的秦王嬴政、爱恨互杀的孙斌庞涓,纸上谈兵的赵括,...
原创 顺... 顺治帝年仅6岁登基,成为大清第一位不能亲政需要叔王辅佐朝政的皇帝;顺治七年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
原创 英... 1997年7月1日,这是无数国人都不应该忘记的日子。被英国殖民了上百年的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原创 武... 前言 在汉朝时期,日本就被称为倭国。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倭国经常派人入贡。当时,倭国处于中国的朝贡体系...
以国为姓 沈与冉古代同音 寻根溯源 1.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姬姓,为黄帝的后裔,以国为氏...
回顾清朝灭亡不过一百余年,上千... 前言 我们或许都了解清政府的昏庸无能,但实际上,清朝的辉煌也不容小觑。 据数据显示,清朝的存在时间长...
原创 慈... 1900年,慈禧太后召见了周莹,这让周莹感到十分惊讶和不解。周莹并非出身显赫,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
原创 回... 清朝的乾隆皇帝,与雍正、康熙皇帝的统治时期被称作“康乾盛世”,也有人说乾隆的统治时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
原创 大... 李玄,《大明王朝1566》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小人物。 多年经营,费劲心思讨好杨金水,好不容易熬到了四...
原创 西... 在古代中国的一个小国,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件惊人的事情。那一天,阳光明媚,天空湛蓝,无云无雾。但是,就...
回顾清朝八旗子弟都可以提笼架鸟... 引言 很久以前,老北京有句俗话叫做“旗人吃老米”。旗人指的是清朝时的八旗子弟,作为一个特权群体,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