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清朝灭亡不过一百余年,上千万满族人,为什么满语迅速消亡了?
迪丽瓦拉
2025-07-04 23:02:22
0

前言

我们或许都了解清政府的昏庸无能,但实际上,清朝的辉煌也不容小觑。

据数据显示,清朝的存在时间长达200多年之久,人口数量更是达到了四亿之多,单单就满族人,就有上千万。

由此可见,满语似乎也算是大众口语之一。

然而我们现在几乎就听不到满语,它似乎仅在清王朝灭亡一百年后就销声匿迹。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皇室“掌握”的文化

文化要想得到长久传播,其领导人的努力功不可没,而在清王朝统治时期,少数民族掌握着种种大权,其少数民族文化也就随之兴盛。

事实上,清朝也确实算是由少数民族领导的王朝,并且统治时间长达两百多年之久。

在这之中,满族算是彼时种种少数民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其原因是因为皇太极这个皇上他本身就是满族人,其对待自己民族的种种政策也就有很多是偏向满族文化的了。

而对于语言,在清朝除了皇帝老家的口语满语、人口众多的汉族汉语,还有一个蒙古语。

这算是和满蒙两个民族的关系有关,毕竟当时的满族与蒙古族关系十分不错,其不管是文化交流还是联姻什么的也就十分频繁。

而两民族既然如此频繁沟通,其语言互相也就变得十分了解,蒙古语和满语随之也就被抬上了台面。

在大清年间,不管是皇帝颁布的各种律法,还是什么记录手册,它们所记录传播的语言也基本都是这三种语言,只不过满语和汉语偏多。

而在清王朝统治数十年之后,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几乎还是这三种语言,语言主体依旧是满语和汉语。

这不禁让我们好奇,既然是满族人已经“占领”了朝廷,他们为何还要使用汉语,而不是统统使用满语呢?

实际上,皇帝并非不想让自己的民族在大众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是汉族人实在偏多,在那时汉人的人数数量就已经是满族人的好几倍了。

而要想彻底终结掉汉人文化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而既然自己作为领导者,不去顺应民心也很难在将自己的盛世延续下来,毕竟“得民心者得天下”嘛。

于是乎,与其彻底抛弃汉族文化,倒不如选择接纳,以包容的姿态让汉族文化继续在少数民族王朝统治的时候存在。

当然,那些少数民族帝王也没想放弃传播自己民族的种种文化,皇太极这位让人印象深刻的皇帝也是如此。

在皇太极在位期间,他也想过将满族文化传递给大众,但翻阅书籍时发现其文字大多都是汉语,为了从基本的语言传播自己的文化,皇太极下令让自己的文官们将汉族书籍翻译成满语书籍。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行了满语,然而推行的速度相当缓慢,尤其是到了顺治帝时期,他虽然也想继续推行满语,但连自己手下的官员都不懂满语,何况是让他们将汉语书籍翻译成满语书籍呢?

这其实还是人口数量差异较大的问题,要是满族人口比汉人人口多的话,他们肯定会顺应局势,仅仅靠潜移默化,满语就会流行其中。

然而事实却是与之相反,汉人远比满族人口多,以至于自己再怎么推行满语等满族文化,其也是仅仅能在一小部分范围里让民众们接受。

一些皇帝虽然了解满语不能发扬光大的原因,但也不想就此放弃,于是就加深自己的传播力度,让自己的官员们都重视起满语来,不管是奏折还是律令,一概以满语书写,有些时期还特地为不学满语设立的专门的刑罚。

这让满族文化得到了很大的传播与发扬,但其文化还是被汉人文化所局限,不过能做到彼时的地步,满族文化已经可以说是能被理解的了。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有一部分人会学习并传播满语,那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能将满语发扬光大,那为什么现实却并非如此呢?

文化融合

虽然说满族文化在朝廷官员的推动下到达了鼎盛时期,但这种“鼎盛”也远远不及汉族文化。

既然连皇帝煞费苦心都难以让满族文化代替汉族文化,那只要他们稍有不努力可能还会遭到汉族文化的融合。

这其实还是因为汉族人口多于满族人口的原因,而至于为什么会被汉族文化融合,也与这满汉两族人口差异较大的原因有关。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自己只要拥有一种文化就够了,他们所想的是如何解决自己的温饱,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如何努力学习另一种文化。

这就导致那些民众虽然有时会被强迫学习满族文化,但他们也是极不情愿的学习,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所运用的还是汉语或其他语言。

在这之中,汉人依旧占据多数,他们只认可这一种语言,因为周围人几乎也都是汉人,至于那些满族人,他们或许也能听懂,但基本的交流也都会用汉语交流。

以满族人的视角来看,汉人也是占据大多数,他们平常所见到的基本也都是汉人,为了能够与其更好地交流沟通,他们是自愿学习汉语和汉族文化的。

而本来汉族人就比满族人要多很多,彼时连满族人也都开始学习汉语,其满语的传播与发扬也就很难继续进行,甚至还有倒退的风险。

除此之外,满族人被汉族文化融合还要说到满族与汉族的日常生活。

在满族人还未进入中原前,他们一般都生长在高原地区,那里农作物耕种不是很现实,以至于他们基本都以畜牧为生,每天的日常生活也几乎是和牲畜打交道。

而汉族基本在平原,他们的土地非常适合务农,其也就以发展农业为主,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就没几个不会耕田的,毕竟这是能够解决他们温饱至关重要的手艺。

而到满族到中原发展之后,他们要想做到“既来之则安之”,那肯定是要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对于他们来说,“天时”也就和节气有关,“地利”就是考察这些地区适不适合放牧,单看这两点,满族人就发现,比起放牧,务农更加顺应这两点。

而对于“人和”,那也是更偏向汉族一点,因为汉族人口实在太多,强行让他们发展自己的畜牧业,其认知程度的高低能否让他们愿意学习不说,就连是简单的温饱,他们在摒弃农田选择畜牧之后也是很难继续维持。

所以说,那些满族人选择了顺应汉族文化的种种,其语言也就慢慢想汉语转变,虽说满足人口在不断增多,但满语的传播也就仅仅局限于皇室之中。

文化的局限

其实语言的兴起与没落还与它“自身实力”有关,毕竟“优胜劣汰”才是一种事物能否延续下来的首要准则。

而满语能够在百年间没落,其语言所蕴含的底蕴也确实比汉语略逊一筹。

毕竟汉语可是上古时代就已经发展并传播下来的语言,而满语却在1599年才开始创立,而且还是由努尔哈赤命令自己的手下参考蒙古文字创立满文。

就单单说文化的发展路程,汉语就已经发展传播了数千年之久,其文字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也就相当复杂、意义深广,也就有了“中国汉字博大精深”这么一说。

而满语更像是为了创立语言而创立的语言,其在创立之初也仅仅是想让它成为一种交流的语言,对于文化而言也就不怎么上心。

也就可以说,汉语能够成为众多朝代的主流语言,并影响满族人学会汉语,也确实是因为汉语的实用性等诸多优点比满语要好。

当然这也不是在批评满语“一无是处”,只是满语所发展的时间要比汉语要短很久很久,其文化底蕴还没有赶上汉语,虽说也算是一门比较优秀的语言,但在汉语面前,只能说还不够优秀。

而在清王朝覆灭之后,满族人数虽然没有特别大的波动,但汉族人口是在显著增多,而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加上“满族王朝”的覆灭,再想让汉人学习满语已经相当不显示,满语也就慢慢从汉人的眼中慢慢淡出,从而销声匿迹了。

小结

总的来说,清王朝虽然有很长时间是由满族人统治的,但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将满语发扬光大,反而让满族人自己学会了汉语。

而满语之所以会早早就销声匿迹,也是因为其中人口与地域的原因。

不过满语发展到如今,其实也有了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珍宝”,能够传承下去,或许才能让人们理解到满语在中华民族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公元前1600年,商汤召开誓师大会,公开宣布讨伐夏桀。随后,双方在鸣条山附近展开了大决战,结果夏桀被...
原创 “... 《诗经》记录的不光是先秦人民传唱的歌谣,还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其中“颂”的部分有两首特别著名的史...
原创 邓... 提到邓公,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对于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来说,邓公所做出的贡献不计其数,而正是基于...
原创 电... 周旋这个名字只要是上了年纪的人一定都听说过,此人当时在上海滩是红极一时的大人物,当时中国的电影行业刚...
原创 1... 1965年中央对总参谋长的位置进行调整,原总参谋长罗瑞卿离职,转而由杨成武担任代理总参谋长。由杨成武...
中华名人库委员会副主席马常旭为... 为纪念“七七事变”87周年,马常旭为今天题诗。 纪七七事变 (现)马常旭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勿忘...
原创 二... 说起世界第二次大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这场大战曾一度被称为是人类史上的一次浩劫,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大...
原创 中... 太监是封建社会独有的特征之一。根据一些史书记载,中国历史第一个太监叫竖貂,也称竖刁、竖刀,他是谁呢?...
原创 明... 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始于明初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七月。郑...
原创 从... 1890年,美国政府结束了针对美国印第安原住民部落的公开战争,这场战争始于17世纪,并在整个19世纪...
原创 朱... 大家对于中国历史久远的棺墓文化了解有多深呢?以前不少人妄想赚快钱而从事盗墓的行业,虽然谁都知道盗墓是...
原创 二... 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堪称灾难,让世人震惊。而经过战争摧残的法国,遍体鳞伤,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按道理正是...
原创 他... 中国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灿若星辰。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着许多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比如大家熟知的岳飞...
原创 武... 前言 什么样的权力足以令一个女子心狠手辣,杀子夺位?她又将何人视若掌上明珠,至死不忘?当独揽大权,却...
原创 王... 王昭君死后,匈奴人怎样对待她?莫高窟一处壁画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昭君出使匈奴的故事家喻户晓。她作为西汉...
原创 1... 上世纪70年代初,毛主席再一次路经南京,听取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许世友汇报工作。谈话中间,毛主席突然想...
清代“避暑山庄宝玺”首次在承德...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6日开启避暑山庄暑期文旅展览季,其中,故宫博物院首次将珍藏的四方“避暑山庄宝玺”带到...
原创 历...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共出现四百多位皇帝,其中有贤能者众多,昏庸者也不少,但要论对后世的影响力,唯...
87年前的今天,我们永不忘记!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畔一声枪响 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救亡图存 谱写了勠力同...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仪式... 据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仪式7日上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